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投资 >> 股票专家

宋清辉:楼市资金流入股市了吗?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12-12 11:46:21 来源:金融投资报

2016年国庆节前后,各大城市密集出台房地产楼市收紧新政的时间点,与A股2016年新一轮反弹行情时间点基本吻合。这两个事件放在一起,自然而然会让人认为那些炒作楼市的资金流入了股市,实际上的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只能说是部分原本计划投向房地产、炒房的资金可能流入了股市。这部分所谓流入股市的资金难以起到刺激市场的作用,最重要的作用还是通过这种“幻想”来提振市场信心。


无论炒房还是炒股,资金都是为了获得利益,无论楼市收紧还是股市收紧,大部分的资金是难以从这两类市场当中流出的,除非已经获利。任何一个资产的交易,没有资金的流入就没有资金的流出,那么既然人们认为楼市资金流入了,就表示资金从楼市中流出;有资金从楼市流出,就意味着有资金流入楼市将这一部分资金置换出来。那么问题来了,流入楼市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


资金绝对不可能是凭空出现的。简单而言,在市场流动性受到政策限制的情况下,市场成交量也将因此缩水,在此期间对资金需求的人而言急需通过变现地产或证券资产以实现周转,他们往往愿意采用割肉的方式即降低价格出售资产,从而造成资产价格看起来有所下降。那么问题又来了,对于那些购买资产而未实现盈利的人而言,有多少人愿意割肉以变现资金?


想必很多人都不愿意割肉,即便愿意也难以有人接手,尤其是在确定楼市处于长时间不增长的趋势中。在资产交易价格大幅缩水的情况下,将资产换成现金意味着放弃资产未来升值的机会,而持有资产意味着未来还有盈利的可能。在楼市成交量越是下降的情况下,说明楼市释放出来的资金越少,这些被释放出来的资金对股市的作用很可能微乎其微。


所以真正愿意从楼市流入股市的资金,是那些本计划投向楼市但发觉风向忽变后转战股市的资金。但我们需要意识到,大部分计划炒房的资金都不会是一次性就能付清的资金,绝大部分都会采用杠杆,所以实际的资金总量可能只有40%左右。另外,当前能够投资的资产类型有很多,除了股票可以炒期货、外汇、贵金属、古董、字画、邮票、玉石、虚拟货币等等,投资股市并不是唯一的渠道。笔者就曾以刷“黑卡”的方式,购买过一些类似的保值增值物,收益可观。


当前,从经济大形势中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处于企稳阶段,多项经济数据表现出色,例如在本轮股市上涨前统计局公布了多项数据包括2016年9月CPI回升、PPI转正等,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处于弱势稳定状态中,对股市后期的上涨形成了有利的支撑。


从股市近期主板尤其是权重表现突出、中小板表现一般、创业板拖后腿的情况来看,这和中国固定投资所进入的规模似乎又有一定的关系。例如2016年10月份的PMI制造业数据中的大企业数据为52.5%,在荣枯线之上的表现平稳,且优于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表现。虽然中小企业的PMI数据也所有上升但依然处于荣枯线之下,面临的压力也自然会大很多。单从PMI数据和股市的表现来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大型企业的回暖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而资本对中小企业还处于犹豫的阶段,因此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价在A股本轮反弹行情中并未跟随上涨,也没有出现像样的补涨行情。


待中小企业后期各项经济数据开始追上大型企业的时候,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价也自然会水涨船高。从整体的趋势来看,中国各项经济数据处于较为乐观的状态之中,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应该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在有经济支撑的背景之下,各路资金自然会向着有增值空间的各种资产涌入,届时价格上涨的不仅会是股市,而且期货、楼市以及金融衍生品都会成为炒作的对象。


只不过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各种不稳定,例如即将就上台的新一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经济可能产生不确定性的影响,再例如欧盟结构愈发的不稳定可能导致世界金融、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一旦出现这些可能导致全球陷入危机系统性风险,即便再多的资金从楼市流入股市,对股市也难以起到提振作用,而能够有效抵御金融风险的一是黄金等贵金属,二是不动产。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认定股市当前的上涨是因为楼市资金流入,虽然确实有资金流入,但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毕竟从去年到现在,包括降息、证金出手等大招为A股市场注入了超过万亿元的资金,但最终对A股并未实现明显的提振效果,因此流入量更小的楼市资金更难有效地提振市场。从当前情况来看,市场依然是基于经济基本面好转而出现超预期的反弹,这种反弹之后反而会加剧获利资金的外逃,这也意味着后市的A股需要更加谨慎去应对。


责任编辑:傅旭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