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业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新的有力支撑 A 农业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挑战 面对当前新兴、转轨和“新常态”的复杂经济环境,我国政府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并成为最近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改革的政策导向。从农业产业来看,金融作为重要的要素市场之一,金融改革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之一,而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可以为农业企业提供经营参考和避险工具,助其有效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升级农业产业。 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新思路,主要强调通过提升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增进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从国内农业生产现状来看,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数量和质量的结构性失衡,一部分农产品产量过剩,库存高企,而一部分农产品产量不足,大量依靠进口,同时国内临储的粮食库存始终保持高位,呈现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象,供给侧问题日益凸显。结合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其给农业企业带来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去产能 自我国临储政策启动之后,农业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快速增加,玉米价格持续走高,导致玉米生产走向过剩,在此背景下,农业产业去产能势在必行,尤其是非优势产区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2016年5月,农业部提出,预备5年内减少50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大豆面积4000万亩,还要实施提升牛奶质量、鼓励杂粮杂豆和马铃薯生产的改革。 去库存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部分农产品在临储政策的影响下,库存量始终保持高位,去库存的任务也尤为重要。其中玉米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心之一,目前全国玉米库存量超过2亿吨,特别在国际粮食供应过剩的环境下,大量玉米的库存问题亟待解决。 降成本 当前国内农产品价格已经全面高于国际价格,竞争力低下,原因在于土地、劳动力、化肥、农药等传统要素投入比重偏高,技术和制度要素对增产提效的贡献有限,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在稳住农业基础生产资料价格的同时,通过控制种植、化肥、农药、设备以及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成本,同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以实现增加农业收益和提高竞争力的目标。 调结构 尽管当前国内粮食产量已实现十二连增,但农产品却面临阶段性供大于求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尴尬现象,同时一般品质农产品供给量大,优质、专用品种少。国外的农产品大行其道,而国内的农产品则屡遭价格冲击,主要问题在于农产品的整体质量还难以满足国民消费和国际竞争的需要。这就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出新的要求:通过持续优化农产品结构和质量结构,引导粗放式农业生产逐步向多层次、高质量、个性化产品生产过渡,推进质量兴农,使优化的农业生产结构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补短板 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困难,归纳起来其中既包括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方面的“硬”短板,也包括农业人才、技术及支持农业创新的金融体系等方面的“软”短板,此外还包括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等的架构短板,也需要向合作化、规模化的方向迈进。 B 期权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创新功能 商品期货作为一种集合商品、信息、资金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金融市场,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此基础上,期货期权作为期货市场的创新性衍生工具,其在经营工具、生产管理、风险规避、结构调整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等方面对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创新性功能。 期权有助于农业企业丰富经营管理工具 农业供给侧改革亟待农业企业转变生产理念,创新经营发展方式。 期权作为一种全新的衍生品交易工具,能够为农业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提供又一有利手段,使农业企业在创新发展的同时,可以利用期权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预先锁定生产利润,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增强企业经营获利能力,推动企业向中高端市场迈进。 期权有助于农业企业完善产能和库存管理 期权采取缴纳权利金或保证金的交易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农业企业以少量的资金建立起实体库存的效果,有利于减少购买原材料所占用的资金;另一方面,农业企业还可以利用期权市场调节产成品库存,减少和避免库存积压,降低企业的库存管理成本。由于期权市场的流动性要远高于现货市场,因此期权头寸的开立和平仓十分便捷,这也有助于企业利用期权灵活调节原料和产品库存,提高经营收益。 期权有助于农业企业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农业供给侧改革使企业从自身发展乃至生存的角度出发,对加强风险管理提出了强烈需求,期权可以为农业企业提供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锁定生产收益,进而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期权不但可以有效规避风险,稳定收益,而且能够让农业企业进一步理解期权市场功能,增加参与交易的积极性,以利于期权工具功能的拓展和发挥。 此外,商品期权、期货以及现货三者相结合,还可以设计出更多个性化、多样性的风险管理组合工具,更有利于降低现货企业经营风险,助力农业企业去产能、去库存。 期权有助于农业企业调整生产结构 期货市场价格直接反映了现货供求变化预期,是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以及相关现货产业情况的综合体现,因此其价格对实体产业具有重要参考的作用。参与期货期权交易,将有利于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为农业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依据,引导农业企业通过衍生品市场获取由市场形成的相对准确的供求关系及未来产品的价格信息,进而有效调节产量,调整生产结构,从而提升农业竞争力。 期权有助于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深化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提出新要求。例如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将东北地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期权有助于农民以较小的成本锁定保底价格,并且保留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盈利可能性,从而保护农民种植的积极性,稳定农业发展。同时,期权与其他农业补贴政策配合实施,还可以弥补现有政策的不足,有助于提高补贴政策的实施效率。 C 期权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独特优势 结合国外其他期货交易所来看,大部分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已经上市了对应的期货期权可供交易,所以我国还应逐步发展和完善农产品的期货期权品种的交易,为农产品市场风险的分散和对冲提供新型工具。2016年“一号文件”也提出,要“创设农产品期货品种,开展农产品期权试点”,这表明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探索运用农产品期货期权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措施,以增强农业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抵御风险和精细化风险管理的能力。 期权更有助于规避持仓风险 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可以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但农业企业即使通过期货套期保值,也会因为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心理上、资金实力上所承受的重重压力而可能被迫过早平仓。但是,如果此时购买的是期货期权,就完全省去这个担心。由于期权的买方只须在购买时一次付清权利金即可获得对应期权的持续持仓,因此在期权到期日之前,无论市场如何波动都不再需要追加任何资金。 面对市场波动,作为期权买方的农业企业,一方面避免了资金上的压力,另一方面只要根据交易需求买入对应行权价格的期权,就不必担心受到市场一时波动的干扰,心理上的顾虑可以打消。对于事务繁忙且缺乏期货交易人才的农业生产企业而言,期权的优势在于即使几个月不去管理这部分持仓,即使错过了最佳赢利时机,也不用担心会因此而遭受到意想不到的损失,因为作为期权买方在购买期权合约之时就已经将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锁定在权利金的范围之内。 期权更有助于适应农业市场变化的需要 与期货相比,期货期权具有价格便宜、风险有限的特征,农业企业可以放心地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期权合约,或者用同样数额资金购买比期货合约更多的期权合约,而不必担心会有被迫追加保证金的风险。这就尤其适合农业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需求。同时,期权还向市场提供了同一标的不同行权价格及方向的一系列合约,因此农业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的需要,利用不同行权价格、买卖方向合约的持仓相互搭配组合,实现限定风险的同时降低资金成本。 期权更有助于实现精细化风险管理 期货合约买卖价格波动幅度有限,若投资者预期的价位没有出现,则需要持续等待,这势必增加了农业企业在现货市场上的风险,因此期货市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一定的限度,而期权市场则可以为农业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对冲空间,期权合约在某一时点上同时存在多个行权价格可供选择,农业企业无需等待即可选择适当的行权价格入市,便于实现风险管理的及时化和精细化。 期权更有助于转变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 期权为农业企业提供了多方位的新型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引导企业通过研究期权价格趋势性波动,进行原材料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以及增减产等一系列重大生产经营的战略决策,并使企业可以借助期权进行风险对冲,保证农业生产收益的稳定性和发展的持续性,使期权更深层次的服务农业生产。 期权更有助于提升农业企业风险管理效率 期权只要求卖方履约,买方没有履约义务,而且只需要一次性支付期权权利金,没有追加保证金的烦恼,这对于现金流并不充裕且期货操作人才相对缺乏的农业企业来说,更容易接受和操作。因此,期权为农业企业提供了相对可靠的风险规避工具,有利于企业预先锁定产品最低收益,并保留价格上涨的潜在收益,进而大幅提高在“新常态”市场环境下的竞争能力。 D 小结 综上所述,期货期权可以有效增加企业规避价格风险的渠道,并有利于衍生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避险需求,因而其在海外市场的成功普及并非偶然,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在成熟期货市场中已经被广泛应用。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利用期权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不仅有利于推动“五大任务”的顺利落实,而且有利于鼓励和引导农业企业运用期货市场锁定生产利润、分散经营风险,从而提高企业在“新常态”经济环境下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建议各相关主体积极探索期权助力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努力提升期权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使期货期权发展成为农业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管理的专业性服务工具。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