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一线产地重磅调研:角逐东北,玉米与大豆的生死博弈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7-03-15 13:46:01 来源:扬韬略

2016年,玉米价格暴跌,东北包地种玉米的人损失巨大。国家适时出台政策,每亩地补贴150元左右,直接发到地主的银行卡里。那么,这笔补贴地主会自己留着呢,还是会转给包地人呢?如何分配才是最佳模式呢?

2015-2016年,中国的一些部委确实出台了许多让人唏嘘的规定。比如,股市里的“杠杆牛”和“熔断机制”,保险行业的万能险突飞猛进,以及玉米收购政策的突然调整——2016年3月28日,发改委宣布终止已经实施了8年之久的玉米临储政策,改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模式。

按照粮食部门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玉米产量2.25亿吨,而全国消费量仅1.75亿吨,出现了0.5亿吨的过剩。同时,持续8年的临储,使得国储玉米总量高达2.5亿吨。国家不堪重负,所以决定放弃保护性的收储政策,改为市场价调整。

此举出台的时间已经临近玉米种植时节。 农民茫然无措,不知道市场价会如何调整,再加上前一年玉米收益还不错,且已经备了种子,所以多数人最终还是按照计划种了玉米。结果,到玉米成熟季节,市场价格暴跌,东北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一元钱三斤”的超低价格,而一年前的收购价曾超过每斤1元钱。

如果说股市的熔断机制坑的是小散户,那么,玉米临储的突然取消,损失最大的是种地的农民。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的玉米期货价格,2015年3月时高达2500元,其后一路暴跌,2016年3月底已经降低到1500元一带。而此时国家临储收购价格仍维持在2015年的每吨2000元(2014年2240元),所以农民基本无感。但2016年9月,在玉米成熟季节,玉米期货价格甚至一度跌破每吨1400元。如果按照期货价格去对比,农民一年之内减收就会超过2000亿元。

但是,奇特的一幕出现了。2017年2月底到3月初,我跟随几位期货界大佬去东北调研玉米市场情况,结果发现,东北地区农民手中玉米余粮已经所剩无几,超过8成的玉米已经销售给了中储粮、中粮和其它玉米深加工企业。很多地区的农民余量几乎售罄!这一奇迹,是在玉米价格创下近10年新低的背景下实现的,虽然农民有怨言,但整个东北地区的农民竟然悄然消化了这个8年来最大的政策调整——尽管所有人损失累累!

这样的“奇迹”是怎样发生的?新的一年,农民又有什么打算呢?一路调研,我不时能感受到东北人的淡定。中国的玉米是一个市值容量高达5000亿元的超级市场,其间的价格波动,反映着无数人的悲欢离合。但在博弈中,东北人通过各种变通的手段,将这次价格调整平稳度过了。

比如,关于种粮补贴的问题。国家政策当然是希望补贴给种地的农民。但这么多年来,农村土地的权益变化比较复杂。20年前(1997年)的第二轮承包虽然确定了30年不变的原则,但最近十多年农村变化非常大,很多人离开了农村,农地出现了承包权转让和多层转包。最终种地的人,并不在国家控制的名单上。所以,农地补贴最安全也最妥帖的补贴模式,还是按照当初确权时的名单进行——钱是发给“地主”的账户卡上的。

但很多地主已经将土地转包给他人了。在东北,一垧地(100米见方,或1万平方米,折合15亩)的承包费在2016年普遍是5000-8000元。如果种地者拿不到补贴,年度损失最多会超过每垧地5000元,而补贴可以达到2250元。补贴能拿到手,最起码可以减亏或者不亏。

据了解,绝大多数补贴款是给了种地者的。少部分土地墒情较好收入较佳的区域,补贴款是由地主留下的,并降低了次年的承包款。还有的地区,则由地主和包地者各占补贴款的一半。双方博弈的结果,就是尽量平稳地度过困难时期——我们没有听说地主全吞补贴款而让种地者承担全部损失的情况。

2017年新的承包季开始出现新问题。从黑龙江到吉林,包地费用从以前的5000-8000元普遍下降了3000元左右,但双方约定的补贴款归地主,部分地区补贴款也给种地者。这样的价格,意味着每亩地承包费是0-300元,几乎是白种了。可惜,许多承包者打了退堂鼓,不愿意再包地了。

调研中,我们看到的是怨声载道。去年有的农民因为绿豆和红小豆前一年赚钱不错,所以2016年种植季就不种玉米而改种绿豆和红豆,没想到红豆价格又开始跌,绿豆则在收获季节迎来雨水而发霉。所以,改种者虽然避开了玉米价格下跌,却照样满满都是泪水。

所以,我们也遇到了几例极端者,说到2017年的种植计划,恨恨地回答:啥也不种了,让它长草,割了草喂羊,最起码不会亏钱!

当然,农民不会不种地的。在海伦,政府工作人员说计划减少20%的玉米种植面积改种大豆。但村支书则不同意,从他们了解的情况看,最多会有超过6成的土地改种大豆。于是,有的地方大豆种被一抢而空,种子点准备的玉米则乏人问津。一位备货玉米种价值360万元的大户欲哭无泪:往年此时,玉米种基本卖出8成了,但今年几乎无人来买!一路走来,往年此时8成玉米种子都卖掉了,但今年最好的地方也没有卖出2成。

更多的农民在观望,很多人感到迷茫:今年种啥呢?你说种啥?种啥都亏,连工钱都赚不出来。一些买了大豆种子的人也担心,那么多改大豆的,万一秋天大豆臭市了怎么办?如果国产大豆数量太多,不是做豆腐而是榨油,那就得向进口豆的价格看齐,保不准价格能跌多少呢。2016年国家还托底大豆给点补贴,2017年谁知道政策会怎样呢?

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去年黑龙江地区的玉米其实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产,不少地方在关键的生长期有一个多月没有下雨,有的玉米地绝产,有的减产严重。问下来平均减产幅度超过3成。如果考虑全国情况,可能减产幅度还要大一些。

于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出现了:往年是外地玉米进入东北,而今年,东北玉米大量被运往四川和华北地区。原来,以前国家在东北四省区(包括内蒙古)高价收购临储粮,由此导致外地玉米流入东北卖高价。而2016-2017收购季,临储取消、各地玉米大幅度减产,东北玉米以产量大价格低而被外地客商看中。春节前后东北玉米轰然南下,以至于东北玉米收购进程大超预期。优质玉米缺货,价格开始回升,每斤价格从0.40元逐渐涨到0.57元,但此时,除了榆树、德惠等地有少量农民囤积外,绝大多数的农民早已把玉米在低价卖光了。

3月份的玉米现货涨价已经与农民无关,三四月的市场行情便成了农民种植的重要导向:如果这段时间玉米价格回升一些,或许会有农民犹豫着不改大豆而继续种玉米。但也有人担心,四月份如果现货玉米不足,国家轮储会抛出库存玉米,价格可能被压低。如果现货价格无法回升,可能会有更多人改种大豆、绿豆、土豆、大米、红豆,玉米种植面积可能大幅度下降。

问题是,国家是希望玉米种植面积下降的。从2015年开始,国家就提出计划,希望5年之内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000万亩,将全国玉米种植面积降低到5亿亩。没办法,国家维持了8年的高价收储,以至于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1.2亿亩、产量增加了6000万吨。与此同时,中国大豆的进口量从2007年的3000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8400万吨,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进口物资之一。进口大豆竟占到全国消费量的8成以上!

玉米增产、过剩,大豆种植不足以至于完全依赖进口,2016年进口大豆花掉340亿美元外汇,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这种状况,也许早就该改变了。有传说国家准备未来减少2000万吨大豆进口,而靠国内补足。不过,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种植面积增加1.5亿亩。这似乎又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要让农民改种大豆,凭什么呢?保护价补贴会否持久?毕竟,国产大豆价格远高于进口大豆,主要原因还是国产大豆都是非转基因的,而进口的不然。于是,有的人便从中做文章,悄悄开始种植转基因大豆。目前,东北的大豆收购点普遍配置了转基因检测食指,每一批收购都要进行检验。从了解的情况看,确实不时有大豆被检测出含转基因。

这其实是一个矛盾的话题。一方面,我们进口的8000多万吨大豆几乎全是转基因的,国内消费的大头摆在那里。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却不允许种植转基因大豆以至于只能依赖进口。这个结,将来怎么解开呢?

如果保持现有格局,则国产大豆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如果产量多了,价格低了,国产豆也会被用作油豆,价格会大幅度降低。如果因为旱灾等原因产量少了,就算有补贴,也可能无法弥补农民的损失。

看了,中国的农民如果要想赚钱,大约就必须学习期货知识了——这是一个讽刺的结果,似乎种地的农民还得根据期货价格去预测未来一年的行情,否则就赚不到钱。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农民就变成金融家了。

所以,未来的出路或许是国家改变补贴政策。这一亩地,不管种的是玉米还是大豆还是其它,应该许可其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机制。如果因灾减产或减收,就给予一定补贴,让农民心里有数,不至于随着价格的波动而一窝蜂地改种其它品种。就好比今年要改大豆一样,如果到了秋天大豆因灾减产,岂不是又哭一地人?

另一方面,国家这次对玉米的补贴仅限于东北四省区,华北地区是没有补贴的。这对于华北地区的农民而言,打击更大。目前,据说华北地区农民余量也不足四成了,很多农民伤了心,今年会改种大豆或花生等作物。如果这样,今年的玉米种植面积也许会提前达到政府部门的五年规划。一旦玉米大量减产,今年还可以由国储抛售来替代,明年呢?

这次东北地区的调研,我们一行人沿着黑龙江的中线北上,从哈尔滨到齐齐哈尔,然后从西线南下到长春周边,行程2000多公里。沿途所见,茫茫雪原下,千里平原如画,显示出东北好粮仓的形象。即便如此,一些浇灌条件不佳或土地不成片的地区,农民叫苦连天。但在另一些地区,几个人可以种上千亩地,价格再低,也还有利润。再对照一下华北地区的情况,我们大致会有一个预期:

未来的中国,绝大多数山地和多数丘陵地带,将不再种植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小麦大豆这些大品种,只适合机械化大规模种植,东北和西部的平原地带或成主要粮仓。此时,国家应对这些区域给予全面的重点扶持和补贴。而丘陵地带,则适合经济作物种植。山区?除了价值较高的水果外,最大的可能性还是退耕还林。这样,中国的农业人口才会大幅度减下去,未来的中国也许只需要1亿多农民就可以满足粮食需求了。

东北经济虽然停滞不前,但大多数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不错的,尤其是北安县城的面貌超出想象。东北的高速公路也是不错的,只是机场数量有点少。

其实东北经济的潜力是很大的。我们走访了几个村子,家家户户都有闲散劳动力。外面是零下十度的天气,冰冷如刀割,但屋里面却暖意融融。在长达三四个月的时间里,那么多的大老爷们闲着没事做,这不是人力的浪费吗?为什么不让他们做点事情呢?问题在于让他们做什么呢?

说到东北的生育水平低、人口外流现象,有一位大佬一针见血地说:这里的工资水平还是太低,想什么办法让人留下呢?涨工资啊。如果深圳的月工资1万,这里的月工资1.5万,那么毫无疑问全国人才就都跑过来了,人口呼呼就上去了。所以,国家在这里砸钱是对的,砸的还不够,远远不够。

只是,砸钱可以,做什么呢?目前来看,在东北搞重工业不太现实,最大的选项是发展高科技产业。而这又需要人才素质较高。看起来是一个两难的选项。如果找不到出路,东北经济要走上快车道,还真不那么容易。

最后说说投资。这次在东北调研的一周多时间里,从几位浸淫期货市场10年以上的大佬们那里学了很多东西。他们在做每一笔交易之前,都会先有扎实的调研和深入的研究,有时候跑几个星期下来不支持做多也不支持做空,则他们就完全放弃。他们的经典做法一般是确定多空方向后,短时间内建仓完毕,然后是中长线持有的。有的人做多持仓长达13个月,有的人做空甚至长达50个月。在此过程中,除了移仓,一般不做短线交易。

想一想我们的很多散户,做股票还动辄要做日内,更多人想抓住每一次热点、热门股、龙头股。你如果问问他们做了多久的研究,则往往茫茫然不知所措。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把功夫下在盘外,却想在交易中盈利,岂不荒谬!所以,当我在零下十几度的正午时分,与大佬们一起在路边店快餐的时候,是发自内心地感慨:赚钱的人各有其门道,但如果不付出努力,没有人会天然成功。在投资市场,每一个赚钱的人,几乎都是必然的;而每一个亏损的人,也几乎被注定是要亏钱的。

所以,要想投资获得成功,就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条路:付出远超常人的代价,悟出投资的真谛。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