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央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决定同意开展债券通。目前暂时决定开通“北向通”,待积累一定操作经验和风险防范技术之后,再稳步开通“南向通”。 债券通开通是我国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又一金融改革与开放中的重大金融事件,对提升我国债券市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及增强我国金融业应对风险的能力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正如媒体披露,推动债券通具有三个积极意义:一是通过债券通连接起中国内地与多个不同经济体市场与投资者,进一步强化香港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中的桥头堡地位,有利于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二是有利于加强内地和香港合作,促进两地在监管执法合作、投资者保护、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紧密沟通、加强协调,实现双赢甚至多赢效果;三是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丰富境外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增强投资者信心,有利于在开放环境下更好地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诚然,债券通的这些积极意义显然易见,也不可否认,但笔者认为开通债券通的真实用意或作用远非如此,其背后其实有着更值得让人弄清楚的动机和目的。据笔者观察分析,债券通开通不仅是打造香港与内地同呼吸共患难的金融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也是应对国际金融资本起伏动荡冲击的现实需要,更是应对美联储动辄加息带来的金融伤害和恐惧的需要。因而,可理解为,通过香港作为跳板,营造两地融为一体的债券命运共同体,增强两地金融弹性,从容应对美联储及其他资本波谲云诡的冲击,已成当务之急。因而,也可将债券通理解为,在资本市场上通过打造沪港通、深港通,为防范资本市场动荡与风险加装了一道安全防范门,今天又通过债券市场为银行债券市场提供了一张防范金融风险的巨大“海绵床”;更可预测,未来香港与内地金融监管当局还有可能在企业债券市场和其他金融领域建立新的金融合作框架,共同应对当前复杂多变、动荡不定的金融局势。 再从当前现实看,债券通其实具有类沪港通、深港通的功能,因为港元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对中国内地来说是一个极好的金融“避风港”。一方面,目前债券通开通单一的“北向通”,主要通过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较高信誉及其较高收益回报率,增强中国银行业债券市场对境外资金的吸引力。近年,随着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债券市场发展成效显著,人民币债券资产的吸引力不断上升。彭博、花旗等国际债券指数提供商先后宣布将把中国债券市场纳入其旗下债券指数,表明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投资内地债券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强。显然,通过债券通基础设施机构之间合作互联,可使境外投资者更加便捷地投资内地债券市场、配置人民币资产和进行相关风险管理,从而抵销未来美联储可能反复加息对中国资本外流造成的冲击。另一方面,除面临美联储未来多次加息冲击之外,全球主流央行货币政策都具有不确定性,但全球总体进入货币紧缩通道或紧缩周期,也就是说会加速资金回流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债券通顺利推出,且先“北向通”然后“南向通”,既能有效阻止国内资金外流,又能有效地分流那些流向美国和欧洲的资金,一定程度上缓和中国内地的资本外逃,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资金的流入。 此外,还应看到债券通开通,更加有利于夯实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基石,推动内地债券市场的更加稳定和繁荣,在利提升中国整体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为中国经济企稳回暖奠定坚定基础。因为“北向通”开通也将会大力推动内地债券市场的发展,也将有利于解决内地债券市场不规范、投资者理念不成熟等问题,减小内地债券市场与发达债券市场的差距,更增强中国债券市场的扩张力和容纳力,使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不断朝着国际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