期货公司直接面对市场的需求,是开拓市场、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最前沿。目前,国内期货公司虽为金融机构,但只能从事经纪业务,致使盈利模式单一,行业盈利状况不佳,使得我国期货公司受到很大束缚。期货公司单一的经纪业务,影响了期货市场的创新和发展,削弱了期货市场服务行业的功能。另外,我国期货市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投资结构,缺乏多样化的机构投资者,与国际成熟期货市场存在较大差距。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业务支持,大多数企业对期货市场不了解,缺乏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的主动性。而参与期货交易的企业,由于自身业务能力不足和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也很少能够正确使用套保工具,混淆保值与投机界限。投资者结构从中小散户向机构投资者的转变是期货市场发展和成熟的必然途径和重要标志。要发展机构投资者,需要政府监管部门、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各层面的共同努力。 深度探索金融服务行业的盈利能力 金融业作为服务行业,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是其基本职能。服务是金融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期货市场正处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着力解决期货市场服务产业及经济发展的机制性问题,延伸市场服务功能,稳步推进期货市场创新和发展,期货市场能够也应该为国民经济提供更好服务的时机已经成熟。对于期货市场的主体机构——期货公司而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创造盈利的金融业务,如何制定盈利的金融业务战略,而不是停留驻步于传统的单一的通道式经纪业务。 期货公司业务模式的发展,必须走专业化之路,包括机构设立专业化、人员专业化、产品制作专业化、服务流程和标准专业化。要想实现专业化,进而成为一个新兴业态,首先要在市场化方面下功夫。期货服务市场化包括体制市场化、服务产品市场化和定价机制市场化等内容。体制市场化并不意味着所有期货服务机构都要成为独立的企业,无论是否独立,其职能都需要由服务部门向业务部门转变。产品市场化,就是按照客户的需求去设计和生产产品,既要满足内部客户需要,又要符合公司外部客户需要。服务产品定价机制市场化必须以产品设计的市场化为前提,只有在咨询产品多样性、同质性和同层次产品达到一定规模,能够进行市场竞争时,市场定价机制才能形成。期货经营机构业务模式的转变与创新,需要从战略上精确定位,立足传统经纪业务,勇于创新实践期货服务的业务模式,提高金融服务业务的盈利能力。 客户的基础不同,影响着客户的需求特性。比如,中小散户的交易指导即定向资产管理业务需求,机构投资者的大举进入必将带来对宏观经济的剖释、产业链的深度挖掘、套期保值、套利方案设计、投资组合设计及程式化交易与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更加精细化的咨询需求。客户的年龄结构与个人资质、性格,也会有差异化的需求。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客户的需求与其它客户的需求是完全相同的,而且表面上似乎完全相同的问题,如果深入挖掘其本质,也会发现这些需求的内部构成其实是各不相同的。 金融业是服务行业,提供的产品是服务,而不是物品。“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东西怎么能够花钱让我去买”在投资者的思考模式中根深蒂固,提供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真正实现客户资产的有效增值,才有可能实现金融服务行业的盈利。转变对数据的思考模式,转变解决问题方法的思考模式,是掌握新的工作方法,提高附加值的要点。常规的“5W1H”(何时when、何人who、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什么why、如何进行how)、“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战略模式,均对金融服务的战略构建有着显要的支持作用。如何进行思考模式承袭与创新,则成为新的关键点。 中学时代,我们都曾学习过“因式分解”,这可以沿袭用到金融服务行业中。组合构成客户需求的因式是什么?比如,对于房地产行业,小户型房产市场需求=户数×私房比例(私有房产数/户数)×小户型比例(小户型/私有房产数),每一个因式的数字都是在不断的变化,重点是从已经包含的数字需求上逐步分解出今后应满足的各种需求数字,从而预估出下一生产周期(一般以年度为时间周期)的钢材消耗量,再根据不同品种钢材的消费比例,预估计算出下一年度的相应钢材品种的需求保证数量,再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的动态变化及行情的动态变化,予以动态调整,以期达到最佳保值效果。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战略模式的配置思考,从战略配置上进行金融服务的架构配置,从存在意义、生存空间、战略目标、任务、战略等诸多方面,规划布局金融服务产品体系,突出附加价值,完成期货行业的服务从免费走向盈利的变革。 市场结构与运作模式的优化与发展 从参与市场的机构主体看,除部分商业银行可以参与黄金期货的套期保值外,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并没有参与期货交易。首先,应当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拓宽渠道,使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期货市场,理财产品、信托计划、独立交易席位等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式,以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期货交易渠道,优化机构投资者结构。 其次,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参与套期保值,正确引导保值企业合理运用保值工具,追求风险最小化的净资本收益最大化,从根本上稳定期货市场的平稳运行。 再次,在新品种开发、信息服务、持仓限制、交易技术及展期操作等方面借鉴国外成功运作模式和经验,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促进市场功能的发挥。 未来期货行业创新业务模式浅析 介绍经纪商(IB)业务 参照券商IB业务的运作模式,对于不同开展咨询业务的主体,也可以开展IB业务,优势互补,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例如,将客户介绍给期货公司,提供的咨询产品如研究报告、讲座、报告会、书籍刊物会从另一侧面让客户了解期货公司的实力和服务水平,从而实现客户开发的目的。股指期货推出在即,IB业务对于券商和期货公司之间客户资金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资源,将会起到明显的作用。 会员制业务 会员制业务,是指相关主体通过电视、电台、网站等媒体或利用传真、短信、电子信箱、电话等工具及各种营销手段,招揽会员投资者,并提供期货投资信息、分析、预测或咨询意见等专业性服务,同时取得服务收入的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运作的方式。投资者的需求还包括经济环境分析、产业链分析及国际市场间行情和关系研究等,这些服务项目也都将会成为咨询业开展会员制业务的竞争优势。但是,在收入、风险准备金等账户的开设和管理方面,需要有较强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相应的管理办法可参照证券业来设定,借鉴经验,有效监管。 投资报告服务 作为期货行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报告服务与客户投资需求最为密切。期货公司在经纪业务运行当中,对投资者提供的投资报告质量和时效性方面也比较重视,如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目前已成为期货公司服务客户的重要手段。当有重大行情和金融事件发生,宏观经济及各国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出现变化时,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分析报告,是投资者最喜欢见到的服务。合理地规划投资报告产品的分类和定位,确保时效性和参考价值,是投资报告服务市场运作的关键。 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 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是指相关机构向特定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户财产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为资产委托人的利益,运用委托财产进行投资的活动。资产管理业务可以是为单一客户办理特定资产管理业务,也可以是为特定的多个客户办理资产管理业务。 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收入可分为两部分:管理费和业绩激励费用。管理费用相对固定,一般是根据委托资产规模按一定比例计算,参考国际标准惯例为不超过受托资产的2%。业绩激励费用是根据委托期间的投资净收益按比例计提,参考国际标准惯例为增值部分的30%,但必须从业绩激励费用中提取一定的风险准备金,以保障资产委托人的利益,防止专户理财机构为追求高额收益而忽视风险因素。而对于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机会交易产品,根据结构不同,会有更高或者较低的业绩激励标准。 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一方面会使金融服务机构如期货公司获得利润,改变当前期货公司盈利模式单一的局面,另一方面还会为期货行业培养众多优秀的基金经理,有利于树立整个行业的形象和口碑,增强市场的有效流动,优化市场结构,增强金融属性,做深做精现有品种,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功能。此外,期货公司在专业的机构设置及研发体系上也会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到较好完善和改进,从而有利于期货行业更加适应未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共进的投行业务模式 投行业务是指期货经营机构运用公司内部大批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强大的资本运作及管理能力,以及丰富、广泛的信息资源帮助客户从事金融交易、企业经营流程优化设计、项目融资、基金或专项投资管理、风险投资、套期保值、金融财务顾问等多种业务,使企业走向投融资证券化、资产票据化、投资流程化的现代经济运行轨道中。期货经营机构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与企业建立一种长期、密切、稳定的关系,以降低双方的交易和经营成本,促进投行业务在投资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合理分工,发挥投行业务在资本经营方面的优势。这也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大趋势的必然要求,借助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完善产业服务。 综上所述,我国期货市场应通过进一步加快创新,适度开放,完善结构,抓住经济复苏征兆下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作用,提高期货经营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服务产业,防范风险,推进期货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