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16最严监管年之后,据各界人士推测,新三板相关制度红利将于2017年逐步落地。据统计发现,在各方静候制度红利之时,已有不少企业伺机而动。数据显示,2017年1月以来,已经有41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高监或者重要股东宣布增持计划。 清华大学博士后、东北证券(000686)新三板研究中心总监付立春认为,新三板“万家灯火”标志着新三板进入“二次创业”时代,新三板投资布局正当时。 战略机遇期,布局正当时 在没有涨跌幅限制的新三板市场,政策红利带来的绝大部分超额收益都会在政策出台落地的同时降临并消失,这就需要投资人在做市场判断和政策预期等分析时,必须能够站在足够的高度,一个长远的布局战略可能在新三板是更好的态度。 基金产品到期,风险与机遇并存。短期内,新三板市场将在2017年初面临一批基金产品集中到期带来的压力。为了防止集中的大宗抛出对现有市场交易造成比较大的打击,盘后大宗平台转让将是有可能推出的一个政策。大宗交易平台的推出可疏导新三板市场退出的渠道,使得大额资金投资有一个端口退出和进入,缓解大量抛压,同时也需要引导新的投资机构入场。不同质量的标的个股会有不同的卖出压力,而部分基金产品可能会因到期压力造成相关投资标的交易价格低于合理估值的情况。而反观当前市场上,不受制于投资期限的产业投资人正积极抄底,并购次数和并购金额都大幅增长。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左侧布局的结构性机会。 私募做市入场,吹皱一池春水。随着政策的实施与推进,私募做市会从试点的象征性意义成长为具有投资属性的流动性增量,从成长潜力角度选择三板企业,集中大额与小额分散做市相结合,可能是私募做市的方向。短期而言,市场预期的兑现可能会助推新三板市场反弹,私募做市股可能成为概念投资主题;中期而言,过高预期与流动性补充有限之间的矛盾,可能会使三板市场行情技术性调整;长期而言,私募做市会从投资端改善新三板的总量与结构,促进新三板市场发展。 创新层先发制人,基础层不容忽视。创新层将会以市场效率为核心持续推进制度的创新,进入创新层的企业会被优先安排在融资、交易方面进行一些试点,流动性相对基础层会有明显的改善,不论是从协议、做市成交活跃度,还是从定增难度而言,都会更有优势;估值方面也会成为焦点,自然而然地会水涨船高。创新层对企业来说也是把双刃剑,在信息披露、限售管理和募集资金使用等方面都比基础层公司要求要高得多,从而促进创新层更加健康地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分层制度的创新层是从三个维度选出了几百家公司,但是投资者在选择标的的时候,应该注意它是属于哪个维度。同时,进入创新层只是一个加分项,并不意味着这家公司的身价就能立刻翻几倍。 整体市场有限的情况下,创新层的虹吸效应,使越来越多的大多数的基础层企业被稀释、冷落。创新层企业的一些核心指标相对优质,但估值更高。基础层企业数量更庞大,其中不乏被埋没的珍珠,专业研究从各个角度深入分析调研出的好企业,投资价值提升的空间则相对更大一些。 41家企业高层上演增持热 数据显示,自1月1日至2月2日,共有41家新三板公司大股东选择增持自家公司股票。1月18日,鑫航科技(831093 .OC)董事、总经理杨飞在二级市场增持自家股票82000 股;1月23日,中喜生态第一大股东中谷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增持133.60万股;1月24日,思考投资大股东岳志斌增持13万股。除此之外,白兔湖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汪舵海、天印科技董事长王巨南、上元堂 (830923 .OC)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杨念明、点击网络监事等也发布了承诺增持公告。 对于增持目的,大部分公司都表示,这是“基于公司股票在资本市场长期投资价值的判断和未来发展的信心”。 从业绩方面来看,上述41家公司中,营收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有12家,超过1亿元的企业也多达14家。净利润方面,2015年有36家公司实现了盈利,占比为87.8%,其中,盈利超过1000万的企业数量有16家,占比为39.02%。而在新三板整体市场上,盈利超过1000万的企业占比仅为30.19%。从行业来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信息技术、机械设备、基础化工,也都是资本比较看好的朝阳行业。 从融资情况来看,41家公司中,有12家企业在新三板上融到过钱,占比为29.27%。其中,12家企业的融资额超过1000万,占比达29.26%。另据统计,在1047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只有3003家企业有过融资,占比仅为28.68%。其中,2212家企业融资超过1000万,占比也仅为21.12%。 责任编辑:傅旭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