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现货市场£企业

未来10年全球多数矿产需求将达峰值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12-27 11:35:49 来源:中国矿业报

编者按: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一些权威机构的需求预测、一些权威人士的形势判断,甚至一些科研机构的资源分析研究,都会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尽管矿产资源供需预测可能会与实际相差甚远,但进行供需趋势分析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未来,全球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到底怎么样?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资源消耗明显加速,供应压力日趋增大,一些重要矿产品的供需矛盾加剧,价格不断攀升。


但是,2012年以来,全球主要矿产品需求趋向疲软,“矿价”开始滑落,并且与金融市场震荡共振,截至目前,矿业形势还在持续恶化。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主要矿产品基本需求初步到位,并且价格在底部区间运行。


在此背景下,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安建在受访时说:“对全球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的判断是个大事,国内产业今后的走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王安建预测,未来10年,全球大多数矿产资源需求会达到峰值,将迎来资源需求洪峰及产业调整压力并存的局面。


矿产消费历史可分四个阶段


“全球主要矿产资源消费历史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王安建说,1900年~1945年为缓慢工业化阶段,这一时期,全球战乱,以铁铜铝代表的矿产资源消费经历了缓慢的增长过程。


第二阶段是二战以后的1946年~1975年,铁、铜、铝的消费快速增长,这是西方国家战后重建、快速工业化的过程。


第三阶段为1976年~1999年,全球矿产资源消费增速放缓,发达国家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这个时候,只有日本和韩国在进行工业化,包括中国台湾和香港,矿产资源消费与二战后相比,增速明显下降。


第四阶段是2000年~2012年,由于中国的快速工业化,以铁、铜、铝为代表的大宗矿产资源使消费快速增长。2012年以后,世界经济持续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全球矿产资源需求又一次进入缓慢增长阶段。


资料显示,在1900年~2015年的115年时间里,全球累计消费粗钢550亿吨、铜7.33亿吨、铝12亿吨。


“当前,全球矿产资源供需情势,一看中国,二看印度,三看东盟。”王安建说,中国需求的变化对全球资源的需求影响是非常大的。


“矿产资源需求是随着经济的增速而增长的,当经济快速增长,钢铁、水泥、铜、铝、铅锌等大宗矿产资源消费量也快速增加。”王安建称,但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增速必然会降下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平缓下降,矿产资源消费也会随之而降。


不过,王安建表示,由于不同的矿产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不一样,所以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到达消费顶点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工业化是人类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社会财富的过程,是人类大量耗费自然资源,迅速积累社会财富,快速发展经济,大幅提高人民生活的过程,当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水平后,工业化进入成熟期,经济结构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重要的矿产资源消费开始下降,能源消费速率开始趋缓。”王安建说。


矿产资源消费也要适应新常态


从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在王安建看来,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经济发展增速下降本身是一种客观规律,不是中国想把它调下来,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的必然路径。


资料显示,1990年,中国的铝消费量只有86万吨,2015年则达到3000万吨,钢铁消费达7.1亿吨,石油达5.3亿吨,增长速度非常快。


“资源消费也必须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王安建认为,第一,中国的矿产资源需求正在由全面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差异化增长转变;第二,资源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第三,资源供应方式将发生重要变化;第四,化解产能正在向促进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第五,资源利用空间结构正在发生转移。


不过,王安建同时表示,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对矿产资源的巨大需求不会改变。“尽管包括钢铁、煤炭、有色金属需求还在保持继续增加的态势,但是增速降下来了。”


在王安建看来,钢铁、水泥消费现在已到顶点,将会平稳运行一段时间,铜、铝消费虽说还在继续增长,但是增速放慢了。能源消费结构也在发生深刻调整,煤炭过去占比是70%,现在随着清洁能源需求快速上升,到2030年,煤炭消费结构将会下降到50%以下。


除此之外,金属矿产的供应方式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二次资源供应在增加,估计到2025年,中国的再生铝供应可能会超过50%。现在,中国钢铁的二次回收在12%~15%左右,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中国钢铁的60%甚至更高将来自于二次回收。


王安建说,尽管全球配置、产能合作、利用境外资源的主动性增强了,但境外产能合作对中国矿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压力。


从环境约束的角度考虑,中国煤炭的最大需求应该控制在42亿左右,但是现在产能已经超过50亿吨;钢铁7.2亿吨就达到峰值,但现在的产能超过11亿吨;铝峰值估计在3500万~3700万吨,但现在的产能超过4000万吨。


王安建认为,境外产能合作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不过,对中国国内产能过剩行业形成更大的竞争压力也在所难免。


多数矿产资源需求增速放缓


“未来10年,多数大宗矿产资源需求将会达到峰值,迎接资源需求洪峰与产业调整的压力并存。”王安建表示,不过,清洁能源和新材料矿产需求将持续增长,未来3~5年,全球多数大宗矿产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改变,价格可能延续相对低位。


王安建说,中国是矿产资源消费大国,但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将长期存在,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根本达不到世界平均消费的水平。尽管中国有16种矿产储量超过世界总量的40%,但铁矿石等大宗矿产产量占比远低于自己消费量的占比。这样的结果,使中国大宗矿产的需求长期受制于人。


根据预测,除了钢铁之外,未来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需求峰值将在2020年~2030年这个时期到来。王安建表示,尽管大宗矿产的需求还在增加,但需求的增速明显放缓了,这是全球经济大势决定的。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为矿产资源温和增长创造了条件。王安建说,“一带一路”国家的土地面积占全球的38.2%,人口占64.7%,GDP占全球的49.9%,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大量的重要矿产资源需要进口,因此“一带一路”国家矿产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


“当然,不同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是不一样的,尽管中国增速放缓,但印度的增长速度还是很快,东盟十国的钢铁、铜、铝的消费增长速度也会很快。”王安建表示,发达国家的资源需求已经平缓下降,但新兴经济体国家的需求仍处在上升势头。


主要矿产供过于求局面已形成


“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不是中后期,也不是后工业化。”王安建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财富积累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除粗钢外,主要矿产资源消费总体上处于上升的态势,尽管消费增速放缓,但人均矿产资源消费仍于高位水平运行,并将持续一段时间。

王安建说,近年来,中国的煤炭、钢铁等重要矿产资源占全球的消费比例一直在40%~50%之间,由于中国需求增速放缓,境内外相关产能的惯性释放,印度和东盟以及其他金砖国家资源需求接续能力有限,全球主要矿产品供过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


“全球矿产品价格已经步入下降通道,尽管还出现一些波动,但未来3~5年,会稳定在一个相对低的平台上,价格重新回归的期盼缺少支撑。”王安建称,眼下是一个正当的波动期。他建议,矿山企业要丢掉幻想,放下包袱,关闭资源品质差、规模小、污染重的矿山,剥离不良资产,通过资源、资本、资产和技术组合提升企业的实力,紧紧抓住全球矿产品价格下行、企业经营困难、矿业资金链不通畅的有利时机,收(并)购那些资源品质好、企业规模大的公司,提高国际竞争力。


“未来5~10年,印度、巴西、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将是矿产资源需求的重要接替者。”王安建认为,中国矿产资源相关产业应该积极地“走出去”,分享后续工业化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红利。


此外,中国企业要契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通过石油、天然气、铜、铝、铅、锌等矿产产能合作,支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王安建建议,中国应强化新兴战略性资源,特别是小品种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分离和加工技术的研发,加强非金属材料学研究,为2025年中国制造和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做好前期准备。


责任编辑:韩奕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