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投资 >> 股票专家

杜坤维:新股发行能不能适度控制,值得大家反思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12-20 09:37:10 来源:中财网

12月16日,证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11家企业的首发申请,筹资总额将不超过50亿元。每周11家新股发行,意味着每天2.2家新股,这样的节奏不仅在中国是较快的,罕见的,在世界主要资本市场也是较快的,较为罕见的,实际上新股扩容加快已经早有先兆,而且已经在适度加快,16年上半年新股是每两周核发一次,大概是两个多月以前,证监会一改往日作风,每周开始核发,同时新股慢慢加速,从每周三四家提高到5家、6家直到9家,虽然新股节奏很难用一个具体数字的判断其正确性合理性,但是不能引发市场的质疑和调整,也就是说要符合市场承受力。 回顾历史,每一轮牛市终结原因各异,因素复杂,但都与新股加快发行融资提高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正是因为新股发行对市场影响和对投资者打击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市场才会出现走势逆转。


股改以后超级牛市终结于6142点与中石油高价发行以后高开低走是有巨大关联的,次贷危机以后牛市终结也与当时股市政策大量支持民营企业上市导致新股扩容加速不无关系,此后延续近三年的超级熊市更是与伪市场化改革下三高发行有关系,三高发行机制下新股完全失控,让市场质疑为竭泽而渔,当时流行一句话就是股市十八层地狱不是底,因为上市公司可以利用募集资金和超募资金打造第十九层地狱,15年股灾虽然与去杠杆太急导致杠杆逐级爆仓有关,但是与新股从每周一批提高到每周两批有关,因为差不多每一批新股集中发行都导致市场资金波动和股市波动,让市场高度质疑批量发行的合理性,但是在牛市氛围中,管理层和市场都不予以高度重视,新股发行依然在加快,直到5月28日上证综指暴跌,沪指放量重挫6.5%,跌321点,创年内第二大跌幅,两市超500股跌停,超2000只股票下跌。两市共成交24205.8亿元,巨大成交意味着资金大逃离也意味着市场抄底资金的疯狂,市场高度分歧已经显现,分析利空因素很多,但有一条与新股有关,那就是证监会核发了中国核电等第七批新股发行,预期冻结资金8万亿元,如果放到一个成熟市场,无疑就是股灾的翻版,但是在疯狂氛围下,股市经过暴跌依然高歌猛进,创出反弹新高,但是6月25日沪指报4478.36点,跌幅6.42%,深证成指报15725.47,跌幅6.03%。两市成交12866亿元,其中沪市成交6854.58亿元,深市成交6011.67亿元。两市共有近千只个股跌停,超过2200只个股收跌,这一次暴跌远胜过5月28日暴跌,市场崩溃信号已经开始显现。


中华商情网分析暴跌原因第一条就是新股加速发行,特别是大盘股的启动抽血效应更加明显,这直接导致了大盘抽血过重而频频暴跌,但管理层依然不予以重视,依然在周末核发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多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龙电梯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康普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德宏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六家企业首发申请获得通过。但江苏银行就发行130亿股募集400亿元。这是匪夷所思的。证监会回应暴跌也是有点轻描淡写,没有深刻认识到市场暴跌原因,这是市场前期过快上涨的自发调整,是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结果,前期采取的优化市场融资管理制度的政策措施,目的是规范市场融资融券活动,此后在有关各方干预下,才不得不在半夜宣布暂缓新股发行。如果证监会叫停新股发行,虽然下跌难以遏制,但至少可以缓解下跌的斜率,让下跌或许不至于演绎为股灾


上周一中国股市迎来罕见暴跌,200多家股票跌停,市场原因依然复杂,有美联储加息因素引发的市场流动性困扰,与险资举牌得到规范有关,但是与新股的每周9家发行依然有扯不清理还乱的关系,因为较长时间以来,中国股市走势依然总体偏弱,市场投资者信心稍显不足,虽然上证指数在护盘资金、保险资金举牌效应下、在游资参与下走势较强,但是与之对应的是中小盘股票跌跌不休。创业板屡创调整新低,价值投资者或许可以用价值回归来臆测,来佐证自己价值投资的胜利,但是市场存量保证金不增反减说明什么?说明反弹是外强中干的,是没有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只不过是存量资金博弈格局的一种炒作轮动,从中小盘股票转移到大盘股而已,这个状态下,中国股市是需要呵护的而不是需要加大新股发行来刺破泡沫。而证监会动作俨然是15年下半年的翻版,面对暴跌不依不饶的加码新股发行,这动作未免有点不把投资者利益当一回事的感觉。


回顾历史,新股8次暂停,8次重启,实际上都是与新股发行节奏变幻不定有关系,说穿了就是当时新股节奏和融资规模超出当时市场承载力,超出投资者的承载力,市场出现非理性暴跌,让投资者充满怨言,在巨大压力之下才不得不暂停新股发行,回顾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中国仅仅用二十多年就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拥有3000多家公司,而美国用了几百年时间也只有3000多家公司,有一年一位美国高级官员参观中国资本市场的时候,曾经感叹中国股市发展太快了,不知是惊讶还是有点担忧,笔者就无从知晓了。中国人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金融领域,总是追求规模扩张,追求速度扩张,资本市场看起来也是概莫能外,但副作用不可低估,经济领域是产能过剩成为危及,需要政府投入巨资去产能,资源严重透支,造就了雾霾、毒土地、彩色水而让民众担忧健康,国家不得不花费巨资净化空气水和土壤,资本市场也是如此,在追求规模下,上市公司质量不高已经达成共识,造假上市屡禁不止,坑害投资者利益的事件层出不穷。


在中国新股发行是严格受到证监会控制的,因此新股发行节奏就体现了证监会的一种态度,加快发行意味着目前点位偏高或者估值存在泡沫成分,至少是目前点位得到证监会高度认可不存在低估成分,需要加大新股发行来抑制泡沫的膨胀,确实目前中小创估值水平并不很低,但是创业板高估值在于龙头权重个股的高估值拉高所致,某些股票已经存在投资价值估值已经不高,而新股次新股估值偏高,如某低价发行的股票已经有了29个涨停板,如果以加大新股发行的方式来刺穿新股次新股泡沫是得不偿失的也是牛头不对马嘴的,中国股市历来有低迷市场炒新的传统,再者炒作次新股在于市场操纵容易获利而没有多大法律风险,炒新疯狂有几多人士遭遇监管又有几多人士被处以惩治。如果把股市当成支撑实体经济的重要工具来使用,而无需考虑指数点位笔者认为未必可取,资本市场是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场所无可非议,但是支持实体经济并不代表新股过度扩容而是要保持新股发行的均衡与合理,因为过度扩容往往会导致投资者信心遭遇创伤,会导致部分投资者离开市场,会导致市场增量资金与新增市值的矛盾,只能以二级市场被动下跌来承接新股发行,会导致二级市场市值遭遇缩水,会导致投资者的利益遭遇损失,会导致投资者财产性收入大减甚至赔掉老本,从而被迫降低消费,让中国经济内需减少,从而不利于经济复苏或者更多依赖投资来保增长,从而加大国企和政府杠杆,加大中国经济风险。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股市走势依然偏弱,刘士余主席上任伊始各大股指点为是上证综指是2901点,深成指9732点,中小板是6358点,创业板是2002点,截至上周末沪指报3122.98点,深成指报10334.76点,创业板指报1998.11点,涨1.13%。中小板是6543.18点,股指涨跌各现,很难说投资者就带来普遍盈利,从全年来说,15年收盘点位是上证综指3539.18点,下跌11.76%,深成指12664.89点下跌18.40%,中小板8393.89点,下跌22.05%,创业板2714.05点,下跌26.38%,各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投资者可谓是损失惨重,这与美国股市连续不记得多少次创新高相比,中国股市可以说依然悲催,3月份参与两会,当有人大代表建议刘可以说恭祝香港的话,刘士余就笑言:“沪深股市都发财,你放心,还有港股,这是姐妹花”。可见刘士余主席发财吉言并没有兑现,而现在又加大新股发行让股指承受额外压力笔者认为并不可取。


目前股指位于3100点,形势依然严峻,一旦有效跌破3100点,下方支撑就较难找,加上技术派人士会加入看空阵营,加大市场抛售力度,回踩3000点将很难避免,如果再往下下挫,投资者信心丧失,新股发行就可能遭遇巨大障碍,不要说发行每周11家,就是发行5、6家也会让市场感到巨大压力,从而让投资者充满悲伤,如果不顾及市场心态继续加码新股发行,调整就更加难以估计。


目前世界看空中国经济看空人民币的势力依然存在,一个稳健向上的股市是向世界显示中国经济韧性和中国金融健康的良好标志,股市好了,人民币贬值压力也就能多少得到一些缓解,如果股市跌跌不休,看空经济看空人民币就多了一个借口,央行就需要更多力量来稳定汇率,资金放松就更难,抬高利率就更难以避免,实体经济就会遭遇更多困难,因此呵护股市就是呵护中国经济,就是呵护中国金融,减少新股发行,提振投资者信心,让股市稳健运行是证监会不得不予以考虑的事情。


笔者一直观点是资本市场不能没有新股发行,但是坚决反对过度融资,把资本市场当工具使用,从而忽视投资者利益,只有投融资平衡才是股市健康发展的真谛!虽然新股节奏很难用一个具体数字来判断,但牛市环境适当多一点熊市环境适当少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但笔者觉得每年新股超过250家就有点过了,每周连续超过6家就有点过了,不知管理层意义如何,市场投资者意义如何? 


责任编辑:傅旭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