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

对话王上:我们只用促进市场发展的方式赚钱!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7-04-06 11:09:01 来源:七禾网

七禾网7、从您的资金曲线上看,从2015年9月到2016年6月经历了一段比较长时间的回撤,请问这一段回撤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这段比较长时间的回撤当中,您的心态有哪些变化?


王上:这一段时间就是整个团队的一个转型期。股票牛市终结以后,我们制定下一轮规划,发现如果还是依赖股指和商品,我们很可能非常难以完成目标,必须加入更多不同门类的策略和基金经理。所以整个团队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的大类策略都做了非常多的尝试和研究,为此,团队还专门跑了一趟北美,进行了一些学习和人才的招聘工作。最后存活下来的策略大概有40%左右,慢慢就走出回撤了。


这一次心态比较平静,因为实际上整个过程都和我们预想的差不多,最开始我们预估要1年左右,真正走出来还早了3个月。



七禾网8、您在资金逐渐增长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资金容量的瓶颈?您认为管理小资金和管理大资金,有哪些区别?


王上:当然会有容量的问题,我们认为所有策略都会有资金容量的瓶颈,这也是我们公司“弈”字放到当头的原因,不能忘了市场的本质是博弈,博弈一定要有对手,你的对手决定了资金容量。实际上我们的策略基本一直在变化,在我们最开始几年,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容量的问题。


从我们管理百万到过亿的经历上来说,当然会有一些工具上和心理上的差别,不过对我们团队来说本质上没有非常大的差别,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一直在不停地动态调整的。但是考虑到我们还没有管理过非常大的资金,诚实地讲,我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发言权的。



七禾网9、您2011年进入期货市场,组建了“忒修斯号”期货程序化交易团队,经过了一年的准备、模拟测试后,才正式开始期货程序化交易,相比于其他程序化交易者,您显得非常严谨。您的一个交易策略从开发到实盘,需要经历哪些步骤和过程?


王上:我们一般是分三个阶段来进行的:


理论验证阶段。需要通过统计的一些测试或者一些逻辑的叙述来证明策略存在盈利的可能。这个阶段其实比较费时间,一般大类的策略(例如CTA就是一大类策略,具体里面的趋势和震荡策略我们都叫做小类的策略),我们团队成员都要花3-6个月时间,小类的策略大概1-2个月左右,也有一些比较花时间的可能会超过一年。简单来说,我们一般希望这个阶段借助统计或者逻辑验证策略的有效性。基本这个阶段的策略存活率在5%-10%。


测试阶段。这个阶段我们会使用一些小资金测试,同时观察实盘表现,并且做出一些合理的调整,然后结合实盘表现综合评估策略是否适合实盘。这个阶段时间的长短差别比较大,如果是统计类的策略,我们一般要求尽量有100个样本点以上,越多越好,如果是逻辑类的策略,我们一般也会要求尽量交易2-3次查看交易环节是否有问题,极少一些策略也可能直接通过测试阶段。这个阶段的策略存活率在50%左右。


实盘阶段。这个阶段基本就会把所有权限开放给基金经理,包括加减仓位、调节参数,甚至极端情况下暂停策略,只要配合团队的风控就可以了。这个阶段本质上只有生命周期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策略上来就挂掉的,比例大概在10%左右。不同的策略生命周期差别挺大,总体来说,回撤越小的一般生命周期越短。



七禾网10、当前期货市场专业性越来越强,很多人认为只有团队协作交易,才有可能在当前的市场中有所成绩。您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您认为团队交易和个人交易相比有哪些优势?


王上:这个倒不一定,我觉得这个行业大概需要三方面的能力:捕捉市场特征的能力、设计交易策略的能力、执行交易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可以同时具备这三方面的能力,我觉得一个人干也可以。当然了,团队凑齐这种能力会相对容易一些,所以应该团队成功的数量会比个人要更多一些。


团队和个人的差别我觉得主要体现在市场的作用速度、理论体系的稳定性和适应新变化的能力这三个点。团队速度慢一些,毕竟要集体决策和互相沟通;稳定性会稍微好一些;适应新变化的能力个人会明显强很多。所以我们团队里面个人尤其是基金经理的权限会比较大,主要是希望公司在团队的一些短板上能通过突出个人做一些补偿。



七禾网11、您也参与过外盘投资,您认为内盘和外盘的走势特点,有哪些区别?内盘和外盘相比,哪个更适合做程序化交易?


王上:国外市场我觉得需要分类,美国、日本、欧洲这种相对成熟的市场,波动可能相对小,对消息和基本面的反应速度明显快于国内市场,趋势非常连续。还有一类接近新兴市场的特性,和国内有相似的地方。


我一直认为程序化本质上只是个工具,而且搭建的成本还比较高,而市场本质是个“弈”的过程,如果捕捉到的特性适合程序化,就用程序化,如果捕捉到的特性不需要用到程序化,那就自己交易也问题不大。所以无论在哪个市场,无论是否使用程序化,肯定都有一些成功的团队。



七禾网12、随着证监会批准郑商所和大商所分别开展白糖期权和豆粕期权交易,商品期权的脚步在不断加快,未来您是否会考虑参与期权交易?如果参与,是否会以程序化的方式交易?


王上:实际上我们已经在积极地做一些准备工作了。我们一般进入一个新市场,会尝试不同的方式,然后任其生死。从近期50ETF和外盘的一些情况来看,我们无论是使用程序化还是不使用程序化的策略,都还处于亏损的状态,不过头寸非常低。如果后面期权的交易量比较大,我们可能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



七禾网13、您的团队是习惯做技术的团队,您认为在程序化交易中,编程能力和策略逻辑,哪个更重要?您认为要做好哪些方面,才有可能做好程序化交易?


王上:实际上,如果最后可以实现盈利,肯定是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的,所以重要性我觉得应该一样。我评估重要性是通过是否为必要条件来判定的,显然,这两个能力都是必要的。不过我们内部比较看重捕捉市场特征的能力、设计交易策略的能力、执行交易的能力这三个。


捕捉市场特征的能力反映的是寻找到一些市场特定规律的能力,这些规律应该是相对独立客观地存在。比方说,期货市场里面螺纹钢和热卷的强相关性,股票市场里面小票因子,这些要不是由外部物理世界的关系决定的,要不是由市场参与者总体上的某些特定行为导致的,但这些都是相对客观的,无论交易与否,这些特征都在那里。这个能力需要对市场相对熟悉,当然纯粹从统计角度能描述也是可以的,不过我们相对偏好能解释清楚逻辑的特征。


设计交易策略的能力,反映的是基于寻找到的特征如何去设计策略。比方说螺纹钢和热卷如果有强相关性,可以设计一个策略来赌短期内一些价差的拉开会恢复,也可以设计一个策略来赌相关性降低,前提假设会被打破,从而可以做价差的趋势策略。当然,前一个策略从我们的评价体系里面评分会比较高,但是不代表第二个策略不可行,可能1年的维度下也是挣钱的,而如果这个策略和整个系统相关性比较低,从而可以增加总体策略的多样性,我们可能也会选择这个策略。


执行交易的能力和前面两个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前面两个相当于做论述题,答对一部分总是有分拿的,交易是选择题,只有概率上的优势,有些人什么都不懂不妨碍几次选择题可以做对。但有时候,你的思路对了,可能这个题选错了,你还能不能正确看待这个思路呢?还有策略本身的加减仓甚至改进,这些都是需要有交易的能力的,而且需要深入理解你的优势是基于概率的。


我们一直认为这三方面做好了无论是否量化应该都可以提高盈利的概率。



七禾网14、对于一家量化私募,硬件和技术方面的投入也很重要。请问您在这方面做了哪些投入?


王上:外部环境我们分成三方面:软件、硬件、数据。软件方面,我们主要分成了研究平台和交易平台,这个基本是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了。我们实际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大概会占到公司所有资源的30%-40%左右,都是直接有专门团队负责的,为了满足未来的需求,已经推翻重来了3个版本了,当然这些都还在使用,不过新的平台占比会逐步提高。硬件和数据,因为主要是从外部采购的,一般都是在满足需求的门类里面选最好的。



七禾网15、现在有很多量化机构和很多个人投资者也在做程序化交易,会不会出现策略的同质化严重,导致收益收窄的情况?


王上:我觉得这个是必然的。我们反复强调,市场的核心是博弈,很多特征的收益本质上是博弈的对手决定的,如果竞争得激烈了,必然会出现收益变低的情况。例如股指上博弈对手的消失和市场里大量散户退出市场, 这个市场可盈利的空间本身就在缩小,导致去年的alpha策略是非常不好做的。这也是我们一直反复强调“弈”字的原因,其他都是工具,本质上你在参与的是市场的博弈过程。有了这个想法,才有可能率先破局,迎来生机。



七禾网16、您表示希望能通过一些促进市场发展的方式来赚钱,请您具体谈谈这句话。


王上:市场在初期没有那么完善的时候,特征会非常非常多,有一些特征其实是不利于市场发展的。我们能在这个市场里面盈利,对这个市场充满了感激,所以我们会在评估特征的环节加入一个评估标准,即如果这个特征有可能不利于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我们会考虑放弃这方面策略的开发。



七禾网17、您的策略中包含了CTA商品、股指日内、股票alpha和股票日内等策略,这些策略之间是如何分配资金的?您是依据什么来分配不同策略之间的资金的?是否会动态调整分配的比例?


王上:我们有套基本的体系来帮助我们分配资金,主要考核的是过往收益率、未来的预期收益率、最大回撤、相关性、策略资金容量、基金经理心理承受的资金量,综合这几个指标来评定。每一类策略在不同时期风险回报比本身就不同,为了完成公司每一轮目标,肯定会做一些动态的调整。



责任编辑:傅旭鹏
Total:312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