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公司在投资者教育、交易系统和风险控制上已做好充分准备,今后的工作是如何配合证监会稳步推出股指期货 “真的批了?”1月8日晚间,一家期货公司总经理接到记者电话时,显然还有点持怀疑的态度。不过,当得知这个消息属实之后,他在电话那头显得非常兴奋,“整整三年的等待,股指期货终于修成正果了!” 1月8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国务院已原则上同意推出股指期货。证监会将统筹股指期货上市前的各项工作,这一过程预计需要3个月时间。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期货公司人士表示,期货公司在投资者教育、交易系统和风险控制上已做好充分准备,今后的工作是如何配合证监会稳步推出股指期货。 推出条件具备 时机已经成熟 “经过近四年的精心准备,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中国证监会认真总结和反思了金融危机的教训,指导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进一步完善了合约和业务规则,强化了风险控制措施,健全了各项应总预案,加大了投资者教育力度,目前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已经具备。”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 首先是期货市场法规制度逐步健全,具备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制度基础。如2007年4月,国务院修订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推出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金融期货奠定了法规基础;推出符合我国市场的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制度,基本解决了挪用期货公司资本金和挪用客户保证金的顽疾;建立了期货市场的统一开户制度,进一步落实客户开户实名制;实施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期货公司财务安全监管指标体系和分类监管制度。 从中金所层面来看,股指期货合约设计、规则制定和技术系统建设等准备工作也已经完成。与此同时,中金所的会员实力也显著增强。通过提升股东资格和业务资格门槛,期货公司的资本实力、技术力量、合规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改善。 数据显示,目前,162家正常经营的期货公司中,共有157家期货公司进行了股权变更或增资扩股,其净资产、净资本和资产总额都比2005年底股指期货筹备前增长了一倍以上。按照“成熟一家,发展一家”的原则,130家期货公司取得了金融期货业务资格,其中111家通过验收成为中金所会员。 国内商品期货近二十年的运行情况证明,期货市场有助于相关现货产业上下游企业管理风险,保障稳健经营。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上市期货品种的行业比没有上市期货品种的行业受到的冲击要小,推出更多的期货品种成为各方共识。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当前资本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从健全股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股票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出发,当前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时机已经成熟。” 期货公司已做好充分准备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家期货公司均表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股指期货的到来。 “作为期货公司,我们早已经准备就绪。”北京一家期货公司副总经理对记者表示。他说,经过多年准备,股指期货在法规制度、技术系统、投资者培育等方面均已准备充分。从系统建设上看,我国的仿真股指期货系统已经在各大券商和期货营业部内进行了两年多的模拟操作,交易系统进行对接已经不存在技术障碍。 另一家期货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目前在人员设置和系统设置的准备都非常充分。“期货公司筹备股指期货毕竟已有三年时期,在投资者教育、交易系统安全稳定和内部风险控制上,大多都已做了有效的工作。” 该人士同时指出,股指期货推出后,一般商品期货交易会更加活跃,但由于股指期货价值高,参与人群广,股指期货的交易量将超过商品期货的总和。“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我们会在各券商营业部筹备多场股指期货投资报告会,以吸引投资者开户。” 国内期货创始者之一、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教授表示,股指期货正式获批对于期货市场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完善国内期货市场将起到重要作用;股指期货推出丰富了投资者的资产组合,更有利于投资者采取主动措施。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股指期货提供了双动力,市场会更加的活跃。而且更关键的是,它为市场提供了一个18年从来没有过的避险工具。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表示,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两者配套推出,代表中国资本市场又向前迈了一大步。由于增加了卖空机制,将使得中国投资者在投资上有了新的选择,这将对市场和投资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据悉,为了保证股指期货的顺利推出,证监会将统筹股指期货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发布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明确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审批股指期货合约以及培训证券公司中间介绍业务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接受投资者开户等工作。 “上述工作预计需3个月左右。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各有关方面要继续做好股指期货上市交易的准备工作,确保平稳推出。”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