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推进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已成为贯穿“十三五”时期的工作主线,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占有重要分量。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去产能”,已被中央政府提到史无前例的高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也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堪忧的背景下,转型难以一蹴而就,而且必然会引起阵痛。中国上一次经历类似的供给过剩情况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供给产能明显大于国内需求,但是全球需求量仍然坚挺。今时已不同往日:进出口总额为中国GDP的贡献率已从2006年的15.2%降至2014年的1.7%。鉴于情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凯恩斯主义的需求侧支出虽有助于克服短期内需求下降的问题,但是中国政府所推行的供给侧改革政策将会更加行之有效。 通过彻底改革,将中国转型为内需、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需求推动的经济体是必要的。但是,仅清除落后产业,或通过协同降低成本还远远不够。中国必须不可避免地升级增长模式,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在刚刚结束的“两会”期间,从黑龙江到河北,从辽宁到贵州,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代表委员们在“两会”期间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同一个“痛苦”话题: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升级问题。在这种“痛苦”的背后,是近年来钢铁、煤炭、石油、水泥等曾经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愈发受到资源枯竭、产能过剩等因素制约的现实。中国共有100多座资源型城市,其中大量面临着经济总体下行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压力,民生就业也受到影响,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在此关键时点,更需要思考的是,在“去产能”之外,具体情况不同的资源型地区究竟该造何种类型的“血”,向何处转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钢铁、煤炭、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中集中了大量的国企。地方政府与产能过剩行业地方国企之间在人员、资金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必将影响其判断的客观性。因此,供给侧改革更多的是要理顺和完善市场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给侧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并在中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动态维持供需平衡。事实上,由于经济的循环发展,产能过剩问题常常定期发生在世界许多地区,甚至是像欧美这样的成熟市场经济体。在上世纪80年代初,德国政府为了应对体制性和结构性问题,就曾将经济政策转向供给侧。在德国的供给侧改革进程中,如何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进行引导呢? 以德国西部鲁尔地区为例。鲁尔地区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鲁尔地区对德国的经济恢复和起飞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一度,鲁尔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40%。但是,随着德国南部巴伐利亚等新兴工业中心依靠汽车、微电子、电讯等行业兴起后,鲁尔地区以煤钢为基础的传统产业不断衰落,面临着大批工人失业、大量污染源需要治理的尴尬境地。 当时,科尔政府上台后提出了“多市场、少国家”的偏向供给侧的经济政策,整顿财政、帮助企业控制劳动力、能耗等成本的增长、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以保证币值稳定。落实到鲁尔地区,则把“经济、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作为经济结构的指导思想,把过去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传统产业和生产方式转变到以生态为优先、有利于生态和生产协调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新型生产方式上来,促使结构调整、生态保护与居民就业同步发展。鲁尔地区积极推行新的产业政策,及时关闭已陷入困境的煤、钢等企业,大力发展环保、园林、建筑、贸易、金融、服务等新型产业。 鲁尔地区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巨额投资,其资金来源比较广泛,有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市政府的专项资金,也有欧盟的资金,还有许多私人投资。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建工业园区的初期,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是相辅相成的,政府投资1亿马克,就可以吸引5—10亿马克的私人投资。为了更好地促进结构转换,北威州在经济结构转换初期就建立了“地产基金”,即州政府(象征性地)买下已被废弃的厂房、矿山和污染地,经过翻新改造后,再出租或出售给私人公司,以建立科技创新中心或发展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或建立科研中心,所得收入再投入到新的项目中去,滚动发展,这一办法既可获得资金,又有利于发展新兴产业和增加新的就业岗位,一举多得。 鲁尔地区还非常重视产研结合,从多特蒙特到杜依斯堡逐步有计划地形成一条“科技之路”,将鲁尔地区的经济中心与科研中心结合起来,加快科研成果的实际运用,并在大型企业中保证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企业的创新活力。 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是经济转型换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德国研究与创新专家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德国双轨职业培训体系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基础。鲁尔地区实行“双轨制”的职业培训,即企业中的实践培训和职业学校的理论培训相结合,提升人员素质,以保证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通过领先科技进步,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结构调整,将老工业区改造成新工业区,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鲁尔地区为了将结构政策与劳动力市场政策结合,扩大就业,充分调动地区和社会各界研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组成“圆桌会议”进行协调合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劳动力市场,以劳动力市场政策促进结构转型。 德国的供给侧改革期间,德国的国家支出比例、财政赤字、新债务减少,经济实现稳定增长,通货膨胀温和,贸易顺差逐年增加,出口和净出口跃居世界第一位,马克成为欧洲货币体系的“定锚货币”和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德国经济在供给侧改革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其经验对我们有极强的借鉴意义。我们相信,当前的改革阵痛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经阶段,将为日后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健发展和中国企业的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转载自@新浪财经,作者刘文波为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