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2015年股指期权成功上市后的2016年,发展农产品期权成为期货市场工作重点,并取得重大进展。12月,监管机构批准郑州、大连商品交易所分别开展白糖、豆粕期权交易。这不仅是期货业热切期盼的大事,而且也是各方认可期货监管和发展工作的结果。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期权市场从无到有,从中原到九州,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从空想到现实,走过一段独有的期权拓荒路。 期权元年悟(二) 只待东风——十年为何磨不成期权这把剑 从1995年到2005年前后,我国期权市场研究开发速度越来越快,发生由“少”到“多”的变化,即研究期权的交易所由少到多;研究期权的决策者、管理者、学者、业内人士等由少到多;研究的期权品种由少到多(由绿豆、小麦到棉花、铜、大豆等);媒体对期权的关注和报道由少到多;社会各界询问何时上市期权交易的人由少到多。期权交易试运行从“没有条件”到“有了基本条件”,直到“已经具备基本条件”而日趋成熟,出现了我国期货市场“期权热”现象。2005年,一度形成商品期权即将上马的舆论高潮,大有上市期权将成为21世纪我国期货业改革和创新主旋律之势。这在当时看似万事俱备,只待东风。然而,当我们“顾后瞻前”综合分析的时候,也许会人言人殊了。 一方面,从宏观环境看,在清理整顿阶段推出期权的可能性不大。到了规范发展阶段的初期,我国期货市场“品种热”开始升温。以郑商所为例,历经几乎倾尽全力的无数次培训和推介,2003年3月28日获批上市强筋小麦,结束了5年来期货市场没有新品种上市的局面。当时,除了研究小麦期权外,我们别无其他品种选择。紧接着,2004年,我们想借上市棉花期货之机上市棉花期权。然而,监管机构批准的是棉花期货,不包括棉花期权。随后,我国期货市场品种体系竞争日趋激烈。谁都知道,与上市期权相比,在现有的期货交易框架和交易系统中填充新品种的难度小得多,时间短得多,成本低得多。自2006年起,期货品种上市进入爆发期。其后10年间,共有40多个品种在四大期货交易所上市。在争相上市新品种的时代,上市期权的诉求退而求之。 另一方面,期权上市的关键在于方方面面对期权市场功能的综合认识,尤其是政府决策层的认可度。由于相对于期货而言,期权交易比较复杂,操作也有难度,所以,监管层在积极支持“期权研究开发”的条件下,对上市期权交易持谨慎态度。如果监管层认为上市期权的外部环境不太成熟,或者存在担心期权交易会增加期货交易风险的疑虑,或者感到期货监管力量总体上比较薄弱,期权监管可能面临更为复杂和更具专业性的挑战的话,那么,推出期权这种复杂交易工具的难度可能会增加。 此外,时运不济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也就是说,上市期权时机与当时环境的吻合未恰到好处,甚至错位。例如,1995年,我们用很大精力清理期货市场。两次清理整顿后,期货交易品种奇缺,尤其进入2000年之后,全国期货交易低迷。例如,我们只有小麦一个不活跃的品种,交易运行曾面临困境。此后,新品种陆续上市。2006年起,期货交易所进入品种创新时期。我们看到,尽管2005年“期权研究开发”掀起期权上市高潮,但是,在时间点上,随着我国期货品种上市进入爆发期,2006年紧锣密鼓筹备股指期货并成立中金所,坊间也有“商品期权让位于先期放行的金融期货,未能尽早在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上开花结果”之说。后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国内因素错综复杂,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成为主战场,注定媒体称为“诺亚方舟”的期权必然搁浅,十年未必磨成期权这把剑。 持之以恒——拓荒期权路为什么矢志不渝 首先,我们始终都与期权研究有着一种无名的历史责任担当。 作为我国第一家国务院期货市场试点单位,没有忘记承载的历史责任。随着期权推介培训发展和研究开发深入,期货市场品种日益增多,活跃程度越来越高,身处市场一线的我们第一时间感知到投资者迸发出的对期权交易的迫切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坚信,既然迈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那么,期权市场必然成为期货市场发展的产物。没有期权的期货市场是不完善的市场。早一天上市期权,早一天满足投资者需求,将更加有利于我国期货市场健康发展。 其次,交易所历届领导都把期权研究这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20多年来,交易所领导多次更换,而“期权研究开发”并未中断。我们的做法是,把“期权研究开发”包括在新品种开发工作之中,与新品种开发同列为交易所工作重点。甚至在一段时期内,我们把上市棉花期权定为发展目标,加强市场一线开发力量,由原来的一个市场部扩大到四个市场开发部门(市场一、二、三部加期权部);粮食、棉花、油脂、白糖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以及商品期权,都有相应的部门专职负责调研、开发和组织。 最后,监管机构对期权研究开发认可具有无以伦比的重要性。 早在2002年,我们与中国期货业协会联合举办了“小麦期权与机制创新座谈会”和“国际期权研讨会”,邀请监管部门参会。监管机构相关的各级领导以及有关业务处的负责人、中国期货业协会领导不仅积极参与,而且对商品期货期权品种的研究给予肯定,希望我们不断探索期货交易机制创新,积极研究探索商品期权交易,适时推出商品期货期权产品。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社会对于推出期权交易规避期货风险的呼声越来越高。2005年至2007年,监管机构牵头成立由国内三家期货交易所参加的期权工作小组,制定“交易所期权交易管理办法”、统一国内三家期货交易所期权交易规则。2011年,监管机构组织在郑州召开期货市场“十二五”规划战略性产品创新课题组的期权研究汇报会。长期以来,中国期货业协会不遗余力地支持我们举办各类期权研讨会、报告会及全国巡回讲座。尤其是经过多年筹备,监管机构认同农产品期权上市的条件已经成熟,并把推动农产品期权上市作为2016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推出期权起到决定性作用。 开花结果——推动期权发展历史价值何在 一是“期权研究开发”具有完善我国期货市场法规建设的价值。 在最初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并未涉及期权交易。随着“期权研究开发”深入发展,2007年修订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把适用范围从原来的只适用于商品期货扩大到适用于商品和金融的期货和期权合约交易,为未来推出期权交易预留了空间。另外,对当时新修订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和《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等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是“期权研究开发”具有引领我国期权交易全面展开的价值。 加入“国际期权市场协会”,启动“期权培训工程”,召开“国际期权研讨会”,开展“期权模拟交易”,公布“期权交易管理办法”和“做市商管理办法”,打造出领航期权开发的标志性品牌,成为我国期权市场发展的缩影。我们向监管机构上报各种期权研究报告和期权开发工作报告,与市场无条件分享期权研究成果,以及提供期权市场开发经验介绍,所有这些努力催生了遍布全国的“期权热”,把市场参差不齐的期权研究开发工作在整体上推向同一个起跑线上。 三是“期权研究开发”具有奠定我国期权成功上市基础的价值。 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吸收各方建议,修订期权规则;精心选择品种,频频论证风险;借鉴国外经验,屡次模拟交易。尤其是我们意识到,期权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积极参与。因此,我们高度重视期权培训开发工作,投入大量时间、人力、精力等资源,为期权成功上市奠定基础。例如,除了期权研讨会、工作会议和座谈会等不是专门培训性质的期权会议之外,我们单独统计专门的期权培训班、报告会以及模拟交易参与的投资者的数据表明,单单郑州一家交易所就培训了成千上万的投资者。 譬如,自2002年8月“期权培训工程”启动至2004年8月,进行了20多次大型期权培训班和报告会,培训2000多人次。2005年5月、6月、7月、10月、12月我们与中国期货业协会共同在北京、南京、深圳、郑州、成都举办期权培训班,参加人数接近上千人次。2012年6月以来,我们积极开展内部员工培训和会员单位人员培训,并参与了部分会员单位组织的白糖现货企业期权培训。2013年5月,我们创办“郑州期权讲习所”,截至2016年12月,共举办6期讲习班,为会员公司、投资机构和现货企业累计培训1100余人次。另外,模拟交易与投资者培训相结合。首次网上期权模拟交易(2003年4月至9月)有效注册账户数目达2021个,其中做市商账户16个。第二次全方位模拟交易(2005年9月至12月)参与人数达5474个。第三次仿真交易2013年9月白糖期权仿真交易就有140多家会员的14000多人参加,2014年11月,开展棉花期权实名制仿真交易,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不仅广泛普及了期权知识,而且为实际运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未来绘宏图 拓荒期权路是我国期货市场各方为开创我国期权市场不懈奋斗的缩影,“期权研究开发”是我国期权市场诞生和成长的基础。第一个十年确定期权研究方向,启动期权培训工程,制定基础期权规则,点燃期权市场需求。第二个十年深化期权研究成果,开办期权讲习所,完善各项期权制度,务实做好期权上市准备…… 曾几何时,在遭遇经济困难的时候,我们甚至需要拉赞助搞期权模拟交易;在业界对研究开发期权意见不一,说是赶时髦、瞎折腾的时候,我们依然默默地按既定方向前进;在投资者一次次质疑期权能否上市的时候,我们坚定地回答:期权离我们越来越近,而且一天比一天近,就像期权临近到期日一样…… 弹指之间,在绿豆期货曾占据期货市场大半江山的时候,市场风险不断,我们拟订了绿豆期权,想用期权这一“疏”的机制“管理”并化解市场风险;在期货市场清理整顿后、我们研究设计了仅有的品种——小麦期权,意在期权活跃小麦期货;在上市棉花期货之前,我们设计了棉花期权,拟于上市棉花期货的同时推出棉花期权;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我们构想用期权加固我们的市场体系,进一步提高期货市场抗风险能力;在做精做细已上市品种的时候,我们打算辅以期权,让期货市场运行更稳健;在期货市场从“量”向“质”的飞跃中,我们想用期权带动期货市场飞得更高。一路走来,“期权研究开发”随势而动,与时俱进,就像期权权利金与理论价格如影相随一样…… 我们弄明白了为什么“期权交易规则制度建设,期权市场培训、宣传和开发以及期权电子交易系统建设”这“三驾马车”一个都不能少。总结出“计算机系统是平台、保证金结算是核心、交易所规则是保障、做市商制度是关键、交易者培训是基础”等一整套期权研究开发经验。概括出我国期权市场早期坚持的“六统一原则”:一是模式设计坚持国际期权市场惯例与中国实际运作的统一;二是实施步骤坚持先实施基本运行机制,后不断充实完善的统一;三是期权制度建设、合约设计原则坚持简要性与复杂性的统一;四是管理模式坚持控制风险与增加流动性的统一;五是流动性评价坚持期货交易量与期权交易量综合评定的统一;六是成功标准坚持功能发挥与投资效率的统一。同时,还具体研讨了四个“相对统一”:一是使用相对统一的交易术语;二是开发相对统一的交易系统;三是实行相对统一的期权模式;四是制订相对统一的执行、自动平仓、结算、限仓、做事商、停板、收费等运行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期货市场各方投入期权研究开发的精力以及为期权推出付出的代价值得吗?我们感到,推出期权交易,不仅比期货交易花费的时间长得多,精力大得多,而且充满机遇和挑战、活力和传奇……因此,很有必要对“期权研究开发”深入研究、发掘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觉得,在“期权研究开发”过程中,最具价值部分是其像“做市商”那样点燃了市场需求的“星星之火”,历经“期货热”“品种热”……形成“期权热”燎原全国,经久不衰。在拓荒期权路的征途上,我们身处其境,荣幸之至。我们是一群负有探索基因的拓荒者,是我国期权市场发展道路上的铺路石,是期权交易的“初始做市商”。我们的故事与开创期货市场的创始人如出一辙,自强不息,催人奋进……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期权市场从无到有,从中原到九州,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从空想到现实,走过一段独有的期权拓荒路。作为一条旁蹊曲径,它将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与国家“一带一路”相连,蜿蜒绵亘,伸向远方……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