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25日 星期三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投资类视频请将链接发至该投稿邮箱:616627409@qq.com,相关合作请联系:13738029006

七禾网 时间:2017-02-08 16:43:39 来源:言起投资 作者:苑举正

【七禾之声】苑文其详73--原子笔头的哲学反思

 

【苑举正】目前任职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担任国科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执行委员,台湾哲学学会监事(曾任副会长及理事),曾担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国际逻辑、方法论及科学哲学协会台湾分会」(LMPS TW)主席。1981 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并于1983 年赴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院攻读哲学,获得哲学学士(1984)、哲学硕士(1988)以及哲学博士(1995)。曾任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南华大学哲学研究所副教授、东海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并于2005 年转任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迄今(2009 年升等正教授,2011 至2014 年担任系主任)。任教的科目有:科学哲学、英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科学哲学、哲学概论。对索罗斯(George Soros)的老师卡尔波普(SirKarl Raimund Popper)哲学有深厚研究

简介

1月1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一则不怎么起眼的新闻。新闻里说,太原钢铁厂认为该厂已经克服技术上的困难,可以生产原子笔头上的两毫米左右的钢珠。初步看到这个消息,大多数人都会跟我一样感到奇怪,这有什么好报道的呢?我们不是已经用原子笔长达六、七十年了吗?难道一只简简单单的原子笔头,上面还有什么高科技吗?不过就是一粒小钢珠的制作流程罢了。

在中国目前为止,上天的航天技术与下海的蛟龙潜艇里面,这种高科技都已经傲视全球,那么做出原子笔头又有什么稀奇的了?更别说中国目前为止,在所有的出口科技产品里头,手机、芯片,甚至于高速铁路,都能够做出来对外出口,小小的原子笔头科技又算得了什么了?如果你这么想,那么就完全低估了生产科技的问题,也不知道原子笔头的重要性。

大概在一年多以前,李克强总理曾经在电视台上表示,指出中国科技尚未能克服制造原子笔头的基本困难。他当时对于不能克服这项困难表达了失望之情,可是光从成本的考虑来讲,不能制造出高品质的原子笔头的结果,就是中国境内有3000多家原子笔制造商,必须从瑞士、德国与日本这种高科技技术的先进国家进口价值约1800万美元的原子笔头。其实,缺乏这种科技的问题还不仅是进口成本的问题,更是牵涉到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

一般而言,科学技术的本质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外显的应用,另外一部分是内在的功夫。外显的应用很明显,因为牵涉别人能用不能用的问题,所以改正起来也是外面要求的,一直改到能够用为止。可是内在的功夫就很不一样了。内在的功夫很不明显,因为只有外显的部分达到外在的要求,那么内在的功夫到达什么样的地步,才能够算得是好、精的诉求呢?这完全是个人认知的结果,旁人无得而知。这两部分的区别很大,但是如果不是本人则无从知道功夫下的够不够深。关键是,像原子笔头这种小到两毫米的钢铁技术,无论在质与量上的细致与精微,不但是超级功夫的展示,更是团队功夫的深度,甚至是长期的技匠文化。这种传统的技匠文化的培育,不可能集中在一两个人的专家训练,而是整体认知中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原子笔头的技术其所相关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文化,尤其是那种追求自我锻炼,精益求精的文化。这极有可能就是中国目前制造业非常需要加强的技术。我用中文里头两句话,“不可随处小便”与“小处不可随便”,解释培育这种技匠文化的要旨。

中文很特别,不但发音跟意义是分离的,而且字与字之间的连接方式一旦改变,那么含义则完全不同。在中文里讲“不可随处小便”与“小处不可随便”就是两句用字相同,但内涵完全不一样的话。说的夸大一点,这两句话分别象征文明的起点与高峰。不可随处小便是文化修养的起点,好学好做也好懂,大致上只要懂的将心比心的道理就可以了,推广起来也不难。

但是小处不可随便就完全不同!西方人常说,魔鬼藏在细节间,就是这句话想要指出的道理。实际上这个道理也不难懂,但因为大与小之间的差别,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所以重点来了,什么是小处,什么是不可随便的底线,这在认知上就见仁见智。不管怎么说,文明指标的重点就在这里,因为严谨无上限,规律有章法。做事的基本态度以符合生活修养为起点,最终止于至善,以精致为生活一部分。

不要小看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不可随处小便与小处不可随便,可是由外而内的精神发展。行诸于外的展示,能不能做好不论,要顾忌他人异样的眼观;在他人的约束下,这是他律不是自律。他律是被动的,而自律是主动的。被动的他律其实也不坏,但缺乏主动精神,而且在行使的过程中,往往是以旁人的眼光做为判断。自律的精神力量很重要,因为精、巧无上限等,不但是个人执意追求的结果,也是个人内在精神的提升,更是形成工匠文化的主轴。

在中国的技匠的传统之中,并不缺乏个人精湛的技巧。这一点在各处的私人博物馆中,经常看到可以令人啧啧称奇,大呼不可思议的技巧。可是整体而言,在中国却没有形成工匠中求精的文化,更因为在解决困难的时候,没有发挥团队力量的缘故,导致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没有办法获得整全式的解决方案。

因此,虽然中国有许多领先全球的科技,甚至出口赚进大把外汇,但是在传统精细工业上的突破,相较而言,比较缺乏令人振奋的消息。现在原子笔头做出来了,为了这一点,我们应该感到振奋,但是在感到高兴的底下,我们也要看看这次的成就,究竟应当属于外显的应用了,还是内在的功夫。这个差别很重要,而要能够确立这个差别的实际体会,需要我们花一段时间,静静地观察中国工匠技术的进步。

文/苑举正

七禾网

七禾网APP投资圈(安卓版)

七禾网

七禾网APP投资圈(苹果版)

七禾网

七禾网

七禾调研

七禾调研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