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国外机构沽空我国最大电解铝企业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7-04-05 11:46:46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

近年来,随着我国铝加工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铝加工产能持续扩张。有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6年,有色金属合金制造和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超过22014亿元,年均增幅26.97%,其中,铝加工投资占比基本保持在45%以上。大量的投资,造成产能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铝挤压材产能占全球的76%;铸锭热轧生产能力占全球总生产能力的59%左右;双辊式连续铸轧带坯生产能力约占全球的67.5%。


不过,就在一个月前,中国最大的电解铝企业、山东滨州邹平县民企魏桥集团在3月1日遭遇国外机构沽空,集团旗下的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宏桥被指财务造假,称其显著高于同业的利润实际上是虚报。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一个月时间,但魏桥集团未能够作出有力的反击。近日,有消息称,魏桥集团已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求援,将沽空归结于自身的壮大触及了美铝和力拓的商业利益。昨日,有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其实魏桥集团的话不无道理,这一点从3月底开始,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的铝箔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就可以看出。


美印发起铝箔“双反”


美国华盛顿时间2017年3月28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正式对原产于中国的铝箔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这是今年美对我出口产品发起的第一起双反调查。该调查的申请方是美国铝业协会贸易执法工作组及其成员,涉案产品是由铝合金压制而成,含铝成分不低于92%,厚度不超过0.2毫米,成卷并且超过25磅的铝箔产品。


铝行业专家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铝的生产过程是将氧化铝从铝土矿中提出,再经过氧化成为铝液,然后再加工成铝锭或其它铝材料,一般运输时是以铝液的形态运输。铝原材料是不能够出口的,但加工成铝材就能够出口。”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6年的11年间,中国累计出口铝材2942万吨,年均增幅12.65%,年出口量占产量的比重虽然在10%以内,但绝对量越来越大,2016年尽管出口量出现下降,但仍达408万吨。随着出口数量的增长,近年来,围绕着电解铝和相关加工制品的国际贸易争端也逐渐增多。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哥伦比亚等国家和组织都对中国铝材进行过“双反”调查。


今年3月10日,印度商工部发布铝箔反倾销调查终裁,建议对自中国进口的铝箔征收反倾销税,征税额为0.69美元至1.63美元/千克。而在时隔十几日后,美国又宣布对中国铝箔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据了解,美国和印度是中国铝箔最大的两个出口国,如果这两个国家出口受阻,对于中国铝箔出口无疑将造成打击。而业内人士也担心贸易保护主义会在其他国际市场及其他品种上发生一些连锁反应和影响。


就在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我国铝箔“双反”后,我国商务部贸易救济局局长王贺军就此发表谈话指出,中美两国铝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美国铝业早在20多年前就陆续退出增值较低的铝箔生产,而集中精力生产并出口高端铝材。美国铝箔生产的下降并非中国铝箔对美出口导致的。


我国铝市场仍有前景


尽管我国外贸大环境对于铝行业来说并不“友善”,但目前我国国内市场铝消费潜力仍然巨大。“轻量化、铝代铜、铝代刚这些新的应用方式,都能够让铝材获得新的市场。”曾有大型铝企研究部门主任对


虽然我国是全球铝材第一大消费国,但从消费结构上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建筑业是我国铝材最大应用领域,占比33%,其次是交通,电力、包装、机械制造、耐用消费品和电子通讯,分别占比21%、12%、10%、8%、8%和4%。而以美国为例,交通运输是第一大用铝领域,占比39%,而建筑领域占比为25%,包装领域占比为16%。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明确提出,2020年、2025年和2035年,汽车年产销规模将分别达到3000万辆,3500万辆,38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将分别达到7%、15%、和40%。


2020年中国单车用铝量达到180KG/辆的水平,新能源汽车达到200KG/辆,那么我国的汽车单体用铝量将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


同时,随着全球航空业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快速增长,全球航空用铝在未来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按照飞机交付量以及单机铝消费量计算,2016年-2020年全球航空用铝需求将超过200万吨,年均40余万吨。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