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5月5日今年国内临储玉米首拍以“火爆”成交结束后,5月9日我国2014年临储玉米中储粮包干销售竞拍专场年内首次启动,与上周类似,市场成交情况依然“喜人”,最高成交价格溢价达到300元/吨,且获得了百分之百成交的好成绩。从目前现货市场行情表现来看,临储玉米拍卖的启动虽然也验证了国家“不打压市场”的原则,除大部分地区玉米价格保持相对平稳外,北方港口玉米价格甚至逆势上扬,幅度在20-30元/吨不等,但目前东北港口玉米价格却出现了上行乏力的迹象,玉米期价更是连续第二日下跌,因此后续拍卖能否持续逆势也同样引人担忧。具体分析如下: 2014年玉米首拍成交“喜人” 5月9日我国2014年临储玉米中储粮包干销售竞拍启动,由于2014年玉米也是今年首拍,并且生产年份晚于上周的2012年和2013年产,因此市场关注度极高。从成交结果来看也是相当的“喜人”,其中本次中储粮计划包干销售2014年产跨省移库玉米85.95万吨,全部成交,三等玉米起拍价为1500元/吨,等级价差40元/吨,成交最低价1500元/吨,最高价1830元/吨,平均成交价1673元/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产跨省移库玉米总量约300万吨,去年成交量为219万吨,5月9日拍卖的玉米基本是最后一批2014年产跨省移库玉米,加之2015年以后产玉米没有跨省移库,这导致当日成交火爆。分省份来看,天津、河北及四川等地成交均价在1524-1568元/吨,成交溢价不高,但湖南、广西、安徽及江西等地成交均价分别在1740元/吨、1721元/吨、1713元/吨和1700元/吨,成交溢价明显。从成交均价推算,考虑到30元/吨的出库费、50元/吨左右的升贴水以及50元/吨左右的运费,拍卖玉米到厂成本估计和现货玉米差别不大,部分还能低于现货,显而易见,此次拍卖对于现货价格也未起到打压作用,反倒提振了区域市场价格。 玉米期现货价格表现不一 临储玉米拍卖启动后,国内玉米期现货市场表现各有不同,从期货市场表现来看:5月9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主力1709合约收盘1628元/吨,下跌16元/吨,跌幅0.97%;淀粉期货主力1709合约收盘1948元/吨,下跌24元/吨,跌幅1.22%,尽管当日中储粮临储玉米拍卖火爆对市场利多,但后期东北临储玉米拍卖压力仍然较大,对交易心理层面影响不容小视。 从现货市场表现来看,东北及华北主产区玉米价格相对平稳,北方港口价格出现上扬,截止5月8日,锦州港15%水分以内、霉变2%以内烘干玉米贸易商收购价1660元/吨,理论平仓价1700-1710元/吨,比上周五上涨20-30元/吨;鲅鱼圈港口贸易商收购价1630-1640元/吨,理论平仓价1670-1680元/吨,比上周五上涨20元/吨,在临近临储拍卖时,北方港口贸易商一度停止现货收购,观望态度强烈。上周临储拍卖开始后,许多贸易商参与临储拍卖,导致拍卖成交火爆,这也提振了港口贸易商的现货收购积极性,加之东北产区基层余粮见底,北方港口玉米集港量有限,价格仍然受到较强支撑。 后续拍卖高成交率难持续 与去年相比,今年临储玉米拍卖之初与去年共同之处就是临储玉米拍卖均于5月份启动,此时市场新季玉米可供货源因政策缘故可供数量有限,区域供应出现紧张,因此我们一直认为当前临储玉米成交形势火爆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一旦临储玉米成交后陆续出库,现货市场供应紧张形势将会缓和,高成交率恐难以长期维系。今年与去年不同之处就在于:今年玉米拍卖投放量较去年明显增加,去年(2016年)是5月27日定向销售首次拍卖,在7月中旬之前是维持一周一拍,而今年拍卖第二周就增加到3次拍卖,超期玉米定向销售、分贷分还、包干销售同时进行。 从去年的投放量来看,今年的玉米投放量有望一周增加到800万吨,但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后期的玉米投放量只会多不会减。此外,从需求方反映来看,目前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目前仍然以收购市场粮为主,参与2012年超期玉米竞拍的企业很少,多数是本地贸易商拍卖为主,因质量较差,企业对玉米的可用率存在疑问,2013年的分贷分还玉米拍卖,东北地区也以贸易商成交居多,因农户余粮见底,多数贸易商有补库需求,首次拍卖给贸易商带来机会,推动拍卖高成交率。 目前南方饲料企业多数消耗玉米库存,加之短期内“封堵”住进口的可能性不大,饲料企业用粮心态平稳,在保证原料安全库存前提下,近期南方饲企玉米库存较前期已经有所下降。考虑到南方按最高成交价格1830元/吨计算,出库成本逼近1900元/吨,略高于当地市场,且不少品质不及新粮,最终用于掺兑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目前这种临储玉米拍卖成交价格逆势上扬的现象不可持续。 总的来看,虽说今年我国临储玉米首拍成交火爆几乎是去年的翻版,但在本周2014年临储玉米投放,同时2013年临储玉米投放增加50万吨的情况下,拍卖利空是否就此消化,我们认为短期坚挺,长期未必(尤其是我国进口谷物正源源不断的涌入的背景下),因此对此“火爆“成交情况我们仍应理性看待。后期随着拍卖的常态化,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高成交率恐难以长期维系,同时拍卖成交或将随之向底价成交靠拢。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