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证券研究院”特约 滕飞注册金融分析师CFA,中国光大银行投资经理 自2015年“股灾”以来,市场已经平复调整了一年半时间,那么股灾是否已经消化,熊市是否已经结束?或许曙光就在眼前。 2007年大牛市之后,市场从2009年开始一路走熊,直到2014年下半年才迎来新一轮牛市,市场经历了5年时间才修复之前牛市泡沫的“创伤”。但是两轮牛市也有显著差异,上一轮牛市的涨幅更大,泡沫程度也更严重,2005-2007年牛市从2005年底启动,到2007年10月最高点持续近2年时间,涨幅也从1000点上涨到6000点,上涨5倍。到2014年熊市末期上证指数2000点附近,也较上一轮牛市之前上涨了1倍,相当于用5年时间消化了4倍涨幅。 反观2014-2015年牛市,上涨幅度1.5倍远小于上一轮牛市,而且时间也更短,持续8个月时间,只有上一轮牛市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上证指数为3100点附近,较牛市之前最低的2000点上涨50%,用1年半的时间已经消化了1倍的涨幅。而从深圳成指来看,目前指数较牛市启动前的2014年9月仅上涨20%,考虑我国股市过去年化平均7%的涨幅,这个涨幅属于合理范畴,相当于回到牛市的起点。 通过两轮跨周期牛市的比较分析,可知2015年牛市是2006-2007年牛市的缩小版,无论从涨幅还是持续时间。同样,我们也可以知道这轮市场的调整时间也将显著小于上一轮。根据指数的对比分析,可以知道当前股市的泡沫已经挤压得差不多了,上一轮牛市的“创伤”大概率在去年得到平复,在今年迎来上涨的机会。但是,与过去相比,监管层对杠杆资金的监控更加严格,对市场操纵行为也严加规范,因此出现2015年那种急促牛市的概率不大,幅度也难以超过2015年,更有可能是“小阳春”式的牛市。 近期央行上调市场利率,使得部分投资者担心利率上升对股市估值形成压力。但是,央行上调的利率幅度有限,而且除非利率变动很大,否则利率不是影响股票估值的关键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市场情绪是影响股市短期走势的重要因子。近期利率对股市有影响的有两个例子,一是2013年6月的“钱荒”,当时短期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资金面骤紧,降低了机构的风险偏好,出现股债双杀的局面,但是经过6月份的股市下挫之后,迎来了震荡市,并未出现单边的下跌。二是正面的例子,2014年降息引发的上一轮牛市,这不仅是一次降息,而是货币政策的信号作用,意味着后续的多次降息可能性,从而引发市场暴涨,但是2015年6月和8月央行同时降准、降息并没有提振股市,这是因为市场的预期在变化,未来降息空间有限,不可能有利率的大幅下降。 在当前时点上,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主要是去债市和金融机构的杠杆,并非针对股市,央行目前也无意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因此目前来看利率上升对股市的影响有限。在小幅震荡下挫之后,市场对资金面紧张的预期已经反映在价格中,后续更有可能是逐步上涨的格局。考虑到大盘股中国家队筹码较多,因而在市场下跌时起到维稳的作用,但是在市场上涨时同样也将面临国家队抛筹码,再加上打新收益下降,持有“打新”底仓蓝筹股的兴趣将下降,因此今年蓝筹股的表现或将低于预期。相反,蓝筹股以外的其他股票如中小板在去年跌幅充分,上涨的动力和空间或许更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一切有关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准确信息,请以交易所公告为准。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傅旭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