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品种要闻

2月份钢铁行业表现最强劲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7-03-22 08:43:30 来源:澎湃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复苏正受到各方关注。3月20日,大宗商品信息服务商上海钢联和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制造业供给指数(MMSI),上海钢联董事长朱军红认为,“大宗商品是制造业的基础原端材料,这些原端材料供需的变化和价格涨跌,直接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运行情况。”


澎湃新闻从现场了解到,该指数以2014年1月为100点,选取了钢铁、煤炭、有色、石油、化工、建材、建筑业、汽车、家电、造船、工程机械11个终端领域制造行业,样本则为1000多家各行业大、中型制造企业,样本行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例超50%。


中国制造业供给指数形成过程包括各子行业指数,考虑指标分别为行业相关产品的产量/开工率、价格、库存、订单、赢利、雇员,权重分别占25%、20%、15%、15%、20%、5%。在子行业指数得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制造业各子行业占工业产值权重,最终合成中国制造业供给指数。


相比于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传统的经济运行指数,本次发布指数的编制方认为能提供更量化以及细致的数据。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田鱼良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PPI、PMI这些指数每个月由相关企业提交问卷等形式获得数据,相对来说比较主观。而我们选取的数据是一线直接沉淀下来的数据,相对来说客观一些。”


上海钢联总裁助理任竹倩提到,与PPI相比,中国制造业供给指数与其走势基本保持一致,相关系数高达0.97;而与官方PMI运行趋势的相关系数则相对较低为0.75。


任竹倩在发布会现场对2月份中国制造业供给指数进行了解读。以2014年1月的100点为起点,2017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供给指数为92.67,同比增长33.44%、环比下降8.03%。对于同比增幅较大,任竹倩认为2016年2月份制造业仍处于底部,尚未复苏。环比下降则主要归因于季节性因素。


另外,从子行业情况来看,钢铁行业表现最为抢眼。钢铁供给指数同比增幅最大,达85.03%,而建材供给指数同比降幅最大,为25.98%。从环比角度来分析,11个子行业供给指数均下降,钢铁供给指数降幅最小为2.4%,造船供给指数降幅最明显为11.75%。


而从2014年1月到目前的数据来看,任竹倩认为中国制造业在2015年的11月左右开始筑底,2016年开始制造业市场逐步回暖。其中,汽车行业指数表现最为突出,目前整体态势发展良好;钢铁、有色行业率先转强,从2015年4季度开始好转,前景较为光明;煤炭行业情况则从2016年4季度开始转佳;建材、建筑和家电行业波动最小,发展趋势一直平稳;造船业和工程机械行业起色不大,整体偏弱;石油行业今年以来筑底回升,但升势温和。


田鱼良对澎湃新闻表示,“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希望中国制造业供给指数能更客观地反映制造业的供给情况。当然,这个指数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市场能否客观反映和有效指导还有待于检验。”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上海钢联参与发布该项指数,背后支撑则是其在钢铁等大宗商品领域庞大的数据信息。上海钢联成立于2000年,以大宗商品资讯起家,目前为国内大宗商品信息服务和平台交易方面的龙头企业。据朱军红介绍,上海钢联目前有员工3000余人,其中超过2000人负责从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采集数据信息,包括价格、开工率、产能、产线、销售、订单、生产成本等,并经编制后对外发布。


实际上,对包括上海钢联在内的大宗商品资讯机构来说,制定各类指数也意在提高其自身影响力。就拿上海钢联来说,在此番发布中国制造业供给指数之前,旗下早就自行推出钢材综合指数、焦炭指数、62%进口矿指数等。大宗商品资讯领域另一企业卓创资讯则早在2014年就开始陆续和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相关价格指数。


另外,澎湃新闻注意到,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自2016年3月以来也已发布多项指数,包括长江经济带城市转型发展指数、上海城市摩行指数、上海电子消费品回收利用指数、上海新空间活动指数、上海金融人才分布指数、上海互联网人才分布指数等。官网显示,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的一家综合性研究咨询机构,专注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的探索实践,集政策理论研究、发展规划编制等领域。


责任编辑:韩奕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