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投资 >> 股市资讯

方星海:不允许利用创新规避监管 确保期市平稳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7-05-25 12:44:26 来源:证监会

下文为方星海副主席在第十四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的致辞:


尊敬的金兴明副秘书长,陈全训会长,李扬院长,各位嘉宾:


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十四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作为中国期货行业的年度盛会,见证了期货市场多年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推动业务创新和对外开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谨代表中国证监会对本届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加会议的各位嘉宾、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一是品种系列与衍生工具不断丰富。2016年以来,新增商品期权2个,现有上市期货期权品种已达到54个,包括商品期货46个、金融期货5个、商品期权2个、金融期权1个,基本覆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二是市场规模稳步增长、运行质量逐步提高。今年1至4月,我国期货市场继续保持活跃交易,日均持仓1455.66万手,同比增长9.71%;4月末市场资金总额4726.1亿元,同比增长7.06%。三是涵盖期货与期权、场内与场外、境内与境外的衍生品市场体系已初步构建。在各期货交易所不断丰富场内期货、期权交易工具的同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也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通过提供场外期权、远期等衍生工具,为企业提供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服务,“保险+期货”试点已取得良好效果。境外投资者通过其境内企业参与我国期货市场的积极性较高,外资企业在一些成熟期货品种上的持仓占比已超过10%。四是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功能进一步得到认可,期货市场价格已经成为宏观调控部门监测经济运行的重要参考和国内外贸易定价基准。期货市场监控中心根据我国商品期货价格信息编制的中国商品综合指数(CCCI)已经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出PPI和CPI的未来变化趋势,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判断经济形势提供了难得的重要参考。同时,期货与期权逐步成为企业经营发展所必需的风险管理工具,在服务“三农”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上看,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功能不断提升,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期货市场的运行质量,较之实体经济风险管理的需求还有许多不足。借今天论坛的机会,我着重谈谈如何通过市场创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看,我国期货市场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参与不够充分,市场功能有待提升。目前,我国规模以上企业有50多万家,但我国期货市场的产业客户仅有2万余户,大量企业尚未直接参与期货市场。2016年,我国期货市场持仓金额与GDP的比值约为1%,而美国为70%,我国期货市场持仓金额约为美国的千分之八。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能力远逊于发达市场,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而豆粕和白糖期权上市以来,日均成交分别为1.8万手和0.69万手,约为期货合约成交量的2.4%和2.49%;期权日均持仓6.06万手和2.77万手,约为期货合约的4.02%和5.16%,尚处于细心呵护的培育阶段,市场功能发挥还需假以时日。


二是多数品种存在近月合约不活跃,活跃合约不连续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和部分工业品期货活跃月份集中在1、5、9(或者10)三个月份,而且在临近交割月份基本处于不活跃状态,价格不连续。这给连续生产经营的企业开展套期保值操作带来较大的风险和交易成本。特别是对一些上下游企业直接利用期货价格进行基差贸易形成很大障碍。分析来看,活跃合约不连续主要缘于近月合约不活跃,而近月合约不活跃的根源在于期现货市场衔接不顺畅。这里有品种自身现货市场属性的原因,更有期货市场业务制度与现货市场不匹配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需求越发迫切,活跃合约不连续已明显影响到期货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是市场价格波动率较大,部分品种流动性较差,价格多次出现短时大幅波动。近年来,受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影响,在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化的大环境下,国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波动率上升,市场运行风险显著增加。各交易所在扩大期货品种涨跌停板幅度后,以停板价收市的情况仍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全市场主要商品期货短时大幅共振的情况。市场资金在大类资产之间快速转移,板块轮动的特征明显,流动性风险与外部冲击风险并存。此外,股指期货与国债期货市场总体流动性还不深,个别合约因错单或止损交易等原因,盘中一度触及停板。波动率大的市场不利于实体企业管理风险。


我们深知,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时间尚短,完善市场机制也非一日之功,但在难得的时代机遇面前,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快业务创新,不断优化市场功能,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持。为此,需要在业务和产品创新上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市场培育,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与专业机构的纽带作用,促进期现货市场更好衔接


我国期货市场基础还较薄弱。许多现货市场发育不够,这仍是制约期货市场发展的一个客观事实。大量有风险管理需求的上下游企业还没有参与期货市场。这既有期货市场培育不够充分的原因,也有这些企业缺乏资金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原因。如何令这些企业实现人不进场而风险管理需求进场,就需要我们积极推动市场模式的创新,鼓励龙头企业和专业机构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服务,并将由此汇聚的市场风险通过期货交易进行有效对冲。


以农产品为例,我们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有效地促进了现货生产和交易水平的提高。从农户角度而言,由于有了价格保险,种植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从而稳定了种植面积,促进了农户增产增收。从保险公司角度而言,由于其与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签订了场外期权协议,实现了价格风险的转移,也乐意积极为农户承保。而对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而言,其可以通过参与期货交易对冲价格风险,充分发挥自身的风险管理优势而实现盈利。三方利益通过合理的风险转移机制得到了较好平衡。


(二)积极推出更多产品和交易模式,丰富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


目前我会正加快推动原油期货上市工作,棉纱、纸浆上市已在积极准备当中,生猪、苹果、红枣等服务“三农“和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新品种上市也在研究推进。在豆粕、白糖期权平稳运行的前提下,我会将逐步扩大商品期权品种,继续推进股指期权上市准备。


我们还要抓紧完善现有交易机制。在金融期权和豆粕、白糖期权上已经引入了做市商机制。实践证明,专业做市商机构在缺乏流动性的期货品种上发挥了良好效果,市场流动性有了很大改善。目前各交易所正加紧研究在不活跃的期货合约上采用做市商交易制度,保证市场具备适当的流动性与稳定性,避免出现盘中价格瞬时异动。


(三)进一步优化市场参与者结构,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国内期货市场


国债期货自2013年上市以来,市场运行平稳,功能逐步显现。在2016年12月债市大幅波动、信用债卖出困难时期,国债期货作为债市风险管理工具,对维护我国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债期货参与者主要是证券公司与基金公司,商业银行作为国债市场的主体尚未参与,国债期货价格的权威性还不够强,市场流动性也还不够深,还不能全面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从国际市场看,商业银行是国债期货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我们正积极与有关部门研究推进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以满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保障我国金融市场安全平稳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在迅速加大。期货市场最应具有市场化、全球化特征,理应在改革开放中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我们已经确定原油、铁矿石作为特定品种试点引入境外投资者,目前正与相关部门一起积极研究完善有关税收政策,以实现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交易、交割税收政策的明确化、常态化。在金融市场加快开放的背景下,我们也在积极研究金融期货引入境外投资者的方案,为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提供良好的管理风险的场所。市场参与者的进一步优化将有助于波动率的下降。


(四)持续强化市场监管,确保市场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市场公平有序是市场功能有效发挥和效率不断提升的基础。证监会近期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期货交易所异常交易一线监管职能的指导意见》,修订了《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办法》,强化了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增加了监控中心对实控账户和资管产品集中统一穿透管理职能,进一步明确了期货公司风险管控与客户管理责任。我们积极倡导和推动业务创新,但绝不允许利用创新来规避监管,以创新之名,行自我服务、钱生钱之实,导致资产泡沫累积,徒增金融体系风险。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我们将始终保持零容忍,坚决予以严厉打击。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在刚刚结束“一带一路”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全世界描绘了“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这是人类进入新世纪后最宏大的新一轮全球化蓝图。在这个构想下,中国将主导自己全面的对外开放,包括道路、航路和管道等的对外互联互通;在这个构想下,中国将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幅增加经济增长新动能,大幅提升内需,大幅提高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在这前所未有的新一轮全球化中,包括期货市场在内的我国资本市场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我们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勤奋工作,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