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已离场、险资被禁入、私募动弹不得、散户套牢在山顶、南方南的洼地在召唤……拿什么拯救你高估的A股? 那年深秋的一个早上,大雪后的美国黄石公园或许只有我们一辆车在行驶。 从上瀑布回来的路上,看到山坡上闪动着一个棕色的身影,起初以为是一头司空见惯的美洲野牛,但觉得姿势不太对,急忙倒车回去细看,果真是一头硕大的棕熊正在雪野中觅食----就是封面上的那个家伙。 “牛”和“熊”有时候的确不太好区分,尤其是在距离较远有障碍物的情况下,正如当下的中国A股。 熟悉我策略的投资者都知道,自今年二季度后,我对A股的看法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中长期预期从中高档震荡转变为中低档震荡,并担忧会阴跌出新低(对于创业板来说再创新低几乎是确定的)。 因此远离了A股,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商品上,效果是好的。 也就是说,我对未来较长时间A股的看法变得不乐观,甚至认为将是一头“慢熊”而不是“慢牛”。 首先是“权威人士”讲话 这是让我对A股开始郑重地重新审视的第一个诱因,其中的“经济L型”、“投资不能越俎代庖”、“不能加杠杆硬推经济”、“股市、债市、楼市、汇市回归各自功能定位”、“保持(货币政策)定力避免大水漫灌”、“打破刚性兑付”、“断奶断贷”等等,均指向经济政策趋于务实和真正正视现实,容忍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调整。 而在一季度的策现实却恰恰是权威人士观点的反面,是在重复以前的刺激维稳的路子,这也是也是股市赖以上涨的预期动力源泉----既然源泉被切断,股市较大幅度上涨以维持估值泡沫的根基就被动摇了。 事实上,尽管之后被压制的一方一度显然很不服气,发生了很多政策论战,但政策的步伐逐步转到了权威人士描画的道路上来。 第二是强力的金融去杠杆 5100点的上证指数是被2万亿的两融余额以及场外非法配资、资管计划、银行理财、私募产品等等更加巨大的杠杆堆起来的,而在金融强力去杠杆后,两融余额只有不到万亿,更严重的是各种场外杠杆被限制和清理,其去杠杆的强度要远远大于场内部分。 这是个小学算数的除法作业,很好算出结果。 不仅如此,信托、资管、理财、私募等一系列影子银行被强力压缩,债券、信贷被严厉监管,去杠杆不仅在股、债、楼市展开,也在券商、信托、银行、基金、期货、私募、三方等金融机构之间展开。 什么是去杠杆?就是降低负债率、提高负债成本即市场利率、减少货币供给甚至抽离基金、允许债务违约和破产。 这就是我之前反复说的中国经济及其信用体系需要“微硬着陆”。 中国的资本市场长期靠钱来维持,在钱被抽离、钱的成本变得昂贵之时,资产价格将如何发展就不难想象了。 正如你看到的,股市低迷、债市暴跌、信用违约倍增。 第三是坚定的调结构 上篇文章我说得到了政治局会议透露出的房地产政策根本转向的问题,在此不再赘述,核心内容提炼出一句话----中国经济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玩下去了(维稳便刺激、刺激变放水、放水变泡沫、泡沫变维稳……),因为管理层已彻底看明白那是一个死循环,是一个不断令货币在金融体系空转钱炒钱的死循环。 因此必须坚定结构调整不动摇,令资金脱虚向实。 坚定调结构的当然还有股市。 调整价值结构----捧蓝筹打妖股; 调整资金结构----驱逐杠杆,引入(希望引入)长线; 调整交易结构----抓人罚款,严厉监管; 调整政策结构----限制、限制、再限制; 调整供给结构----新股周周有,周周都不少; 调整估值结构----国家队涨了就压、跌了就托; 调整波动结构----从惊涛骇浪到死水微澜; 调整参与结构----引入长线机构驱逐散户 股市就像一个大病一场的运动员,处于修养生息的状态,卧床不动温药静养是最好的姿势----立即猛烈奔跑会猝死,继续动大手术也会猝死,所以最好就是不动。 然后,股市就真的不动了…… 有人寄希望今天的行情是提前反应美联储加息的正常调整,之后会再战雄风,2017年会大幅上涨,这可能太乐观: A股的估值中位数大约在60-70倍市盈率,这显然还是太高; 全球货币环境抽紧,尤其是中国更加强硬,这显然不利于股票; 特朗普的财政、基建与中国何干?美国和中国干仗还嫌不够,怎会送礼?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令生产成本上升吞噬企业利润,更关键的是我并未看到需求的真实回升,价格反哺是暂时的,企业盈利上升缺乏基础; 最为关键的是----真正的股市核心做手和资金早已离场,愿意接盘翻炒的仙资被禁止,满仓妖股的私募们已经动弹不得,不甘心的散户们早已被套牢在山顶,还有南方已联通的价值洼地在嗷嗷待哺……这让如此高估的市场凭什么上涨? 去年9月上证2900点时我写过一篇文章,叫《牛来了你却不敢骑》,当时看涨A股到3600点,然后完美实现了。 今天这篇可以看做是姊妹篇,我看到一头慢熊在缓缓走来----但愿这次是我眼花看错了…… 责任编辑:傅旭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