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价格的疯狂上扬让钢铁行业也迎来了“小阳春”,但能“坚持”多久却是个未知数。 矿价疯狂 “这是一次久违的、长期的上涨。”山东某铁矿石进出口贸易公司负责人王勇(化名)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 九年前,王勇开设了自己的铁矿贸易公司,“那个时候的情况是‘囤得多,赚得多’,矿价一路往上走,一直到150—160美元/吨(普氏62%铁矿)。”也因此,他在几年之内就将企业的年贸易量从不到10万吨扩大到40万吨。但自从矿价跌到90美元/吨之后,他就基本不抱什么希望了,公司的业务员也从巅峰时期的6人缩减为3人。 不过,从去年10月份开始,王勇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到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10月4日价格是54.85美元/吨,从那天开始上涨,如今已经涨到90美元/吨以上,最高曾达到95美元/吨。”虽然其间有过几次小幅下跌,但总体可以说是一路上行,“算一下就知道,涨了七成多。”除了王勇们,获得更大甜头的还有进口矿三大巨头的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铁矿石10.24亿吨,同比增长7.5%,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已超过89%。 三大矿自然是矿山企业中最先受益的。2月份,三大矿陆续发布了2016年财务年报或半年报,对比上年同期均实现了扭亏为盈。其中,淡水河谷年收入增长14.7%,净利润为39.82亿美元,而2015 年为净亏损121.29亿美元。必和必拓2016年下半年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亏损56.69亿美元转为盈利32.04亿美元。力拓虽然收入比去年下降10亿美元,但净利润却从2015年的亏损8.66亿美元提升至2016年的46.17亿美元。三大矿几乎同时承认,扭亏的主要原因就是铁矿石价格的上涨。 钢价带动 众所周知,铁矿石是钢铁生产最重要的原料之一,矿价上涨更多来自于钢价的支持。现实的情况也是如此,钢价早于矿价近半个月开始上涨。 从2013年2月起,钢价在三年的时间中曾跌破过2000元/吨,创下十年最低点。但从去年下半年起,国内的钢价水平开始一路上行。而这一波上行在最开始的时候,是让一些圈内人都没有想到的。 天津一位钢贸商向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去年11月前他的生意一直不太好,“可能地区不同吧,反正我这边价格上涨大概是从11月开始的。”因为此前行市不好,所以基本都是在消化库存。“这波刚开始涨价的时候,我压根没想到会一直涨下去。”后来,“一天一个价”让他赚了不少,不过心里依旧犯嘀咕,因为以他的经验判断,“需求肯定有,但仅靠需求绝对不会撑起这么久的涨价。” 他发现了一个和以往涨价期间不同的现象,即之前涨价的同时他的出货量也很大,但是价格不会太高,“这一次是量明显走得少了,但是价格上去了。”他判断,这种情况很可能是人为或者预期的因素让价格涨起来了,实际需求并没有那么多,“市场上总有需要钢材的人,所以价格高也得买。”该钢贸商说。 在徐向春看来,农历十五之后天气开始转暖,工地逐渐复工,这个需求肯定是实实在在的。同时他也承认此番行情和市场的乐观预期有很大的关系,“从供给方看,今年去产能力度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对地条钢的政策等,可能会出现建筑用钢阶段性紧张的局面。” 钢厂有了这个预期,提高价格也就不难理解了。 后市不稳 虽然久违的钢价上涨让钢铁行业迎来了“小阳春”,但是这种情况能维持多久,目前还很难说。基于此,矿价未来的继续疯涨也就成了未知数。 当然,从政策方面看,可以说未来钢材的需求是一片利好。这一点从今年政府对基建投资的推动就能看出一二。 其中最典型的是,新疆采取措施落实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50%。“固定资产投资要增长50%,这是不得了的,尽管不可能全国都增长这么多,但这相当于发了一个信号,今年全国的基建应该是大干。”方正证券则预计,2017年基建投资完成额增速将超过20%。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8个,总投资1539亿元。今年铁路新开工项目将达35个,铁路建设投资仍将维持高位。 另外,根据工程机械协会的数据,1月份,国内挖掘机销量达到4548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4%。挖掘机在各类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加上重型卡车的产销量也有所增长,这对春季钢材需求是有帮助的。”徐向春说。有了这些暂时还没落实的预期,钢厂就有足够的理由提高价格,但问题是,这些预期需求到底能不能释放出来。 前述钢贸商就表示,“现在我可以高价囤货,可如果最后预期没有实现,钢价就有可能回落,那个时候我囤的货要卖出去就要降价,所以我还是会观望,不会囤太多的货。”而在2月23日中钢协也指出,随着天气转暖,后期市场需求将逐渐启动,但也面临社会库存增加的压力,钢价走势不容乐观。 这种情况下,矿价想继续疯狂下去,恐怕也不容易了。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