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投资 >> 股票专家

郭施亮:A股再迎“巨无霸”,暗示了什么?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12-26 16:19:37 来源:价值中国网

继城商行密集上市之后,A股市场再迎巨无霸。根据报道显示,12月23日中国华融A股发行申请材料已经获得了证监会的受理,同时其A股招股书复印本已经刊载于证监会网站进行了预先披露。据资料获悉,此次中国华融计划发行不超过68.95亿股,可以称得上是又一“巨无霸”。


按照当前核准制的审核流程,在接受企业材料之后,到最后企业获得核准批文,一般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其中,就包括了受理、预披露、反馈会、见面会、预先披露更新、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补充,再到拿到核准批文。在此期间,发审会前后也将会是决定企业可否成功发行上市的重要关卡,而一旦企业成功通过了发审会,则意味着企业距离获得核准批文的时间也将会为时不远了。


由此可见,按照目前中国华融所对应的审核流程,基本上处于预披露前后的环节。换言之,如果未来中国华融能够顺利通过发审会,则意味着中国华融距离登陆A股市场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密集IPO发行,这是近一段时期中国股市的真实写照。其中,根据数据统计,今年已经完成了267家企业的IPO,年内完成募集资金有望达到2000亿元左右。与此同时,从具体数据可以发现,今年下半年的IPO发行节奏显著高于上半年的发行节奏。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的11月份,A股市场的IPO发行节奏显著提速。其中,从此前一个月两批次的发行速度骤然提速至一周一批次的发行速度,而过快的IPO发行节奏,确实让市场感到了压力山大。


有评论指出,自16年实行IPO新规之后,取消了预缴款申购模式,提升了股市的资金利用率,对股市存量资金的分流压力大大减缓,提升了IPO发行节奏,对股市影响不会太大。


不可否认,在IPO新规模式下,市场资金利用率被大大激活,而且结合了市值配售的模式,也锁定了市场中的部分筹码,降低了新股对市场资金的分流压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IPO新规模式下,适度的IPO尚可得到缓冲。不过,当IPO发行节奏过于频繁之际,却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影响。


其中,IPO过快发行,会直接导致市场容量的大幅增加。由此一来,在有限的存量资金环境下,资金分给每一只股票的份额也将会明显降低,对市场中多数股票而言,会存在显著的资金分流压力。


再者,过于频繁的IPO发行,会分散市场的赚钱效应,而更多的资金只会注意到新股以及次新股等局部性机会身上。受此影响,对于部分市值占比较高,资金关注度不高的股票,则将会处于一潭死水的局面,而资金的本质还是具有逐利性,哪里具有赚钱效应,资金就会往哪里去跑。


除此以外,在发行监管红线之下,新股发行市盈率被限制,但却为其创造出后续疯炒的契机。其中,对于部分市值较低的中小市值股票而言,在较低的发行市盈率优势下,却容易获得资金爆炒的机遇。受此影响,新股上市之后均以大幅上涨为主,且基本上离不开“一字涨停板”的格局。然而,当股价遭到爆炒之后,在其打开涨停板之际,却吸引着大量投机者、接盘侠的跟风追涨。殊不知,当价格严重炒高之后,价格远离了其本身的价值,终究会有一个价格回归的过程。


实际上,在A股市场中,企业急于到A股市场获得上市的机会,关心最多的,还是为了获取更具优势的融资渠道,以及更高的市场估值空间。很显然,在新股爆炒之风经久不衰的大环境下,实际上也强化了股市的融资魅力。对此,无论是中概股企业,还是国内大企业,中小企业,都期待尽早回归至A股市场,满足其登陆A股市场的各种需求。


但,当企业成功上市之后,随着股票估值、大股东持股市值等因素的水涨船高,随之而至的,则是各种各样的大股东高管的解禁减持潮以及各种各样再融资方式的开展。更有甚者,部分上市公司还可能会借助自身的股票市值优势来进行股权质押等活动,试图获得更大的融资效果。不过,这一切的行动,都似乎离不开一个结果,即需要有接盘资金为其买单。


融资,是股市必不可少的功能。但,过度的融资,却会提前消费掉股市的投资功能,而当股市投资吸引力大幅削弱之后,市场又得需要大量的精力去重新提振市场,修复股市的投资信心。


很显然,过度融资并不可取,而均衡股市的融资与投资功能却显得格外重要。时下,股市赚钱效应有所降低,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所减弱。此时此刻,股市融资与再融资,应该充分考虑股市自身的承受能力,及时调节股市的融资频率与融资力度,以防之前艰难修复的股市投资信心再一次受挫,最终导致得不偿失的结果。


责任编辑:傅旭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