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作为一个明星企业,在今年赚足了眼球。近期也频频爆出财务危机,资金链断裂等热点新闻。但随着海澜集团等资方给乐视融资10亿美元,之后,乐视股票停盘、引入百亿级融资,乐视好像已经恢复了元气——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建厂运动。 乐视现在作为唯一一个在国内A股上市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布局了很多行业。比如视频、手机、影视、体育、汽车、电商、电视、金融、音乐等。乐视的布局纵深,在国内只有bat才能进行比较。但为什么,乐视没有成为bat之外的第四极呢? 乐视缺乏金牛产品 与bat不同,乐视虽然行业布局很广,但布局不深。乐视所有的主营业务,在各行的排名中,都没有进入前三。拿乐视最早布局的视频行业为例,现在乐视视频在整个视频行业排第六,位于爱奇艺、优酷、迅雷看看、腾讯视频和搜狐视频之后。而乐视的另一个明星产品——乐视手机,2016年在全国手机出货量中大概排在第十位。 反观bat,不管是阿里、腾讯还是百度,在大家心中都会有非常明确的品牌定位。例如,大家在想到百度时,首先会认为百度是个搜索引擎。而bat在行业中的布局深度,也是乐视不能比拟的。bat在布局时,一般都奉行同一个原则:自己做成第一;如果自己做不成,就买下第一;如果买不了第一,那么就帮助投资企业成为第一。 因为大家很清楚,在互联网时代,行业是赢者通吃的。如果谁不能成为行业第一,就面临着被收购的危险。例如大众点评,虽然说是与美团合并。但是公司ceo成为王兴,点评管理层出局,这其实比被收购更惨。而且随着行业洗牌,每个行业都是资本的较量。谁拥有更强的资本,谁在这场战争中就能活到最后。一个公司的生态系统,是由他最核心的产品决定其高度。而由最弱的一环,来决定他的下限。 对于bat来说,使用自己的核心产品来帮助自体生态系统的建立,是相对通用的模式。比如说微信通过开放入口的方式,引入京东、大众点评和滴滴,完成自己对电商、餐饮和出行的布局。如果用bcg矩阵进行分析,bat的产品组合中已有很多产品成为金牛产品。金牛产品无论是对明星产品,还是问题产品,都可提供雄厚的资金和资源支撑,扶持它们成长。 而对乐视来说,到目前为止其所有主营业务,除了视频业务其他统统没有盈利。这样的话就很难对其他产品组合做支撑,资金链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就会出现前一段时间,网传乐视资金链断裂的消息。 乐视的“概念乱炖” 那么这样一家公司,又是如何能在盈利能力相对一般的情况下发展到现在?那不得不说说乐视强大的融资能力。2016年乐视共举办了100多场发布会,平均3天一场。乐视通过这些发布会,不断提出新概念和新产品。而疯狂举办发布会的背后,其实是向投资者传递一种信息:乐视在以后,可创造出稳定的现金流和较高的收益。进而让投资者进行投资。 如果说发布会是兴奋剂,可在短期内提升投资者信心,那么乐视已经将兴奋剂作为一种每天必备的产品。也就是说乐视必须一直提出新的概念、发布新的产品,才能使投资人不断地为他买单。东北有一种菜叫做“乱炖”,而乐视的行为十分类似于把其新奇的概念进行“乱炖”,定时定点往消费者的餐桌上摆一份。 而反观乐视提出的新概念:超级汽车、超级手机、电影制作等都是烧钱行业,尽皆需要大量的固定成本及前期投入。仅仅是前期的投资建厂,就投入大约300亿人民币。而且所谓的超级汽车行业,根本还是一个没有被市场证明的行业;就算是特斯拉,也是在一直亏损中。乐视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在汽车制造方面,也无太多经验和技术;只能与国际厂商合作,比如阿斯顿马丁和法拉利。而这又会存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尴尬处境。 乐视应如何走出困境 乐视走到现在,存在如此大的困境,不如想想如何为自己做做减法。回归初心,将整个生态链中的某一环,做到一厘米宽、一公里深,这才是挽救乐视的正确道路。与其将300亿投入到汽车行业,为什么不回归视频行业;增加对视频内容的投入,提高自己制作的视频质量呢? 另外,通过乐视超级电视,深度布局视频行业、打通上下游;通过实现自己的优势,来带动其整个视频板块的盈利,这才是乐视最大的优势。现在乐视超级电视的用户存量已达900万台,其中大部分客户都是一二线城市中25-40岁的白领阶层。而面对如此高质量的用户群体,如何利用自己的“客厅优势”、如何构建“客厅生态”,这才是乐视生态需要深耕的地方。而不是像贾跃亭所说的“蒙头猛冲”。只有当乐视的视频业务真正成为其发展的发动机,乐视的整体布局才能被盘活。 乐视身上出现的问题,其实是中国上市公司的一个通病,喜欢通过炒概念来完成融资。比如之前的暴风影音连续35个涨停板,其实企业本身并没有与其估值相匹配的盈利能力。如何完善中国金融市场,让真正的好企业能融到钱;让炒概念的“浮夸型”企业无钱可融,不让劣币驱逐良币。如何让企业沉下心来做企业、做成真正的百年老店。不浮躁、不跃进、脚踏实地,这才是需要我们真正思考的地方。 责任编辑:傅旭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