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附属

2009年国内石油化工大势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2-03 10:57:06 来源:中国化工网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经营环境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生产经营一度十分艰难。然而,中国石油石化业凭借一年来的出色表现,终于成为2009年全球的亮点和热点。几大石油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在2009年11月公布的美国《石油情报周刊》世界50大石油公司最新排名中,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榜上有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分列第5、第25和第48位。

原油对外依存度首破50%

随着国内经济的企稳回升,2009年我国石油需求经历了一个走出低谷,逐步回升的过程。上半年石油需求在2009年2月探底达到近年来最低水平后逐渐回升,6月份开始同比增幅由负转正,下半年以来市场疲软状况大为改观,多种油品表观消费量变为正增长且增幅较大,甚至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估计全年我国石油消费量超过4.05亿吨,同比增长3.7%左右,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

由于需求增长,进口原油量继续增长,2009年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达2.04亿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原油进口量居第二位的国家,原油对外依存度首超50%已成定局。这表明1993年我国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仅用了16个年头就突破了原油对外依存度50%的国际警戒线,为中国敲响了警钟。原油进口来源仍集中在中东、非洲和前苏联地区,且中东的比例在继续提高。

炼化工业逆势上扬

2009年我国炼油工业逆势上扬。全年共建成广东惠州、福建、独山子、天津等大型炼油装置,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500万吨/年,当年我国炼油能力进一步增至4.83亿吨/年,坐稳了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炼油国的位子,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分别成为世界第三和第八大炼油公司。全年国内原油加工量、成品油产量都走出了一波由低走高的过程。全年原油加工量约3.72亿吨,同比增长9.07%;成品油产量约2.27亿吨,同比增长9.1%。在年初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并付之实施的利好政策下,2009年除少数月份由于成品油价格因各种原因未调整到位而出现政策性亏损外,全年全行业总体实现了扭亏为盈。

2009年我国共建成福建、独山子、天津、沈阳4套乙烯装置,新增产能273万吨/年,年底全国乙烯产能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达到1269.9万吨/年,稳居世界第二位,与中东一起成为世界乙烯工业建设的热点地区。当年,我国乙烯产量上半年同比降,下半年同比升,走出了一波“V”字型变化过程,年底已大致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全年乙烯产量约1048万吨,同比增加2.3%,一举扭转了2008年产量下降的局面。2009年,外资权益乙烯产能已达205万吨/年,占我国乙烯产能的16.1%。

原油生产平稳发展

2009年,我国石油生产克服市场需求一度疲软带来的冲击走出了一条先降后升的轨迹。全年石油产量估计在1.9亿吨左右,与上年大致持平。海上石油产量延续了近年来一直稳步增长的势头,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6.7%升至11%。在2009年我国重大产能建设的20个以上项目中,除西部地区项目外,其余项目主要集中在渤海和南海海域。我国西部油田在“稳住东部,开发西部,发展海上”的方针指导下继续快速发展和崛起。2009年,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田生产油气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达3006万吨,超过胜利油田跃居成为我国第二大油气田,也成为近10年来我国油气产量增长最快的油田。这标志着我国西部油气接续取得重大突破,西部油田正在迅速崛起。

2009年是国内油气管道建设迅速推进,成为又一个建设高峰年。当年,我国最长的成品油管道、我国中部成品油运输的大动脉——中石油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全线贯通。中石化加工原油近半实现管输,并实现了北起河北曹妃甸,南至浙江册子岛、大榭岛全长3000公里的中石化东部原油管网的全网连通。中海油陆上成品油管道建设取得进展,惠州-东莞-立沙成品油管道正式打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建成投产了延炼-西安成品油管道。年底,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建成投运,并与中国-中亚输气管线成功对接连通。还有一大批油气管道在建设中。

由“保供”到“保市”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成品油市场由供需偏紧转为供应充裕。2009年前10个月国内成品油产量1.87亿吨,而表观消费量只有1.82亿吨,产量超过消费量约500万吨。估计全年国内成品油产量超过消费量500多万吨,市场总体处于供略大于求的状态。受此影响,2009年我国油品出口有所增加,柴油由上年的净进口转为净出口,净出口量超过200万吨。

2009年由于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导致销售不畅,库存上升,产运销矛盾显现。这迫使国有大石油石化公司的生产运行由原来的“保供”转为“保市”,企业的经营模式也由资源驱动转为市场驱动,努力促销和大力发展加油站的非油服务成为全年国内成品油销售企业的工作重心。

2009年国内各主要成品油的需求情况首次出现了各异的表现。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破1300万辆,比2008年猛增四成以上,使得国内汽油需求增长较快,估计全年汽油表观消费量达6700多万吨,同比增长约5.6%。但由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导致柴油需求在前8个月累计增速始终为负,估计全年柴油表观消费量1.39亿吨,同比仅增长0.1%,与上年大致持平。煤油在国内外经济逐步回暖的带动下,在我国航空运输业呈现强劲反弹的利好形势的促进下,需求有大幅增长,估计全年需求量达1500多万吨,同比增长17%左右。由于柴油需求增长明显慢于汽油,2009年消费柴汽比有所下降,为2.07,低于近几年2.2的平均水平。

能源安全战略重大进展

2009年是我国抓住机遇,积极推进能源安全战略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一年来,我国领导人对中东、中亚、非洲、南美等资源国家出访达21人次,共签署能源领域合作协议11项,比2008年增长1倍。在政府主导下,共签“贷款换石油”等重大合作项目多项,资金累计达600多亿美元,每年可获得7500万吨原油保障,相当于2008年石油进口总量的42%。同时,中俄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三大陆上油气战略通道在年内正式开建或顺利投产,使我国海上加三大陆上通道的多元化油气供应渠道首次露出端倪,将对未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建设进展顺利。第一期国家战略石油储备2009年已以每桶58美元的成本完成储油,储量按2008年国内石油消费水平计,相当于全国13~14天的石油用量。同时,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第二期工程已规划完毕,总库容2680万立方米,2009年部分项目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中。企业商业石油储备建设在国家支持下也取得明显进展,国内石油企业已建立了约3亿桶的商业原油储备能力,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分别占50%和40%。

“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9年是中国企业海外油气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2009年我国企业海外油气作业产量突破1.1亿吨,权益产量约5500万吨。同时,中国企业在全球油气并购市场频频出手,成为最大买家之一。据统计,2009年中国公司共宣布13起收购,成功11起,交易金额近160亿美元,是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油气并购最多的一年。其中包括中石化收购Addax石油公司,中海油和中石化收购安哥拉3个区块的部分股权,中石油成功进行了新加坡石油公司和日本大阪炼厂股权收购等。除三大公司外,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购买了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约11%的全球存托凭证和俄罗斯石油公司诺贝鲁45%的股权,民营企业新疆广汇集团收购了哈萨克斯坦TBM公司49%的股权并与后者共同开发哈东部斋桑地区的油气区块。

2009年也是中国企业开展海外自主投标和大笔LNG购销活动与“请进来”合资合作取得显著成果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别在伊拉克和伊朗的招标项目中中标包括伊拉克鲁迈拉大油田作业权在内的几个重大项目,为今后海外油气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与埃克森美孚等大公司签署了多项大笔LNG长期购销协议。中国石油与雪佛龙公司签署了我国最大的陆上上游合作项目川东罗家寨气田开发协议,并已开工。

“气荒”凸显供求矛盾

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但国内天然气消费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预计全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可达890亿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长11%,在国内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2.4%增加至4.2%。200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结构进一步向多元化、合理化方向转变,城市天然气和发电用气所占比重继续增长,工业部门和化工用气继续下降。

随着2009年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通气,福建莆田和上海洋山LNG接收站建成投产使全国已建成LNG接收站接收能力达930万吨(估计2009年LNG进口量将超过500万吨),加上国内几大公司供气能力与供气管网的形成,中国天然气国内国外多气源供应格局已初步形成。

2009年11月以来,我国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天然气需求大幅攀升,使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气荒”现象。“气荒”的出现,有城市燃气居民用户发展过快与天然气生产商供应能力不匹配的原因,有储气调峰设施建设滞后的原因,也有因天然气价格偏低造成用气项目盲目上马的原因。它反映出我国天然气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中,相关的管理体制、价格机制、供应侧与需求侧的管理、应付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准备等均尚未完善,亟待改进提高。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

2009年元旦起,我国开始实施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这是国家抓住国际油价大幅回落和国内汽柴油价格大幅下调的有利时机,顺势推出的成品油价格、燃油税和交通收费等三项重大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在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的一年中,国内成品油价格根据新办法和国际原油价格变化情况进行了八次调整,五升三降。新的定价机制及其管理办法使国内炼油行业一举扭转了多年连续亏损的局面,对国内炼油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国内石油供应,促进能源合理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新机制和办法在实行中也暴露出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一是价格调整仍有很大不确定性,出现了调整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二是定价机制由模糊到清晰,市场预期和投机行为也随之放大,给投机留下较大空间;三是对今后油价攀升至80美元/桶以上乃至高于130美元/桶时如何定价不太明确,也给未来高油价下国内炼油企业的经营运作带来较大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