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投资 >> 股市资讯

松绑期指或带来3000亿增量资金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12-26 09:18:36 来源:腾讯证券

接近2016年年末,赚钱效应却不明显。股债汇“三杀”,网民们一年又白忙。不过资本市场频频传来信号,被限制一年有余的股指期货或将择机解冻,市场人士奔走相告。业内分析称,松绑期指,将唤醒沉睡中的对冲行业,预计将为A股带来2000-3000亿元甚至更多增量资金。


股指期货松绑现曙光


风起于青萍之末。近期股指期货即将松绑的消息不绝于耳。


12月23日下午,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副主席方星海来到位于上海陆家嘴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金所)调研。市场消息称,监管层此次造访或与股指期货相关。监管层表示“股指期货将择机松绑,本周末刘士余、方星海将赴中金所调研时机问题”,不过此说法并未得到证监会和中金所的证实。


不过有接近中金所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刘士余主席赴中金所调研是听取一段时间以来交易所的工作情况,不排除为了股指期货(松绑而来)。


对于松绑时机是否确定,上述接近中金所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去年底来已有多次传闻,目前尚不清楚,交易所一直为市场恢复正常秩序在努力。


其实,自去年9月以来,不断有消息指出股指期货将解冻。去年底,救市效果显现,有消息称期指交易限制将解禁;两会期间,股民建言恢复期指正常交易规获得很高的呼声;今年8月,外媒爆料中金所正研究制定放开股指期货限制的具体方案,但中金所很快予以辟谣。


不过近日,监管层对期货市场动作频繁,再次引发市场关注。


12月18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出席大商所第六次会员大会并表示,我国期货市场的体量和质量与实体经济规模和国际经济地位并不相称,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进一步促进期货市场加快发展。


12月19-20日,证监会派出机构期货监管干部培训班在大连举行,其间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强调,期货市场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不断提升市场运行质量,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建设,进一步深化市场功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方星海此番关于“深化市场功能”的表态或进一步暗示了期指松绑的可能性。股指期货松绑只是早晚问题,而松绑时机又确实是一个重要议题。


经济观察报称,培训会上,监管层表示将择机松绑期指交易,不过此消息尚未得到证监会以及中金所的证实。一名接近中金所的知情人士看来,呼吁为股指期货松绑的声音一直都有,据其了解,在投资者相关的会议上,几乎都能听到不少私募、公募、证券公司希望松绑的声音。


渐次松绑成共识


为了更好地发挥股指期货的功能,监管层放开股指期货限制势在必行。广发期货股指研究组认为,目前股指期货流动性不足严重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从日本股指期货的发展来看,1990年日本也曾对日经股指期货进行了严格的管制,并且直到1994年才逐渐松绑,松绑的过程依次为:下调保证金水平、降低手续费水平、取消交易税、取消涨跌停板制度、延长交易时间等。广发期货股指研究组预计国内股指期货也将采取渐次松绑的形式。


“不会一次性全部放开期指限制”已经成为市场共识。经济观察报称,目前业内预期,期指交易手数从10手放宽到50手至100手,保证金逐步下调,从40%降到30%至20%。


未来,松绑应该会是一系列配套的举措,对交易手数、保证金、手续费进行相应调整。在上述接近中金所的相关人士看来,松绑的幅度起码应该到一个能够满足大部分机构投资者的幅度;而从10手到20手或者50手,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放到100手会更好一些,现在有人建议放到50手,但是在我和机构的交流中发现,50手对于流动性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保证金尽快恢复到原来8%的水平,保证金是交易所经过大量设计定下来的,太高了没必要,增加机构成本,做好风险管理就可以了。”这位中金所接近人士说。


监管层主动放风?


在2015年股灾中,股指期货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在融券通道落闸、市场上出现“千股跌停”之后,股指期货贴水现象严重,即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股指期货被指是造成股市下跌的元凶。虽然也有专家为其正名,认为股指期货“没有给股市施加压力,反而承接了股市抛压”,但是监管层对股指期货的限制依旧不断加码。


根据梳理,2015年7月31日,中金所公告,自2015年8月3日起,上调交易手续费标准至成交金额的万分之0.23;2015年8月25日,中金所宣布,自2015年8月26日起,三大股指的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上调至成交金额的万分之1.15。8月28日,中金所又调整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非套期保值持仓交易保证金,从20%提高到30%。


2015年9月2日,中金所发布最严新规,自9月7日起,单个产品、单日开仓超过10手即构成“日内开仓交易量较大”的异常交易行为;非套保保证金由目前的30%提高至40%、套保由10%提高至20%;平今仓手续费标准由万分之1.15提高至万分之23。


不过监管从严之后,但业内对于恢复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的呼声不断。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吴晓灵牵头撰写的针对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的研究报告指出,股市快速暴跌的原因并不因为股指期货,相反,股指期货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现货市场的抛压。因此,建议正确运用衍生产品等创新金融工具,完善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建设。


而对于去年股指期货政策的调整,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表示,从市场的游戏规则来看,成熟的市场从来都是多空两方的。既有多方,又有空方,能够帮助市场实现价格发现。价格高估的时候,空方对价格的平抑有一定作用。反过来市场被低估的时候,多方会把价格抬起来。她认为,“当时封掉就不是很必要,现在正常化,那是应该的,成熟的市场都是双边市场”。她进一步指出,如果反对做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会大打折扣。


财新曾报道,有业内人士称,12月16日就接到股指将松绑的传闻,目前正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核实真假和细节。不过该人士认为,这个事情可能是监管主动放风出来的,想测试下市场是什么反应。


另有业内人士称,近期松绑股指期货应该是传言,现在的时机也不见得比“两会”之后更好,但是从建设市场、完善市场的角度来说,早恢复比晚恢复要好。


国金策略李立峰等人发布研报认为,早在今年8月,股指期货松绑就有所预期,后来无疾而终。综合一系列信息,“股指期货松绑”年内松绑的概率依旧不大,当然中期“股指期货松绑”大势所趋。一般来讲,“股指期货松绑”大都在市场较为平稳的阶段,而当前正值资金面胶着的阶段(年底及春节),我们预计监管层对“股指期货松绑”仍持较为谨慎的态度。


为A股带来2000-3000亿元甚至更多增量资金


业内分析,限制期指交易的目的是为了扼制股市大跌,不过从之后效果来看,并没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股市依然惯性下跌。


另一方面,禁令出台后,由于股灾期间不让开新仓,不让移仓,私募量化对冲基金要么维持现状,要么减掉现货仓位,这实际上是废掉了当时规模超过万亿的对冲基金的武功。


据财新统计,自2015年9月,中金所推出4条限制措施后,股指期货市场上的交易量逐步降至冰点。以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为例,2015年8月高峰时的成交量均在200万手以上,而12月21日收盘的成交量为9000余手,不到此前规模的0.05%,这种低迷而且逐渐下滑的成交市况已持续一年多。


流动性枯竭的现状之下,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围绕着做“量化对冲”投资的各类机构,而且不论是只能开设投机账户的私募基金、还是像能够开设套保账户的险企资管子公司,以及提供经纪业务的期货公司都广受波及。


随后这部分对冲基金或者撤离股市,或者转行,这也客观上造成了之后A股市场的长期低迷,据统计,截至11月30日股票策略对冲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3.42%。


而对机构来说,实际上很早就期待政策能够松绑。国泰君安证券证券衍生品投资部董事总经理姜玉燕表示:“目前市场的流动性缺失的局面和深度不足,导致套保成本高企,近半年多来很多市场中性策略的对冲基金都以轻仓或空仓为主,尽快改善这种局面,对于提高整个A股市场的长期机构投资者占比、促进市场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金鍀资产总经理任思泓则表示,松绑期指,唤醒沉睡中的对冲行业,预计将为A股带来2000-3000亿元甚至更多增量资金。


不会引发A股暴跌,中长期是利好


国金策略分析称,若股指期货松绑,短期对市场的影响还是依市场情绪而定,有可能会解读为负面,但客观上讲,短期放开股指对市场的影响是中性,更多的体现在了更好的能使用对冲工具,大资金投资者或者绝对收益投资者才有更充分的动力加大投资比例。衍生品正常化对股市中长期是利好。


财经评论员水皮称,一旦股指期货恢复正常,它将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先行指标的特征,换一句话讲,做股指期货的敏感度要比做股票现货强。在现货市场个股不能做空的情况下,股指期货往往成为多头们套保的工具,多头只能持有股票,那套保的相反方向只能在股指期货上做空,这也是股指期货成为大家诟病的很重要的原因,因为他可能会对盘面做出引导。这个事情就是个两难的选择,因为对冲就是在现货做多,期货上做空,它不可能同步做多,或者同步做空。


巨泽投资董事长马澄认为股指期货松绑是肯定会发生的事情。如果限制太多的话就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对于“松绑”这件事,估计不少投资人士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证监会也透了一下风。其实就是为了测试下市场会有什么样反应,好让监管层制定好时间表。当然如果证监会发布准确"松绑"时间,市场肯定会有些抗拒的,短期造成一些波动也是正常,但会不会造成暴跌,因为目前市场并不像2015年那样处于那么高的位置。


责任编辑:傅旭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