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我国核产业潜在产值达万亿级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7-04-24 11:24:26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近日获悉,辽宁省大连市红沿河核电站5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标志着我国东北地区最大能源项目二期开始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作为一种新能源,核电将成为我国电力建设优先发展的方向之一。《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提出,要持续提升安全水平,保障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高效发展。这表明安全发展核产业不仅社会效益显著,还将带来万亿级产值。


自主核电技术促设备国产化


我国是核能核技术利用大国,现有36台运行核电机组、20台在建核电机组,在建核电机组数量世界第一。全国共有核技术利用单位6.7万家,在用放射源12.7万枚,射线装置15.1万台(套),已收贮废旧放射源19.2万枚。


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到“十三五”末,我国在运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机组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机组总数达到世界第二。


目前在核能技术创新发面,全球首台“华龙一号”水压的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完全具备自主设计、制造三代核电装备的能力,自行研制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装备,其安全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


那么自主核电技术如何带动国内装备制造业乃至实体经济发展?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寿君表示,根据核电设备国产化比例整体费用计算,以“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建福清5、6号两台机组为例,其设备费用合计约168亿元,国产化比例达86.42%,直接拉动经济总量达380亿元,将有5400多家制造企业从中获益。


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表示,到2030年,全国风电达到4.4亿千瓦、水电4.4亿千瓦、光伏3.5亿千瓦,核电至少要有1.5亿千瓦在运。算起来,核电建设周期是5-6年,即要在2025年前具备1.5亿千瓦的开工空间。2020-2025年至少要6200万千瓦的开工,2020年之后平均每年至少要开工10台机组。


核产业走出国门


经过多年的耕耘,目前我国核产业在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同时,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华龙一号”是我国核电出口的主打品牌。随着自主核电技术不断突破,如今在英国、罗马尼亚、巴基斯坦等国留下中国核电(601985,股吧)人的足迹。


“我国核电事业可以用"厚积薄发"四个字来总结。”贺禹说,相对欧美国家,我国核电事业起步较晚,但经过30多年发展,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自主创新能力均大幅提升。


据贺禹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出口到英国;海上小型堆已启动实验堆建设,陆上小型堆研发也在推进中。


“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相当于核电站的中枢神经,其中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全世界仅有4个国家可以生产,我国就是其中之一。”贺禹说,“这些自主创新成果和布局是我国核电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技术优势。”


从国际核电市场需求来看,全球共有72个国家已经或正在计划发展核电,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41个,“一带一路”周边还有11个国家正在发展核电。在核技术应用方面,美国核技术应用年产值约为3500亿美元,日本约为1500亿美元。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在这些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据测算,如果这一区域核技术应用发展可以达到美国、日本的水平,将是一个约4万亿的巨大市场。”王寿君说。


核与辐射安全风险可控


核与辐射安全性如何?据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8-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我国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跟踪评估后认为,我国发布并有效实施核安全规划,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部门人力财力资源投入,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与国际接轨,监管工作有效可靠。


该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核与辐射安全风险可控,全国辐射环境水平保持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未发生放射性污染环境事件,基本具备综合配套的事故防御、污染治理、科技创新、应急响应和安全监管能力。


该负责人还表示,核电厂运行产生的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是影响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核电厂乏燃料贮存安全、稳定,但是部分核电厂乏燃料存在在堆贮存能力紧张、外运需求急迫的问题。


此外,我国目前仍有部分放射性废物尚未得到最终处置,主要原因是处理处置能力不足,与核工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针对这些问题,《规划》要求,加快乏燃料离堆贮存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大型商用后处理厂选址和建设,缓解核电厂乏燃料在堆贮存压力。


《规划》还提出,加快放射性废物处理能力建设,基本完成历史遗留中低水平放射性废液固化处理,开展5座中低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选址、建设,形成合理布局,推进核电废物外运处置;推进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场选址与场址调查,加快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研究。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