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中国原油期货:箭在弦上 蓄势待发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7-05-12 18:02:42 来源:七禾网

自2012年4月,原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将在年内推出继美国、英国后的第三个全球性石油期货市场,以争夺石油定价权”开始,至今已有5年之久,我国首个面向全球市场投资者的商品期货交易品种原油期货终在昨晚再获进展。11日晚,上海期货交易所旗下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对外发布交易中心交易规则及11个相关的业务细则,标志着全球第一大宗商品的“中国版”期货交易再进一步。



原油期货年内有望推出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能源中心将按照业务规则积极稳妥地完成各项上市准备工作,争取年内推出原油期货。


那么,投资者参与原油期货交易需要注意什么呢?七禾网小编通过阅读原油期货的标准合约为您做了如下梳理:


1、法人客户需具备不少于10个交易日、10笔以上的境内期货仿真交易成交记录。申请交易编码前5个工作日保证金账户可用资金余额均不低于100万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2、自然人客户申请交易编码前账户可用资金则应不低于50万元;


3、原油期货的交易单位为1000桶/手,最小变动价位 0.1元(人民币)/桶;


4、涨跌停板幅度不超过上一交易日结算价±4%;


5、合约交割月份为最近1-12个月连续月份及随后八个季月;


6、最后交易日为交割月份前第一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7、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


8、撮合成交价等于买入价、卖出价和前一成交价三者中居中的一个价格。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标准合约


此外,原油期货交易、资金进出实现境内市场与全球市场的融通。一方面充分利用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等金融创新政策,原油期货以人民币计价,接受外汇作为保证金使用;另一方面也为境外投资者提供直接和间接的交易方式,方便境外投资者参与原油期货交易,同时明确能源中心的中央对手方地位,确保市场平稳运行。


原油期货推出的重大战略意义


我国作为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但目前国内原油与成品油定价不得不被动、单向依赖境外市场价格,使得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和油价波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巨大。我国推出原油期货将有利于形成反映中国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的基准价格体系,通过市场优化石油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此外,还能与欧美交易市场形成一个连续24小时交易的风险对冲机制,方便全球投资者有效和及时完成价格风险管理,保障亚太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提高我国影响力和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


国际石油市场的标杆原油价格来自纽约和伦敦等国际主要石油交易所,其原油价格无法反映我国自身原油供需,对国际油价只能被动接受。国际原油价格的频繁剧烈波动给国内石油石化企业带来了巨大风险,一方面,我国进口油价受制于人,在国际原油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国际原油市场秩序混乱,经常出现惜售、市场投机等现象。


我国建立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可以将国内原油需求因素融入到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波动中并通过国内外市场的套利机制以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在有效控制市场投机因素的前提下,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可以集中反映国内能源需求,并与新加坡、日本原油期货市场形成集团效应挤去国际原油价格中的投机泡沫,使原油价格更加理性。


(二)为国内石油石化企业提供保值避险手段


原油期货市场中的套期保值功能是通过适当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锁定石油价格波动的范围,为企业经营创造一个石油价格稳定的环境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平稳运行,国外企业拥有石油套期保值和价格制定优先权,能够进行套期保值,锁定成本或利润。


随着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业务的深入,对石油价格管理风险需求日益迫切,但是受相关政策和政府管制等因素限制,除中石油、中石化等几家企业外国内大部分石油石化企业不能参与国际原油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和避险,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被动地位。


发展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可以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国内更多的石油石化企业还可进行套期保值运作,一方面更好的反映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能够避免过多的投机性风险,提升国内石油企业应对石油价格大幅频繁波动风险的能力,为国内市场提供稳定的原油供应。


(三)有利于形成完善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成品油定价都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其定价机制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又考虑其国内市场供求、生产成本和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


当前我国成品油定价实行由政府制订指导价,该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简单的与国外市场价格接轨,忽略了国内市场所特有的消费习惯、消费结构,难以反映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真实供求状况。二是调价时间上的滞后性,油价调整的滞后性使得其与国内实际状况很难一致。


建立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形成反映国内原油供求状况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可以促使政府放开成品油价格控制,形成符合国情的油价。如果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期货挂钩并按每日调整,就可以对当前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形成倒逼。建立我国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吸收国内外石油上下游厂商积极参与,形成市场化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我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就获得了相应的话语权。


(四)有利于建立我国原油战略储备


原油战略储备作为稳定原油供求关系的重要环节,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发达国家普遍建立战略原油储备体系,例如日本的原油战略储备最高为169天;美国的战略原油储备最高为118天。


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我国的石油需求急剧增加,战略石油储备对于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在凸显。我国要借助原油期货市场筹集巨额资金,建立并维护自己的原油战略储备体系,一方面通过“保税交割”上市原油期货,利用国际资金帮助我国储备原油,在我国建立交割仓库以储存原油,以形成战略石油的社会储备;另一方面通过期货市场中的期货保证金制度帮助企业建立起稳定的远期供销关系,减少企业的原油现货库存,补充原油战略储备量。


专家分析认为,国际油价走势存在波动但大幅上涨可能性较小。在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加剧的背景下,应抓住机遇加速推进我国战略原油储备工作,适时加快原油期货上市步伐,提高国际原油定价话语权。短期来看,加快原油战略储备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此外,要尽快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效率。从长期看,一方面要进一步丰富我国原油进口结构,避免对中东原油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要有序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减少化石能源使用。


原油期货对中国能源战略重大利好


亿信伟业首席顾问江明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原油作为国内第一个国际化品种,对国内期货市场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此外,中国作为一个原油进口大国,建立和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有利于完善国际原油定价机制,形成中国乃至亚洲价格,这对中国能源战略是重大利好和实际影响。 ”


原油期货能有效配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上海石油产品贸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吴君表示:“原油期货系列业务规则获批恰逢其时,意义重大。首先,中国需要安全稳定的原油供应。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17年一季度中国原油进口突破了一亿吨大关,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其次,推动国内石油流通体制改革需要市场定价机制,原油期货的推出有助于实现油价的完全市场定价。第三,配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特色”的期市或制约原油期货发展


卓创资讯分析师高健则认为尽管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原油产销国,推出原油期货并不冒失,但与纽约和伦敦两大原油期货相比,中国原油市场的相对封闭、期货市场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及政策法规的相对不完善等,都将制约中国原油期货的发展。至于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品种以及争夺原油定价权等宏伟目标,不可操之过急,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国内原油市场化与原油期货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附:中国原油期货大事记


2004年8月25日,中国第一个与原油相关的能源期货品种燃料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


2012年1月6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稳妥推出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和相关金融衍生产品。


2012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向国务院上报《关于开展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建设筹备工作的请示》。


2012年12月1日,新修订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符合规定条件的境外机构,可以在期货交易所从事特定品种的期货交易,这为境外投资者进入交易所进行原油期货交易预留了空间。


2013年11月22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原油期货的推出上市渐近。


2014年12月12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其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原油期货上市工作步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2016年6月2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能源交易中心正式公布交易原油期货的各项外部配套措施,标志着原油期货的上市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2017年5月11日,上海期货交易所网站发布《关于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布原油期货业务规则的通知》,将积极支持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年内推出原油期货。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