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新华社专访贺强:股指期货不改股市长期走势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1-12 15:52:44 来源:新华网

筹备已久的股指期货终获准上市,社会各界反应强烈,观点纷呈:这项制度创新意义何在?对A股市场影响如何?国有大股东会否操纵股指期货?对此,新华社记者11日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

资本市场“先天不足”得以完善

目前全球GDP排名前20位的国家中,仅中国内地仍未推出股指期货。

贺强说,十年前中国资本成立之初,存在两大先天不足:一是国有股不能自由流通;二是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他曾在全国两会期间征集各方意见,提出提案呼吁推出股指期货、完善资本市场“先天不足”。

缺少股指期货导致A股市场存在两大问题:股指频繁暴涨暴跌;机构投资者“靠天吃饭”。

股指上扬,证券营业部人满为患;股指下跌,营业部门庭冷落——在没有股指期货的资本市场,股价上涨是所有股民赚钱的唯一前提,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也只能和散户一样“靠天吃饭”。

“运用专业优势,把脉股市波动,从中获取收益,是机构投资者的核心竞争力。”他说,在目前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体制下,机构投资者只是一个个“大散户”,其专业技能基本无勇武之地,随着股指的上涨一荣俱荣,也随着股指的下跌一损俱损。

有了股指期货后,无论市场涨跌,投资者只要判断正确就可盈利。机构投资者间的竞争,将真正成为判断能力和操作水平的竞争,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中流砥柱的功能也将日益凸显。

“股指期货推出后,投资者忽冷忽热的投资行为将大为改善,中国股市将逐渐步入交投稳定的正常状态,”贺强说。

构建中国股市内在稳定机制

2008年9月15日至19日,是全球主要股指期货交易所历史上最忙的一周,美国、欧洲和英国主要的股指期货日均交易量超过500万张,比上月日均水平激增三四倍。

“在美国‘9·11’后股市大跌等多次金融风暴中,股指期货交易量大增,为减缓市场冲击、化解金融风险做出了重要贡献。”贺强说,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后,美国股市面临严峻形势,股指期货对稳定股市发挥了积极作用。

统计显示,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英国、韩国等22个已推出股指期货的国家和地区股市最大跌幅平均为49.6%,中国、越南等8个未推出股指期货国家股市最大跌幅平均为63.2%。新兴市场国家中,推出股指期货国家股市平均跌幅为47.1%,我国A股市场跌幅达70%。

“金融危机提醒我们,中国股市需要内在稳定机制。”贺强说,我们看到,已推出股指期货、股票期权的资本市场运行整体更加平稳。

他同时表示,股指期货是管理股票市场风险的工具之一,长期看不会改变股市的走势。例如美国、法国、日本等在推出股指期货时,股市正处于上升过程中,股指期货上市后股票市场仍然保持了原有的上涨趋势;而韩国、台湾地区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后推出股指期货,其股票市场下跌趋势未改。

“有了股指期货,决定股票价格的还是宏观经济、企业盈利能力等基本面因素,”他强调。

大股东操纵是个“伪命题”

随着股指期货获准上市,“操纵论”再次引起市场关注。与以往认为的“外资操纵”不同,本轮操纵论主要质疑一些沪深300成分股有60%左右还掌握在国有大股东手上,国有大股东有可能通过操纵股票价格,从而操纵股指期货。

“这是一个伪命题,”贺强说。

从国际实践看,从未发现股指期货被某一资金成功操纵。因为股指期货交易既不像股票发行有一定限额,也不像商品期货受现货数量约束,只要市场上有人看多,有人看空,就可以无限制成交,很难有资金量大到可以操纵股指期货。

从国内实际看,在沪深300股指期货中,目前占有权重最大的成分股招商银行所占权重也只有3.4%,其股价波动对股指期货价位变动影响非常有限。而要300家上市公司的国有大股东不顾监管法规,同时同步同向操纵自家公司股票,以达到人为抬高或压低沪深300指数的目的,从而操纵股指期货,这是难以相像的。

“另外,即使在国际上,很多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初,大股东所占份额也很大,这些大股东们并未试图通过影响本公司股票价格去操控股指期,”他说。

贺强同时表示,股指期货对资金和专业知识要求很高,投资者千万不能盲目“炒新”,建议监管部门仿照创业板投资者要求,推出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