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近期调整属于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主要由中国紧缩政策、美国金融机构改革和希腊财政问题所引发。目前系统性风险已集中爆发,市场做多的安全边际在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基本面状况仍旧不断得到改善。经济复苏渐行渐强、下游企业订单预增较大、行业重组大肆开展。 目前市场可能正在构筑宽幅震荡区间下沿,国内价格可能在50000-52000 元,LME 价格可能在6300-6500 美元之间。短期价格走势可能受到市场情绪和政策面持续打压较为反复。 市场评论 铜价自 1 月7 日以来持续调整,自1 月27 日开始加速,此轮调整的累计跌幅达到1195 美元,幅度为15.33%,给市场造成了较大的恐慌气氛,因此市场情绪开始变得悲观起来。 但此次调整并非是有色金属单独调整,原油、黄金、道指、农产品也跟随调整,因此此次调整诱因应属于系统性风险。 从调整幅度来看,也有强弱之分。有色金属表现最差、其次是农产品和原油、紧接着是黄金。由于欧美股市杠杆比以上大宗商品略低,因此不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有色金属表现最差则主要是由于09 年有色金属的累计涨幅是最大的,超过原油、农产品以及黄金等,如果承认市场是“强弱交替”的盘旋上升轨迹的话,则此轮调整幅度有色金属将持续大于其他大宗商品,有可能意味着此轮调整并未结束。 中国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引发对中国货币政策开始收紧的预期 年初以来,市场对中国政府调整货币政策的猜测就不断增多,尤其是在 2010 年1 月第一周市场传闻各家银行放贷超过6000 亿元的消息之后,引发了市场对于通胀的狂热预期,从而逼迫央行出手,于1 月12 日发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其实早在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之前,在央行1月7 日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已经有所动作,央行于1 月7 日发行的票据将3 个月期央票利率和91天正回购利率分别提高3 个基点和4 个基点,但市场的置若罔闻最终导致央行被迫出手,重拳出击。 在央行 1 月12 日发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之后,事前开始调整的有色金属和农产品继续快速调整,事前未进行调整的美股、原油和黄金也开始调整,从而导致市场产生了一轮共振,市场的情绪再度转为悲观。 但在市场快速下跌的时点,中国央行于 1 月底至今发行的2010 年第六、七、八、九期央票发行利率持续走稳,显示央行有可能在政策调整后进入暂时的观察期,预计后市央行收缩节奏仍会根据市场情况边走边看,保持通胀稳定,并坚决打压通胀高涨预期。 奥巴马提出对美金融机构的规模和交易方式作出限制 几乎与此同时,奥巴马提出对美金融机构监管进行改革,提倡限制金融机构的业务规模,并将传统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严格分开,试图恢复1930s 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此方案一出,引起美国市场一片哗然,商品、股市调整速度加速。 此次监管改革提出的背景则是 2009 年美金融机构利用政府救市的资金大量进行自营操作,赚取高风险利润据为己有,引起美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导致了此次事件的发生。事后据我们和国外投行的一些沟通,我们认为此次美国政府对金融监管机构的改革是有备而来,目前各大投行也已经收到了一些相关的操作细则,正在积极评估。但如果仅是对公司构架和股权结构的重新确定,应不会对原有头寸产生重大调整。 因此,我们更赞同外界评论的说法:美国政府和华尔街就像是现代版的“猫和老鼠”,两者不会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偶有言词争吵,但双方都不会去损害对方的核心利益,类似一场心存默契的公关游戏。或许最后的结果会像2008 年传出的原油持仓限制制度一样,雷声大但雨点却小。 希腊的财政危机使得欧元的吸引力下降,诱发美元不断上涨 在中国央行紧缩政策和美国提出金融监管改革之前,希腊的财政赤字问题一度成为外汇市场的焦点。迄今为止,已经导致欧元/美元从高点回落1000 多个基点。 虽然希腊的状况不容乐观,目前希腊的负债总额已经是GDP 的113%,且负债的流量每年还以12.7%的速度在增长,其财政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支撑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旅游和航运业到目前为止受金融危机影响并未复苏。同时,欧元区的其他国家,比如:爱尔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目前也属于高危国家。但是欧元区的核心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的财政状况较为良好,且可以通过向IMF 借款来帮助融资,因此希腊的问题导致欧元解散仍旧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因此欧元长期前景依然看好,但短期走势可能会受到其持续影响而反复。 欧美数据持续向好,经济复苏渐行渐强 近期公布的美国 ISM 制造业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09 年第四季GDP 增值以及消费者个人支出均大幅好于预期。欧洲、日本以及中国的制造业指数持续处于扩张期。继续巩固了经济复苏的预期,那么基本面对铜价的支撑力度会越来越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