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伊始,却不见商品市场“虎虎生威”,期锌作为去年市场的“黑马”品种,自年初最高点22600元/吨下跌约20%,转而成为有色金属中最弱品种。与此同时,沪锌成交量也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市场关注度和活跃度稳步提升。展望后市,笔者认为从金融属性与商品属性两个层面来看,锌市均存在着众多利空因素,锌价易跌难涨。 经济指标好转引发流动性紧缩忧虑 毫无疑问,新年第一个月是名副其实的“政策月”,央行密集的货币政策调控措施频频出台让市场情绪大为不安。纵观月内的政策性质,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由紧至松的过程——1月12日,央行意外宣布将上提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6%,虽然在年关时间窗口市场已经通过央票发行利率的提升及加大资金回笼力度感受到了紧缩的倾向,但此次该强力措施的出台时间点还是因为大幅提早于预期而出乎人们意外;1月26日,一年期央票发行量缩至100亿元,参考收益率较前周持平,流动性紧缩预期有所缓解,但市场反应似乎仍然对流动性收紧趋向十分坚定,国内商品市场普遍下跌。究其原因,经济数据的转好是引发长期性收紧预期的主要原因。美国1月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和采购经理人指数分别为74.4和61.5,皆超过此前市场预估的73和57.5,而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则达到了55.8,已经连续11个月位于50以上。这些经济先行指标的持续性转好提升了通胀预期,引发了市场对流动性将被调控的忧虑。另一方面,央行当前暂缓紧缩的倾向可看作是春节前为保持适度充裕流动性的短暂需要,这将难以改变今年总体政策偏紧的基本定性。 全球精锌供应过剩局面料将持续且扩大 随着去年锌价从底部大幅反弹,国内外的冶炼产能重启力度不断加大,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精炼锌供大于求的过剩程度。从全球锌市供需平衡来看,自2007年全球锌矿产量达到历史高峰值以来,国际市场上的精锌便由短缺转变为过剩,且程度不断加大。综合来看,导致市场出现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国家的需求萎靡,除去中国显著的表观需求增长16.9%以外,全球精锌消费总体降低7.1%。因此,随着产能的大量释放及消费增速未及预期,国际锌市供大于求的局面料将延续并扩大,这将对锌价形成压制。 美元指数走强令沪锌上行动能缺乏 美元指数从去年12月初开始反弹,在商品因各自基本面不同而涨跌互现后,其渐渐对商品价格形成明显的抑制作用。从1月中旬至今,美元指数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当前已近逼近80重要关口。笔者认为,美元指数可以看成是一个中介指标来反映宏观经济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而期锌又因其有色金属的金融属性,这层影响力又显得十分直接和重要。除了美国经济数据良好提升加息预期以外,当前东南亚等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皆出现了经济政策收紧形势,如因加息政策而使本国货币升值,那将对这些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的国家造成打击,因此,政府的汇率平衡将进一步提振美元走势。从技术形态看,美元指数短期触及80将成定局,就期锌去年与美元指数年度相关性高达-0.82来看,锌价在美元强势形态下上行动能是不足的。 金融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博弈 就精炼锌的下端消费来看,镀锌板的消费增长带来了期锌商品属性层面的推动力。去年国内镀锌板消费量创下历年最高纪录。据世界金属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11月份国内累积消费量近448.5万吨,比上年同期的369.5万吨水平提高22%,这主要收益于汽车业和建筑业的兴盛。但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这两大行业受到宏观经济调控影响巨大,也因此连带起了期锌的金融属性和商品属性。在整个市场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产业通过资金链纽带传导实体运作后,经营活动的规模和效益将受到一定影响,在去年国内汽车业创出产销皆超过1350万辆、成为“双世界第一”的历史性突破后,在国内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6.1%、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2.1%后,料想今年该两大行业的发展前景将逊色于去年。商品属性在金融属性的强烈干预下将失去主要影响地位。去年随着锌库存和价格的同向上升已经让市场认识到金融属性的作用力,而另一方面国内外高企的库存也是市场供需格局失衡的一个表现,即使期锌有朝一日回归自身基本面,价格也将遇到来自商品属性层面的阻力。 综上所述,期锌价格在金融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博弈中,无论是在两种属性共同作用之下,还是在两种属性轮动作用之下,市场皆存在众多利空因素。因此,笔者看淡后市期锌的表现,投资者可适时逢逢高抛空,下方目标位在15700元/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