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逐渐收官,有关其对外担保的情况也陆续揭开面纱,一些企业存在的高担保额度或成为埋在其财务背后的一颗“暗雷”。 4月12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上市公司公告对外实施担保的家数就超过30家。而截至4月12日,数据显示,披露年报的1663家上市公司中,有担保事项的达974家,担保总额占净资产比例(下称“担保比例”)超过50%的更有103家。 此前,证监会发布的有关文件,曾给上市公司担保比例划了50%的“红线”。这意味着,上述103家企业存有担保“过线”现象,且其中又以房地产、能源等行业涉及最多。 4月12日,西南一家融资担保公司高管表示,担保比例这一指标,揭示了上市公司可能承担风险的上限,“担保总额如果超过净资产,若出现最坏情况,上市公司面临着另一种形式的‘资不抵债’风险而可能破产”。 担保过高藏“暗雷” 近段时间发生的山东邹平齐星集团债务违约事件,从另一侧面向投资者揭示了对外担保所存有的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已经披露去年年报的逾1600家上市公司中,存在对外担保情况的,达到974家,占比58.57%。其中,担保比例超过100%的为45家,超过50%的则有103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证监会曾有规定,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总额,超过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0%以后提供的任何担保,除需董事会审议外,还需股东大会审议。 在上述103家上市公司中,亚星化学(600319.SH)以2618%的担保比例,成为目前A股对外担保比例最高的企业。根据其去年年报显示,目前亚星化学对外提供的担保,主要涉及对控股子公司的担保与关联担保,分别合计达1.724亿元、1.92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长期以来,该公司频繁因为对外担保事项“惹来麻烦”。 上月底,亚星化学即因对已经出售的子公司负有担保责任,后者三笔信用证将于近期到期,但又无力还款,需要前者继续承担担保责任。而本月初,亚星化学自身则更出现亿元贷款逾期,凸显资金链紧张。 4月12日,亚星化学董秘孙岩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并不愿对公司对外担保比例奇高的背景和原因作出解释,仅表示公司作出的所有担保均经过了董事会的审批,合规合法。 上文提及的西南融资担保公司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单纯以担保方式来分类,共有保证、抵押、质押、定金、留置五种,但基于担保对象的不同,涉及的担保类型又可分为对外担保、关联担保和互相担保。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为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是风险最高的,因为这类担保很容易成为被担保对象的‘提款’工具,在遇到情况时容易成为最后的赔付者。此外,为高负债企业提供担保,存在的风险也是很高的,”上述高管解释,“公司有时候出于业务开拓、客户维系等原因,也会为非关联公司提供担保。” 房企担保风险最集中 数据统计,上文103家担保比例超过50%的上市公司中,房地产、能源以及机械设备成为涉及公司数最多的三个行业。 其中,房地产行业共有23家上市公司担保比例超过50%,能源类、设备类的上市公司则分别达到16家和7家。 房地产行业中,*ST松江(600225.SH)以477.73%的担保比例,成为行业中这一项数值最高的企业。根据其去年年报显示,公司关联担保余额为68.3亿元,对控股子公司担保发生额合计则达到58.11亿元。至于担保对象,*ST松江主要与控股子公司天津松江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互保。 4月12日,*ST松江有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出现担保比例较高的原因,与公司对融资需求较大有关,“这个现象在行业还是比较常见”。 4月12日,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房地产企业作为投资周期长、先期投资金额大的行业,企业对外界融资的需求很大,因此无论是通过贷款还是发债等形式来“筹款”,对外提供担保均是必经途径。 “在目前有关部门收紧房企融资渠道后,企业融资成本除了升高外,对外担保的金额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这其中隐含的风险应该值得关注。”严跃进说。 而在对外担保比例较高的能源和设备两类行业,有关企业的情况同样值得关注。上文提及的齐星集团,所处行业便是能源。 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多日的梳理发现,齐星集团与西王集团不仅存在互保关系,二者与邹平的另外几家企业也构成了复杂的“互保圈”。 上文提及的西南某融资担保公司高管表示,上市公司除了需要面对日常经营中的风险,还得预防“黑天鹅”性质的非经营性风险意外,在后一类风险中,因担保企业违约、破产等产生的连带责任事件时常发生。 “由担保引发的很多事件,往往都是上市公司缺乏严密的关联担保审核机制,包括对担保风险也没认识清楚。上市公司对外施行担保,除了要理清被担保企业的财务状况,有时候更要理性担保,注意50%的‘红线’。”上述高管说。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