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眼下全球化在全世界各地的口碑褒贬不一,其中美国特朗普政府总是将其同经济恶化现象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所谓的“全球化引发失业潮”。事实上特朗普政府已经在各种场合尽可能的揭露全球化对美国经济战略的负面影响,不过这盘“如意算盘”必定是要落空的,因为全球化的不良效应被过度夸大了。 著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近日推出了一份最新调查报告。该研究机构以具备前瞻性的贸易视角而在业内著称,因此其理所当然的对全球化持赞成态度。 上述报告名为《美国因全球化而付出的代价:聚焦于劳动力成本的新观点》(“The Payoff to America from Globalization: A Fresh Look with a Focus on Costs to Workers”),全文分为三大重点。 首先,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贸易活动持续帮助美国人在实质上提高生活水平。 报告预计单是贸易活动就为美国经济创造(年化)2.1万亿美元经济价值,这一金额相当于2016年美国经济总量(18.5万亿美元)的11%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所生产和消费的所有物品中有超过十分之一来自贸易活动所积累产生的利益。 事实上美国人通过多种形式享受到了贸易活动所带来的益处。比如从他国进口比美国更便宜的产品,包括衣服、鞋子和消费者电子产品等等。贸易活动尤其可以给予那些将预算更多花在工厂成品的较低收入家庭以援助,值得一提的是工厂成品价格一直处于急剧下滑的状态。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和技术可以迫使美国企业降低成本以及改善可靠性。汽车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日本丰田,美国通用汽车的产品质量得以提高。出口还可以有效创造就业并扩大美国企业的规模经济。 其次,在一个拥有1.6亿劳动力的就业市场中,贸易活动所引发的失业处于较为温和的状态。 近几年来,美国经济每月创造大约200000个就业岗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显示从2001年至2016年,美国进口贸易每年引发的就业岗位流失量为312500个,而由于没有考虑出口因素,实际上就业市场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要更小。事实上,同期内出口贸易每年为美国创造了156250个就业岗位,填补了岗位流失岗位的一半。 上述陈述并不意味着失业在美国并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失业对部分劳动者和社区造成了显著的伤害。美国劳工部对2013至2015年间失业劳动力的研究显示,直至2016年年初上述人群中只有三分之二被重新雇佣,而在这些再就业的劳动者中,有将近一半人的薪水要低于前一份工作。研究结果还显示,贸易活动在美国人所有的失业原因中只占很小部分(不超过10%),其余因素包括自动化、技术陈旧和经济衰退。 第三,贸易扩大化所产生的“利”要远远大于裁员(裁员成本包括失去报酬以及持续长期的失业状态)的“弊”。 上述研究结果预测,自2003年以来“利”与“弊”的比例为5比1。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测算起点,那么上述比例则扩大为50比1。在战后的第一个十年之中,尽管存在贸易保护主义,但人们还是可以从自由贸易(降低关税和打破配额制)中较为容易的获得利益。 上述研究报告的作者认为更大程度的贸易自由化是可能实现的,其还将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制成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平均关税为5.6%,服务业则成为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照顾对象。不过事实证明更大程度的贸易自由化是不可能的,特朗普政府的行为就与贸易自由背道而驰。特朗普上任后便下令推出前任奥巴马苦心谈判的TPP协定,同时他还决定向加拿大的木材产品征收重税。 贸易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可以显现,单单一年时间所产生的效益是非常小的,更何况要惠及数百万消费者更加不可能。正如已故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奥尔森所指出的,失业所产生的痛苦高度集中化。失去工作机会的劳动者们站在已经关停的工厂大门前百感交集,而其他人能给予他们的也只剩同情。 从政治角度去看,全球化将一切问题都归咎于国外。外国人以及他们所出口的商品、所获得的补贴以及汇率等等都是“恶棍”。美国人都是受害者,而鲜有人会质疑特朗普发现反全球化处于难以企及的高度,由此在贸易政策领域便产生这样的矛盾局面——好的政策总是对应坏的经济,反之亦然。 美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地位也从侧面印证了美元成为全球主要货币的事实。外国对美元的需求刺激了美元汇率的升高,由此也使得美国出口成本更高,而进口成本更低。 我们撤销全球化对贸易产生的影响,因为已经形成并且发挥作用的技术(比如集装箱化、光纤电缆、航空货运、互联网)是不可能被废除的,尝试废除只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政府出台保护主义政策或将降低经济增长的动能,因为企业如果不知道他们能在哪和如何销售产品,他们便会推迟新的投资计划。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