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

经济学家何晓斌:2017年的经济与股市,稳中向好!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7-03-14 15:09:46 来源:七禾网



2017年3月11日,由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指导、七禾网主办的2017私募年会暨2016七禾基金奖颁奖典礼在杭州成功召开。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何晓斌博士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以下是七禾网对何博士演讲内容的文字整理。


精彩观点:

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美联储加息,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4月1日起削减QE规模,中国提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各国CPI水平较为稳定;PPI跌幅缩窄或由负转正。

今天的中国,人口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优势之一,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显得有优势。

中国的CPI与美国的CPI的英文字母一样,但内涵不一样。其中,美国的CPI里面,房地产的权重占41%,中国的CPI里面,房地产只占了17%,这就是差别。

中国的房地产要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只要认真去贯彻落实早在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里关于房地产的论述中就有答案了。

我的观点是今年谈通胀为时过早。

要准备着做空PPI,做多CPI。

通缩通胀都不好,但通胀比通缩好。

全世界的超级量化宽松结束了。

社会融资规模总体上的扩大,包括信贷规模总体上的扩大,对应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是中央政府为了对冲特朗普可能对中国采取的贸易制裁,保GDP而加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而采取的布局。

外汇储备应当成为中国财富的象征。

人民币贬值是相对美元来讲的相对贬值,对中国出口是有利的。人民币没有长期贬值的基础。

中美贸易战是否会到来?我的看法是不大会有或可能性很小。

2017年的股市稳中向好,上证综指在2800到3700之间运行,低点与高点均高于2016年。

我们看好混改、大消费、基建、环保、医药、军工和公共事业等,地产及其关联板块在调控政策颁布后的3-6个月一般将跑输大盘。

中国经济与过往历史比,发展速度是有所下降的,但它的体量是非常大的。横向比,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何晓斌:众所周知,发生在2008年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地复苏。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美国、中国和印度比较强劲的复苏或是增长,而其它的一些国家相对缓慢,特别是金砖五国里的巴西、南非和俄罗斯相对地落后,巴西更加显得滞涨,经济发展为-4.5%,但CPI增长10%。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眼下世界经济普遍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美联储加息,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4月1日起削减QE规模,中国提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第二、推行“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与此同时加大本国贸易保护,以美国尤甚(逆全球化之一);第三、各国CPI水平较为稳定;PPI跌幅缩窄或由负转正。在此情况之下,中国的经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况?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跟大家汇报我对中国经济几个热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第一个问题GDP增长速度要还是不要?我听到的是普遍是“要”,但有权威人士说中国不需要考核GDP,我这个经济学博士真给他搞糊涂了,不知道听谁的,我经过反复地思考,我感到GDP还是要的,要不然我们张主任为什么晒数据,翻一番、翻两番,翻三番。刚才优秀的投顾、产品为什么说业绩增长多少倍,他才能拿冠军、亚军和季军?怎么没有轮到我获奖?逻辑非常清楚,一方面,中国经济确实有很大的发展,在1990年中国GDP相当于美国当时的12.5%,今天的GDP相当于美国的72%,印度只相当于中国的四分之一,俄罗斯相当于中国的五分之一,差距非常大。中国的GDP在过去三四十年当中增长了36倍,财政收入增长了130倍。我们所在的宾馆不是GDP搞出来的么?不是财富吗?我说基本的理论问题在于GDP事关就业、事关政府的财政收入,有GDP就意味着有流转,流转对应的是公共财政收入的税收,这个逻辑要搞清楚。



土地出让金的收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财政收入,只不过不是公共财政收入。过去多少年一直讲财政收入,最多的时候2013年财政收入大约有10万亿,土地出让金的收入是4.8万亿,也就是说10万亿的公共财政收入再加4.8万亿的土地出让金收益是14.8万亿,再加上其它的政府法定的税费收入,要达到15、16万亿的收入,再加上国企的利润上涨和国债等,大概是18、19万亿的财政收入。



第二,房市怎么办?一年多的房地产繁荣,甚至于更早回溯到30年前的房地产繁荣,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但我查到了权威机构对于目前房地产市场总市值的统计约200万亿人民币,大约是中国现在GDP的3倍不到。我注意到财富管理规模也很大,刚才我看到有100多万亿,其中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万亿。房地产投资这块,2016年的开发投资只增长了6.97%,住宅6.4%,我们看到开工面积增长8.1%,销售面积增长22.5%,住宅销售面积22.4%,商品房销售金额幅度更大,待售的面积负增长3.2%,说明去年销售很好。如果中国的房屋一年不开工,它会是什么情况?一年的开工面积去年为11.59万亿,销售面积住宅是13.75万亿,一年不开工,房子是不够卖的。待售面积是6.95万亿,按照去年的销售速度,半年时间,待售面积就消耗完了。我的感觉是中国有巨大的住房购买需求,为什么?我路上一直想一个观点,中国人,在过去人最多的时候,人非常穷的时候,中国人多是最大的负担,今天的中国,人口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优势之一,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显得有优势。



房地产市场尽管受到去年的打压,但今年一季度不到,我们看到的披露的数据,一线、二线城市的住宅价格上升百分之0.1至0.2,三、四线城市上涨百分之0.4至0.5,这是一个概念。第二个概念,我刚看到一个数据,到今年3月6日为止,50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同比增长了30%,说明不管是否调控,我是需要买房子的,这是需要跟大家讲的。第二,所谓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必须要正确理解。我的理解是,“房子主要是拿来住的,而为了使房子更好地住,可能房子也需要适当地炒”。没有房子的买卖,政府的流转税会减少,土地的出让金就没有坚实的动力支持。房地产市场就无法来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就无法去践行周小川行长早在去年和前年所讲的“中国的房地产是中国超发货币的蓄水池,中国的CPI不知道涨到哪里去了。”这里我愿意披露一个小技术问题,中国的CPI与美国的CPI的英文字母一样,但内涵不一样。其中,美国的CPI里面,房地产的权重占41%,中国的CPI里面,房地产只占了17%,这就是差别。所以,为什么我后面讲到CPI和PPI的问题。房地产的问题现在是悬在面前的一个问题,包括房产税的问题,这个问题讲了很多年,中央文件也有,但到目前为止尚处在一个试点阶段,我们拭目以待。从方向上来讲应该是要征收的,对房产的价格会有影响。中国的房地产要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只要认真去贯彻落实早在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里关于房地产的论述中就有答案了。


第三个问题,今年是否会通胀?我的观点是今年谈通胀为时过早,有一些经济学家很担心严重的通货膨胀,我不明白他们是怎么想的。我们关注到下面一个曲线图,中国的CPI是稳定增长的,2%左右,但PPI从去年以来是分两个阶段,去年1月份一直到9月份是负增长,前年与大前年也是负增长,所以,眼下的PPI的增长是恢复性的增长。现在PPI1月、2月的增长比较快,达到了7%以上,如果扣掉去年6%,实际只增长了1%左右。第二点中国的CPI跟美国比是不合理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消费水平,房地产、教育、健康这一块的权重过低。在我看来,官方CPI统计的原则和方法没有到CPI通胀的水平,PPI是一个恢复性的。那我们再看它的走势,今年年内PPI的走势会逐步地平稳,因为基数的原因。第二,CPI一定会赶上去的。所以,最近跟朋友聊时讲的一个观点,我大体上认同:要准备着做空PPI,做多CPI的逻辑就在于此。



第三个观点,中国经济发展在历史上既有通缩也有通胀。但最近20年来,总体上没有像津巴布韦、巴西、阿根廷那样物价飞涨。所以,今年讲通货膨胀为时尚早。那么,即使有一些通胀,与通缩比,我们的看法是通胀比通缩好


第四,钱多钱少?钱贵钱贱?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原来土地是不值钱的,现在变成可以卖钱了,原来房地产是不大值钱,现在值钱了。中国最糟糕的时候外汇储备375亿美元,到今天4万亿下来,现在有3万亿美元,它是否要对应着人民币去体现?还有中国的体量这么大,流通量这么大,要不要相应的货币去体现,这与美国不一样,简单地与美国和日本相比,这是不够的。有一个数据,通常政府部门考虑M2增速时,它是从GDP增速加CPI增速里考量的,但20年来,M2几乎是超过这二者增速之和的。我们今天在考量M2增速,包括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里讲12%的控制目标时,我们来看他是怎么定的。中国GDP目标为6.5%,。CPI如果是3%,加起来也就9.5%,为什么它要12%?PPI增速今年年内我们判断它在2月同比7.9%的基础上,它是否会下降到全年5%的水平,甚至于4.5%的水平,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样的话,5%的水平加上GDP增长速度6.5%左右,它就是12%。我刚才讲了,由于CPI的不科学合理性,所以,M2的增长速度的换算标准应按照后者来比较靠谱。这是讲钱多钱少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烨
Total:2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