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1日,2017私募年会暨2016七禾基金奖颁奖典礼在杭州成功召开,会上,双隆投资总经理马俊、德胜资产董事长严圣德、洼盈投资董事长周伟、千象资产投资总监陈斌、幻方科技副总经理陆政哲,就【量化与资管】展开了圆桌论坛。以下是七禾网对本次圆桌论坛的整理。 精彩观点: 马俊 有一些策略,因为策略本身的原因,它的资金容量有限,所以当规模增加的时候,可能收益率会下降。但是它的收益金额其实是不会变的。 我觉得规模和收益是不冲突的,但是作为一个一流的量化对冲基金,策略储备的深度和广度是必须的。 作为一家优秀的量化对冲基金,第一,应该有一个领先的技术实力;第二,我认为要有一个非常稳定的投研团队;第三,一家量化基金必须具备一个完善的风控体系。 我们的定位可以用8个字来形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严圣德 随着市场的成熟,市场的博弈程度越来越高,如果要赚取博弈的资金,接下来难度肯定会相对增加。 交易的核心是管理风险,守是基础,接下来寻找合适的机会再进攻它。 我们每做一笔交易或每制定一个策略的时候,我都先考虑风险,我做好了这个策略出现最坏情况的打算,如果我们能接受这种风险的话,我们就使用这种策略。 我们的宗旨是,赚取市场的绝对收益,靠复利来创造奇迹。 周伟 守和攻是一个概念,不存在在守还是在攻的问题,既然你的量化策略在市场上跑,那你就要能接受市场任何的波动,只要在你风险控制范围之内的波动都是正常的。 软件方面或市场营销不是最主要的,我们的数据库跟策略总监的研发能力是最重要的。 陈斌 (近些年)一些小众的策略在慢慢发展起来,一些传统的策略,可能份额都有些萎缩。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小众的策略,往往收益风险比比较高,但是过去为人们所忽视,这些策略处在一个崛起的形式上。 我们也要不断改善我们的策略,站在市场少数派的立场上,无论是交易细节方面还是策略思路方面,这样才能够处在市场领先者的地位。 数据是一个策略的基础,策略肯定是从数据当中来的,你如何在策略当中占到先机,首先你要占有更多的数据。 陆政哲 国内的量化对冲的策略和市场,远远还没有发展起来。 国内投资者目前可能绝大多数的资产配置,一方面在房地产,一方面在固收的产品。 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未来逐渐会从固收的产品慢慢过渡到类固收的产品,甚至是更多权益类产品当中。 在未来的整个量化、程序化、计算机交易这个市场当中,未来一方面拼的是基础设施;第二方面是整体的IT,包括行情分析这些整体的开发能力;第三方面是整体的IT团队、策略团队对于这个的支持。 在市场最前面的20%的玩家可能可以占据80%的份额,而这当中最大的壁垒就在于你的基础设施和IT、基础的IT团队的整体投入这方面。 主持人:资产管理规模的快速增长是不是意味着收益可能就要下来了? 马俊:我个人觉得,资产的规模和收益其实是两个不冲突的事情,虽然我们可能会发现,有一些策略,因为策略本身的原因,它的资金容量有限,所以当规模增加的时候,可能收益率会下降。但是它的收益金额其实是不会变的,所以,我觉得规模和收益是不冲突的,但是作为一个一流的量化对冲基金,策略储备的深度和广度是必须的,所以我们也有信心容纳更多的资金。 主持人:谢谢马总,我有看到独角兽投资的介绍,也是很短的时间内,很小的金额就有一个非常快速的增长,我认为也是相对意义上的管理规模的增长。请严总就这个话题跟我们做一个分享。 严圣德:我个人认为,随着市场的成熟,市场的博弈程度越来越高,如果要赚取博弈的资金,接下来难度肯定会相对增加。打一个比方,我们原来的对手都是一群小孩,我们跟他们对打,那我们肯定相对容易地赚取绝对收益,但是接下来这些小孩一个个都成长为人高马大、身强力壮的大人,那我们的对手就更强了,这时候,对于博弈这块的收入来讲肯定是相对地更难赚取。随着规模的扩大,我们所投资的标的也不断地在增加。比如我们的策略在期货市场的承载量,可能承载三五十亿就到了一个顶峰了。接下来我们可能要增加一些新研发的策略,比如宏观对冲策略。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做股票多头策略,这个市场的容量是非常大的,而且我们也以量化的做法去做,预期的收益也可以做到每年的绝对收益,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可以做得到。 主持人:感谢严总,我总结一下刚才的观点:在一个相对来说有节制的,而非无序的增长环境下,我们去做针对合理的风险收益比的资产规模的增长,来确保我们的收益率依然保持稳健,这个情况下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无序的,纯粹是为了规模去增长,这样应该会拖累收益率。 私募行业的快速增长,也想请今天在座的各位就我们现在的资产配置的情况来谈谈,包括国外的资产配置的一些情况,究竟量化对冲基金在国外的资产配置中是一个什么角色?同时也希望给在座的各位投资者一些建议,在国内的量化对冲基金如何做资产配置?首先请千象投资的陈斌陈总来回答。 陈斌:刚才问到从整个全球的情况,我觉得近些年来应该都有一些趋势,一些小众的策略在慢慢发展起来,一些传统的策略,可能份额都有些萎缩,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可能都一样,比如我们最传统的策略——股票多头策略,在国外很多股票多头策略可能又划为股票多空策略当中,目前我看到一个数字,2016年股票多空这类策略在国外的整个对冲基金里面占了35%,但是在五年或十年以前,可能占了40%或50%,甚至更多,近两年因为它的策略是相对单一的,它的份额处在下滑的过程中。那么它的份额上哪里去了?它的份额可能就流入到一些更加小众的策略当中去了,比如流入到CTA策略当中,流入到一些不良资产、多策略当中。我觉得在国内也是一样的,在国内虽然由于传统的原因,也是这种股票纯多头的策略占绝大多数,但是近两年来越来越多小众的策略,往往收益风险比比较高,但是过去为人们所忽视,这些策略处在一个崛起的形式上。所以我觉得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整个趋势都差不多,一些传统策略的份额可能处在一个逐渐下降的过程中,但是一些小众的、收益风险都比较好的策略,处在一个崛起的状态。所以要多元化配置。 主持人:陆总,您也是内外兼修,就这个问题来给我们做个分享。 陆政哲:从我们交易讲,国内国外的资产配置处于两个不同阶段的,国外整个资本市场,包括资产配置的领域,已经非常成熟了,所以它到后期,产品的提供、整体的选择这方面,都是非常丰富的。刚刚提到这几年,量化对冲的策略类型在国外可能份额在下降,逐渐被一些更加多元、更加另类,甚至是一些被动的产品所替代,国外有这样的趋势。但是单单讲国内的话,我个人觉得国内的量化对冲的策略和市场,远远还没有发展起来,它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本身接受度的原因,我们处于接受度的初期,从客户和投资者的角度来讲,大家对它还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从一些基础的对冲工具的角度来讲,包括股指期货甚至更多的衍生品工具,它目前并不是非常友好地支持这样的策略比较好地发展,但是在未来我们看到,随着整个衍生品市场常态化、健康化的发展,未来这一块的市场,这样的策略应该会越来越多。只是前两年,包括从2014年、2015年的大牛市到后期的股灾,股指期货被限制以后,这样的策略在执行的层面和设计的层面遇到了一个比较大的压力,这种情况下它在国内一直是处于一个被压制的状态。但是我们认为,作为大类资产配置比较重要的一环,量化对冲策略本身可以在风险控制上给客户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策略选择。对于国内的投资者而言,我们国内投资者目前可能绝大多数的资产配置,一方面在房地产,一方面在固收的产品,但是未来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未来逐渐会从固收的产品慢慢过渡到类固收的产品,甚至是更多权益类产品当中,所以我们认为未来在中国也是能比较好地发展。 主持人:显然量化对冲基金至少在国内的行业还是一个朝阳行业,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可以允许投资者去充分地配置。有人提出,量化策略的设计,在守不在攻?这个问题要请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嘉宾来讲,先请周总,周总是今天七禾网收益率亚军。 周伟:我觉得首先守和攻是一个概念,不存在在守还是在攻的问题,既然你的量化策略在市场上跑,那你就要能接受市场任何的波动,只要在你风险控制范围之内的波动都是正常的,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守就是攻,攻就是守。你说到去年量化策略不理想,我觉得还是因为监管环境的限制,换句话说,如果你把环境改变一下,它照样会取得比较好的表现,当然可能没有CTA收益这么靓丽,CTA去年是大年,但不知道今年是不是大年,可能CTA今年是小年。量化方面,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大家都动不了,关键问题在这里。所以,守和攻不是最主要的问题,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主持人:严总,去年您的单账户盈利1.2个亿,守还是攻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严圣德:我个人认为,交易的核心是管理风险,守是基础,接下来寻找合适的机会再进攻它。首先,我们每做一笔交易或每制定一个策略的时候,我都先考虑风险,我做好了这个策略出现最坏情况的打算,如果我们能接受这种风险的话,我们就使用这种策略,这样子我觉得在这个市场里,我能长期存活下来,静待合适的比较确定性的机会再出击。 主持人:究竟怎么样的对冲基金才是真正好的对冲基金?如何去评价?或者需要具备怎么样的素质,才能够称之为一家优秀的私募对冲基金?首先还是请双隆投资的马俊马总来给我们做一个分享。 马俊:我认为,作为一家优秀的量化对冲基金,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应该有一个领先的技术实力,因为作为一家量化对冲基金,不管是投资策略或是交易下单、风险管理,都是通过量化或者计算机来实现的,所以,一个领先的技术实力是必须的,你必须有一个自己独立的IT团队,或者是一个优秀的托管机房,以及一个稳定的专线,作为一家量化对冲基金这是必须的。第二,我认为要有一个非常稳定的投研团队,这里我用的是“稳定”这个词,因为我认为,只有一个稳定的投研团队,才能确保一个策略研发的延续性,也必须具备在多个市场同时储备策略的能力,就像2016年,确实对量化对冲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一年,因为主要的对冲工具——股指期货受限,但是前面主持人也提到过CTA在去年的表现是不错的,如果一家量化对冲投资基金它具备在股票中的阿尔法策略,或者是量化股票单边策略、股指CTA、商品CTA或者期权策略,这样它可以在任何一个市场都有能力捕捉结构性的机会。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一家量化基金必须具备一个完善的风控体系,虽然我们认为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但是我们始终的投资原则是,不会冒着更多的风险去获取同样的利润,这是我们公司的投资理念。 主持人:陆总,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陆政哲:我们整体的观点跟马总是一致的,比较核心的就是,我们认为技术为王,因为我们认为,在未来的整个量化、程序化、计算机交易这个市场当中,一方面拼的是基础设施;第二方面是整体的IT,包括行情分析这些整体的开发能力;第三方面是整体的IT团队、策略团队的支持。所以对未来整个量化市场,我们觉得必然会出现一个“二八”格局,在市场最前面的20%的玩家可能占据80%的份额,而这当中最大的壁垒就在于你的基础设施和IT、基础的IT团队的整体投入这方面,它会给你一个最大的壁垒。我们觉得现在中国的整个量化市场发展到初期,还没到一个完全决出非常固定格局的时候,但是未来一个成熟的市场,它肯定有几个比较大的玩家,这几个比较大的玩家具有的优势就是他的基础设施的优势,所以这一块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我们也是花大力气去投入的,包括刚才马总说的IT团队和投研团队,这个在我们这边都是结合在一块的,做投研策略的本身就是IT的人,这个是我们觉得比较重要的一块。另外比较重要的一块是风控,因为随着市场的波动性不断加大,这对一个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主持人:也谢谢陆总。我听下来感觉,在量化这个领域,大家最需要关注的还是我们在IT、技术方面的投入,这个是影响一家量化公司究竟能够发展到什么样阶段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和环节。那么如何能够保持一个高速的竞争力?能够在策略的开发和改进的过程中突破限制的瓶颈?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投资者也非常关心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先请周伟周总来给我们做一个分享。 周伟:市场一直在变,如果你的策略不变确实是个问题,你说的更新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我们洼盈有一个策略总监职位,我认为我们洼盈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是策略总监和数据库,我对此是最引以为豪的,我觉得其他的软件方面或市场营销不是最主要的,我们的数据库跟策略总监的研发能力是最重要的。刚才你说的没错,市场一直在变,而且我们的市场发展得很快,我们可能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走了美国衍生品市场五十年的历程,我们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境界了,你应该怎么办?我经常跟我们公司的人说,我们是靠技术吃饭的,我们的技术必须要比人家领先一步,要不然我们只有饿肚子了,所以,我们的策略的更新和策略开发,我是比较看重策略开发的灵感。 主持人:陈斌陈总,您觉得关于策略开发这一块,它的瓶颈在哪里?怎么去突破? 陈斌:这个确实是很多投资人会问的一个问题,我觉得现在包括CTA、量化对冲等很多策略都在发展,也确实是我们管理人所面临的一个挑战,这里面的问题可能分成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问题,当这个市场变化的时候,你如何跟上市场的变化?第二个层面的问题,如果这个市场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是里面一些交易者的参与结构发生了大的变化,那如何去改善策略?让你始终处在一个交易环境的领先的阶段,而不是处在落后的阶段,让别人吃掉。第一个问题,就是说当交易市场的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比如说以前股指期货没受限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是做股指期货的,当股指期货受限的时候,交易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那你如何做一个策略的转变?比如从股指期货转到商品期货当中来,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商品期货原来只做日盘交易,一天的交易时间只有4、5个小时,现在有夜盘交易,整个交易时间延长到有10个小时,那你如何适应这当中交易环境的变化?夜盘出来之后,很多品种波动性是变小的,我们大家应该也可以感受到,如果只有日盘的话,整个日盘的波动性是比较大的,推出夜盘之后,夜盘的波动是非常小的,原来很多策略可能就不能用了,如果在夜盘当中交易,你可能会面临很小的一些亏损,或者无法触发交易条件等问题,就是无法适应夜盘中的小波动性,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研究夜盘的一些情况。比如可以夜盘不交易,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粗暴的方法。像我们是夜盘和日盘一起交易的,那我们肯定会想一些方法,如何去适应夜盘这种低波动性的特性,这是属于管理人需要在一种持续的研发上和技术上做出一种能适用市场改变的进步,这是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如果当这个市场交易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一些投资者结构出现逐渐变化的时候,你的策略可能原来是处于市场领先的程度,现在变成落后了,这个时候落后怎么办?这种变化往往是比较缓慢的,一般来说投资者结构不会变化得那么快,比如现在我们虽然很多私募基金都在不断地涌现出来,但我觉得现在就国内的期货还是处在一个以散户为主导的结构,这种结构可能是缓慢变化的状态,对我们来说,我们也要不断改善我们的策略,站在市场少数派的立场上,无论是交易细节方面还是策略思路方面,这样才能够处在市场领先者的地位。总的来说,还是跟公司的一些持续的研发能力是比较相关的。 主持人:您原来是做CTA的,全景系列跟原来的CTA策略比,有没有一些新的瓶颈上的突破? 陈斌:我觉得策略研发都是相通的,我们公司一开始成立的时候发的第一只产品是CTA产品,我们公司做CTA的历史也比较长,我们现在其实有多条产品线,其中一条产品线,就是刚才提到的全景系列的产品线,做多策略混合的,涉及到量化选股的策略。我们对于策略的研发都是非常重视的,而且策略的研发上其实有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就比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数据来源的问题,事实上,因为数据是一个策略的基础,策略肯定是从数据当中来的,你如何在策略当中占到先机,首先你要占有更多的数据,无论是期货上的数据,还是传统的量价数据,还是微观结构的数据,还是基本面的数据,股票上也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首先要占据更多的数据,才能研发更多更好的因子出来。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本身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一直是非常大的,我觉得,公司方面的架构一直是比较适合研发团队的持续研发的,所以在这方面研发上,还是比较容易能够跨越到股票或者其他一些多策略的方面和领域。 主持人:请在座的5位嘉宾用简短的几句话,讲一讲你们未来的定位,以及你们公司的一个发展的愿景。 马俊:我们双隆投资成立于2007年,从2007年成立那一刻,我们公司的发展方向便是专注做量化投资,我们的定位可以用8个字来形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所以未来我们也会专注于做量化,而且是不带任何主观判断的量化投资,我们希望成为中国的大奖章基金。 严圣德:德胜资产成立于2015年,时间比较短,我们的宗旨是,赚取市场的绝对收益,靠复利来创造奇迹。 周伟:我们洼盈投资成立于2015年,前身是我们两个股东合顺和海证,我们是做CTA起家的,但是我们规模扩大以后会涉及到股票市场和外盘市场。我们的愿景是能成为中国的元盛。 陈斌:我们公司叫上海千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我们成立于2014年7月,我们也是一家专注在量化领域的私募基金。我们的愿景其实很简单,希望为投资人实实在在地赚到钱,这虽然很简单,说出来比较容易,但是我觉得要实现是不太容易的,因为现在国内很多投资人,大家普遍还是没有一个非常可靠、可信的投资渠道,现在又处在货币超发的时候,如果我们普通居民的钱不进行投资的话,很容易在贬值、通胀的大环境下缩水。我觉得我们做私募基金,需要有这个责任来让大家在大的通胀环境下,使大家的资产不贬值,能够起到一个保值增值的效果。我们的产品也是实实在在这么做的,希望我们的产品能给大家实实在在地赚到钱,谢谢。 陆政哲:从定位和愿景的角度,刚才马总和周总分别把文艺复兴和元盛都选走了。我们公司成立于2015年下半年,其实你可以把我们理解成一家IT公司或者科技企业,因为我们70%以上的员工都是IT这一块的,所以就我们自己的定位而言,我们希望在未来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科技能力和投资能力的企业。而且在金融产品的创新上,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的产品的领域,我们也希望更加努力,不仅仅给客户提供更多元的产品选择,也希望给客户提供更好的超额收益。 责任编辑:傅旭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