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专家众议:利用期货避风险 推动企业新发展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1-19 11:28:20 来源:期货日报

2008年,面对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期货成为了“规避风险”的代名词,一些市场参与者利用期货的做空机制成功规避了风险。2009年,伴随着经济的回暖,充裕的流动性推动商品价格复苏,但基本面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局部的商品产能过剩现象严重,下游开工率一直在低位徘徊,特别是上半年,市场处于消化库存阶段,致使很多企业赚了价格赚不了利润。不过,在如此复杂的特殊背景下,还是有不少现货企业在现货、期货市场的动态平衡中寻找到了市场机会,赚取了机会成本,成功锁定了经营利润。由此可见,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中,期货市场的存在有着明显的优势和必要性,而且越是在高风险的环境下,越能够充分发挥期货规避风险、锁定利润的特性。毫无疑问,期货市场是经济的有效辅助工具。

新华期货 杜健健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迅速行动起来,通过收购主要金融机构手中的不良资产,切断危机传导链条,稳定金融体系;通过大比例降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通过实行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共同刺激全球经济复苏。2009年,国内火爆的股市、楼市仿佛让我们回到了危机前的经济繁荣,乐观的情绪充斥着市场,新一期“十年牛市论”再次回到我们中间,金融危机的阵痛似乎开始远离人们的生活。虽然很多人开始提“后危机时代”,但笔者始终与他们“道不同”——不敢乐观。当巨大的流动性即将为我们吹出一个巨大的通胀泡沫,而我们却不敢在襁褓里就刺破它时,笔者不敢乐观;当美国还将面对每年9000亿美元的赤字,甚至还有几十万亿的有毒资产没有处理时,笔者不敢乐观;当日本政府在负债达GDP172%的情况下仍宣布量化宽松政策时,笔者不敢乐观;当知道中国的经济转型尚未成功,仍然需要投资来拉动经济时,笔者不敢乐观。

年前,迪拜等国突然爆发债务危机,有人理解是经济转好的特征,理由只是阿拉伯并非世界经济中心,这种边缘化的爆发是经济企稳的阶段性特征。对此笔者不敢苟同。阿拉伯世界因为某种能源资源,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庶的地区,在笔者看来,如果连最富庶的国家都通过大举借债来发展经济,那么这种惯性思维肯定是具有代表性的,何况美国、日本等高负债的发达国家。此外,在迪拜危机爆发不久,美元再次出现了大幅上涨,也许这中间“不谋而合”的不仅是时间。与2008年的情况一样,美元的上涨同样是投资者加大美元资产配置的结果,是经济未稳的重要佐证。依笔者的判断,这一情况还会持续下去,美元将出现一波大幅度的上涨,届时以美元计算的全球经济增长数据将出现失真,人们将不得不面对经济实际增长远远低于数据的尴尬处境。而且,一旦通胀开始“毒害”实体经济,全球进入全面加息周期,经济基本面是否能够承受这种冲击,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从现在美国每年高达9000亿美元的赤字和日本高达172%负债率的现状来看,经济实体承受不住流动性的迅速紧缩。由此可见,目前全球经济的复苏依然比较脆弱,流动性支撑的复苏不具备“软”着陆的条件,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巨大,经济存在二次危机可能。笔者认为,所谓的后危机时代,也许只是危机之后还潜伏危机的时代罢了,2009年,金融危机只是一只脚落地而已,至于另一只脚什么时候才能落地,市场留给了我们一个悬念。

当然,对于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国内期货市场而言,动荡的经济环境对于其发展是有利的,通过危机的洗礼,市场各方能更深入地认识期货市场。虽然短期来看,处于成长期的国内期货市场也许需要付出“东方航空”这样的“成长中的烦恼”,但从长期来看,这却是危机时代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而在后危机时代,这些经验将转化为我们的“财富”。

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规避风险。有数据显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是令人振奋的,2009年全国期货市场成交总额为130.51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81.48%,继续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截至2009年10月底,期货市场投资者开户为86.5万户,保证金近1000亿元。通过对此数据的解读,笔者认为,虽然因管理层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资金整体比较充裕,致使金融市场整体成交量明显放大,但是撇开增量资金的因素,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得到增强,这才是2009年国内期货市场继续高速发展的主推因素。特别是对于相关企业,金融危机的惨痛经历,增强了其寻求避险工具的意识,而期货市场恰恰能满足其规避风险的需求。

由于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性是现货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参考因素,而期货市场能够使企业通过反向操作规避由于现货价格不利波动而产生的生产经营风险,因此在危机爆发之后,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功能受到众多现货企业的重视。现货企业参与到期货市场之后,一方面壮大了国内期货市场的规模,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平衡器的作用,实体经济的风险通过期货市场价格波动和期货的规避风险功能得以化解,经济发展能够更加健康、更加合理。

期货市场另一主要功能就是价格发现。由于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交易环境不同,期货市场所提供的价格信息具有预期性、连续性、权威性、公开性等特点,因此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关系,简单理解就是价值重估的过程,即当现货价格涨势过快时,期货市场形成一个回调的压力;当现货价格过低时,期货市场又对其形成一个向上的推力。但是在市场流动性比较泛滥的阶段,这种价格发现的功能将会出现失真。因为决定价格上涨的因素不是供需,而是资金推动。

例如,2009年的商品市场,虽然下游需求不景气,但是很多上游的商品价格依然暴涨,这就是典型的资金推动造成的。尽管如此,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依然是有效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期货价格往往是国际商品贸易的结算价格,因此,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最高形式则是商品定价权。商品定价权是国家竞争力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曾经有位经济学家说过:“掌握石油价格就控制了国家,掌握粮食价格就控制了人类,掌握货币价格就控制了世界。”可见,全球定价权就是国家利益的体现。例如,由于我国大豆大部分依靠进口,因此,国内大豆的定价权在国外机构手中,一旦爆发贸易战,我国将在大豆的价格谈判中处于劣势,危及国家利益。次贷危机之所以能演变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其本质就是美元定价体系“断裂”后引发的“辐射效应”,而危机过后,全球范围内出现大范围“货币多元化”的声音,就是全球各经济体之间寻求建立新的世界定价体系,以代替单一的美元定价体系,避免日后再度因美元体系“断裂”导致危机发生的措施。

综观2009年全球各经济体的表现,中国的表现无疑是最强势的,经济回暖也是最迅速的,这与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增长潜力密不可分。中国经济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并且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内期货市场作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机会与空间也会越来越大。不可否认,在经过了此次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之后,中国期货市场将“借力”发展,这说明国内期货市场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自身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市场生态系统,有着稳定的市场基础,以及应对大危机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制度条件。而且,通过外部危机的刺激,市场需求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有效激活”,市场“避险需求”得到迅速放大,市场迎来了较佳的扩容良机。在金融期货时代即将到来的大背景下,如何完善上市品种结构,满足市场需求是我们对中国期货市场的期待之一。

如果以全视角来看待整个危机的过程,笔者认为,整个危机会经历四个阶段: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资源危机。从前往后看,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因为美元全球化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而全球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困顿”又将引发欧美发达国家的政治危机,最后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改变,主要经济体之间将爆发新一轮的资源危机。应该说,这次危机对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姑且不论目前我们所在的时点处于四个阶段中的哪一个,但有一点已经得到承认,老牌经济强国已经步入经济衰退的长周期,而中国等新型经济体还将继续壮大变强,危机过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必将发生转变。

当然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利用危机带来的机遇,去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形式未来将通过国际定价权来体现。在目前阶段,我们还不具备取得国际定价权的能力,但我们必须要有提前意识,“东方航空”等案例让我们知道了自己与世界先进市场的差距。期货是一个国际性很强的行业,因此,如何加强与外部市场的联系是我们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另一个期待。

海通期货研究所 沈华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持续深入的今天,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因此我们需要强有力的“金融卫士”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要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培育出坚强的“金融卫士”,企业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加强企业自身财务风险和宏观经济领域风险的分析和预测;有效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加强内部监管,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的巨大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指任何有可能导致企业或机构发生财务损失的风险。如果是一家金融机构,其发生金融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对其自身的影响。金融机构在具体的金融交易活动中出现的风险,有可能对该机构的生存构成威胁。具体的一家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出现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一旦发生系统风险,金融体系运转失灵,必然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危机。

这使我们立刻联想到现在还未摆脱其影响的金融海啸,也许没有任何一场金融危机能像2008年爆发的金融海啸那样提醒中国企业,金融风险的来势是如此凶猛。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尽管各国政府出手救市,这场金融海啸仍然余威犹在,全球证券市场和不动产市场泡沫纷纷破灭,大批历史悠久的欧美金融机构相继宣告破产,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对中国企业而言,这样的金融风险会成为常态。因此,企业自身需要有强大的“金融卫士”,以防范和减小金融风险带来的冲击。

金融风险的分类与防范

Total:2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