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海关数据表明,中国对原材料的“胃口”仍很大,进口较前一个月全线上涨,且增速在两位数以上。 从环比增速看,大豆进口暴增超50%,铜进口增速也达到30%左右,煤炭、铁矿石等黑色系品种进口增速分别为25%及14%。 从进口量来看,铜进口规模创5个月新高,煤炭进口创18个月新高,原油进口量仍为历史高位区间。 与去年同期相比,原油、铜矿增速在20%附近,煤炭同比增速达到惊人的66.58%。不过,铜进口则为负17.39%。 在上述大宗商品进口大增的拉动之下,中国11月整体进口同比增速为6.7%,创下两年新高,远超预期的下跌1.9%以及前值负1.4%。 分析认为,由于中国多个黑色系、有色金属品种近期价格持续上涨态势,带动进口大增,特别是煤炭和铁矿石。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投机资金也在这波行情中起了重要作用,未来部分品种涨势或难持续。 铜进口 中国11月进口铜38万吨,为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环比大增31%。 11月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为176万吨,环比增长近30%,同比增长22.22%。 这表明,对中国的出货量在10月下降至近两年最低之后出现了反弹。路透文章称,主要是贸易商趁需求强劲之际囤货。 不过年初至今,中国铜进口同比下跌了17.39%,反映出需求增长前景仍暗淡。 路透援引分析人士称,中国海外购铜的步伐可能不会在2017年持续下去,因为贬值的人民币伤害了进口,同时,农历春节之前的整个冬季中国建筑业的需求增速通常都不高。 Argonaut驻香港金属分析师Helan Lau还给出了另外一个理由:上期所和LME之间的套利空间减少。叠加上述因素,“明年很难维持这种增长了。” 铁矿石进口 中国11月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9198万吨,较前一月的8080万吨大幅回升,环比增速近14%。铁矿石月度进口量曾在今年9月创下史上次高水平,为9299万吨。前11个月总进口达到9.35亿吨。 与此同时,中国港口铁矿石库存持续累积,路透援引Mysteel数据称,已处于2014年中期以来最高水平。 瑞银财富管理部门大宗商品和外汇业务执行董事Wayne Gordon在接受The AGE采访时表示:“这让我很惊讶。”他在10月初曾预言,最后两个月可能为这波原材料价格上涨“敲响丧钟‘,因为库存在增加。“铁矿石市场很诡异,因为中国的库存现在非常高。这纯粹是投机在作怪。” 铁矿石今年历经多轮上涨行情,价格已经翻番,从每吨不足40美元,到11月底突破每吨80美元的大关。 周三,发运至天津港的品位62%的铁矿石价格上涨4.8%,至每干吨82.40美元,为2014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今年以来,该品种价格飙升了92.3%。 巴克莱分析师Dane David认为,铁矿石、铜等明年的价格料将较当前走低。当前的涨势一部分是因为基本面改善,一部分是因为投机和炒作:“任何的中国经济放缓迹象都可能是价格下跌的催化剂。” 花旗也表示,未来6-12个月不看好的品种当中就包括铁矿石、大豆和煤炭。 煤炭进口 中国11月进口煤炭2697万吨,创18个月以来最高水平,环比增幅达25%。 与去年同期相比,11月的煤炭进口量大幅增长,增速达到66.58%,助推前11个月进口总量至2.29万亿吨。 “11月进口大增,我一点都不意外。国内煤价已经涨到了历史高位,海外货源就显得相对便宜。”华南期货煤炭分析师Wang Fei对路透社表示。 煤价大涨背后,除了大力去产能带动产量减少之外,路易达孚(中国)董事长陈涛对华尔街见闻解释了另外一个因素——运输因素: 这一轮整个商品都偏强,很大因素是运输问题而非供需关系。由于政策对卡车装载量的调整,集装箱不能上公路,超尺寸了,中国目前所有商品运力大幅下降,提前没有预警,行业、港口、企业都没做准备,集装箱堆满了码头,堆满了船舶在海上漂,这样一个突发因素,成为导致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豆进口 中国11月进口大豆784万吨,环比暴增50.48%,同比增速则只有6.09%。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中国大豆进口主要来源之一为美国。事实上,中国是美国大豆的头号大买家。路透称,只有略低于22%的美国大豆出口到了中国以外的市场,而这方面数据之前两年接近26%。 路透称,预计中国将在2016/2017市场年度寻求进口8600万吨大豆,约合31.6亿蒲式耳,那将是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大豆总计进口大豆7424万吨。 若按照路透的预测,则12月可能进口大豆1176万吨,意味着届时环比会增长50%。 原油进口 中国11月进口原油3235万吨,再度呈现环比回升势头,环比增长12.37%,同比增长18.32%。进口单月峰值出现在今年9月,为3306万吨。 年初至今,原油累计进口3.45亿吨,平均每月进口3130万吨,折合每日进口近90万桶。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国内民营炼厂,这些新增买家大约有17个。 据Energy Aspects,地炼厂明年将为原油进口每日贡献20万桶到40万桶。该公司分析师Michal Meidan说:“对于民营炼厂而言,原油进口也是扩大国内零售市场份额的一个机会,还能拓展整个亚洲甚至以外的市场。”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