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读书 >> 期货书籍推荐和摘录

日本式量化宽松将走向何方:安倍经济学的现在、过去与未来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7-06-02 14:16:21 来源:七禾网


亚马逊优惠购书  当当网优惠购书


内容简介


"大胆的金融政策" "灵活的财政政策" "刺激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日本国民对"安倍经济"三大支柱政策的期待现在正转向对能给未来带来希望的日本股市和汇市活力的期待。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大胆的金融政策"会带来长期利率的暴涨以及过度的通货膨胀,使所谓提薪最终无法惠及全民。


在这样的期待与忧虑交织中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安倍经济"?


本书中,锐意进取的经济学家将通过细致分析为您评述安倍经济3支利箭的现状及今后的走向。


作者简介


片冈刚士(Kataoka Goushi)


1972年生于爱知县。庆应大学研究生院商学研究科计量经济学专业硕士课程修了。三菱UFJ研究咨询公司(MURC)经济?社会政策部主任研究员。专业为应用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著有《日本"失去的20年"--―摆脱通货紧缩的经济政策》(藤原书店、2010、第四届河上肇奖获奖作品)、《再问日元将走向何方--从实证、历史角度审视日本经济》(筑摩新书、2012年)。


序言


序言安倍经济的冲击民众激烈反对下的民自两党政权更迭在2012年12月16日的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获得294席,公明党获得31席,而民主党仅获57席。自公两党所获议席总数为325席,超过了320席,即被参议院否决的法案要在众议院再次获得通过时所需要的议席数,可谓是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再来看看比例代表选举中的得票率。自民党的得票率是27.6%,与上次(2009年众议院选举)26.7%的得票率相比有小幅增加,但民主党的得票率从43.6%大幅下降到了16%。由此可见,不是民众积极支持自民党,而是民众对民主党的激烈反对才使得自民党在选举中大获全胜。此外,民主党的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区的得票率同时跌破60%,这是民主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后最低的投票率,也对选举结果产生了一定影响。 


为什么民众会如此激烈地反对民主党呢?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民主党没有兑现在2009年8月众议院选举中做出的竞选承诺,反而积极推行在当时承诺中没有提到的其他改革。 


例如,民主党在竞选中承诺发放儿童补贴,以各种形式进行收入再分配,而这些政策的实施需要充足的财政来源的支持。但是当前日本经济苦于通货紧缩,要开辟财政来源,就必须解决通货紧缩问题,实现经济的稳定及增长。然而民主党政权未能很好地做到保持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这两点。 


当然,这其中要考虑到“3?11”东日本大地震等意外因素的影响。然而,民主党政权未能充分利用灾后重建中的需求激活经济,也未能对日元升值和通货紧缩采取有效措施,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民主党政权未能通过推行预算项目甄别来确保最初设想的充足的财政来源,同时又面对必须实施收入再分配政策和灾后重建工作等局面,最后选择的是推行在竞选承诺中并未提到的增税政策。 


这意味着民主党政权不仅没有将日本经济做成更大的“蛋糕”,而且还意图将现有的蛋糕进行阶层间的收入再分配,这必然会产生摩擦。再者,参众两院的“扭曲国会”现象也使得政策难以按照预期推行,由此导致了本次政权更迭。 


支撑安倍经济的3支利箭在2012年11月14日举行的民自两党党首讨论中,时任首相的野田佳彦首度提及解散众议院,引起日本政坛一片哗然。 


就在此次党首讨论前不久,在2012年9月26日所举行的自民党党首选举中,安倍晋三刚刚重返党首宝座。不过在第1轮投票中,安倍获得的地方票数远不及石破茂,仅居第二。在国会议员的决胜轮投票中安倍才最终胜出,夺回了宝座。由此也可以看出,安倍绝非从一开始就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 


2006年9月,安倍在延续小泉纯一郎政权的形式下曾第1次组成安倍内阁,第1次安倍内阁提出“开放的保守主义”,推行以3%的实际GDP增长率为目标的新经济增长战略。然而,由于该战略未能提出具体政策以解决小泉政权遗留下来的通货紧缩问题,加上阁僚丑闻频出,使得安倍内阁在2007年的参议院选举中遭遇滑铁卢,再加上身体状况欠佳,安倍无奈选择了辞职。 


为重回首相宝座,安倍在众议院大选中打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王牌”,即摆脱通货紧缩的金融政策。安倍表示“将推行全新意义上的金融政策”,并宣称“将修改《日本银行法》列入讨论议程”。这是过去日本首相前所未有的发言,也使得当时日元迅速贬值,股价急剧上涨。 


2012年11月14日至本书执笔(2013年3月中旬)期间的外汇和股价动向显示,美元兑日元汇率贬值约20%,日经平均股指上涨约30%。 


现如今,我们所谓的“安倍经济”,尤其是安倍经济所内含的三大经济政策,即“大胆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刺激民间投资的”经济增长战略,不仅为股市和汇市带来了活力,也给我们带来了冲击与对未来的期待。 

但是众所周知,面对安倍经济,我们也会听到很多担忧的声音。 


对于“大胆的”金融政策,人们担心其会带来长期利率的暴涨以及过度的通货膨胀,提薪最终将无法惠及全民。而对于“灵活的”财政政策,有人担忧这种无视日本严峻的财政状况而动用巨额财政的做法可能会导致财政秩序被扰乱,也有人担心政府会无视经济动向而强行采取提高消费税税率的政策。对于“刺激民间投资的”经济增长战略,则有观点认为这可能会成为滋生特定产业的既得利益的温床。 


在这些期待与担忧交织的声音中,本书将针对安倍经济3支利箭的现状及今后的走向进行探讨。 


具体来说,在金融政策方面,将探讨如何看待“2%的物价稳定目标”“政府和央行的共同声明”以及“新任央行领导层”等,并分析“大胆的”金融政策在今后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 


在“灵活的”财政政策方面,将探讨如何看待2012年度补充预算的效果以及定于2014年4月起实施的消费税上调。此外,日本面临少子老龄化和庞大财政赤字的挑战,政府在确保财政稳固健全的同时如何施政才能符合民心所向,也是本书要考察的问题之一。 


在“刺激民间投资的”经济增长战略方面,如何评价当前即将推行的政策,哪一种经济增长战略更加合理有效,这些都是本书即将探讨的问题。 


从3个时间维度思考日本经济无视日本经济的现状,就无法讨论安倍经济的意义和未来走向。众所周知,1990年经济泡沫破灭以后,日本经历了被称为“失去的20年”的漫长的经济停滞时期,这一时期物价上涨率始终保持连续下降,即处于持续通货紧缩状态。 


算起来,日本的 “90后”是在从未感受到“经济繁荣”的情况下迎来了他们的20岁成人礼。在如此漫长的经济停滞中,日本曾面临各种各样的局面。本书后面也将提到,2002年到2008年2月期间,日本曾经历了一次被称为“伊邪那美景气”的经济缓步复苏时期。但实际上这次缓步的复苏也受到了同期通货紧缩的影响。正是由于无法摆脱通货紧缩,日本经济再次恶化,而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则使日本陷入了比危机发源地的欧美各国更加严重的经济停滞状态。 


即使如此,日本经济还是自2009年3月起迎来了缓慢回暖。然而就在这时,发生了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3?11”地震使遭受长达20年的通货紧缩和经济停滞的日本雪上加霜,大面积地区受灾、核泄漏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供电不足以及企业商品供应链也因受灾出现中断等问题,都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打击。 


这一年,与地震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出现的,还有前所未有的日元大幅度升值,或者说是日元暴涨。正如笔者在另一本书中所写,日元升值给整个日本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曾有预测认为,震后基础设施的损毁将会造成生产能力的降低,并进一步导致通货膨胀。这种预测与进展缓慢的灾后重建工作互相作用,使得日元暴涨,阻碍了日本经济的恢复。 


日元升值指的是与外国货币相比日元价值上升的现象。通货紧缩是指相对于产品及服务而言日元价值持续走高的现象。因此如果对通货紧缩放任不管,日元升值风险就会增加。 


也就是说,如果脱离“失去的20年”,即脱离物价上涨率持续走低的漫长经济停滞期这一背景来思考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课题,那么一切将失去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状况下,政治是否能充分发挥其职能?对于这个疑问,恐怕很多人的回答是否定的。2009年9月经历了政权更迭后成立的民主党政权最大的问题在于,面临堆积如山的课题,缺乏促进共识及决定政策的能力,或者说缺乏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其原因包括众参两院的“扭曲国会现象”使得内阁难以通过各项法案1、徒有虚名的“政治主导”造成政策制定的迟缓以及民主党内部缺乏共识等。 


而“3?11”大地震带来的沉重打击,将日本这个国家的各种问题展现在世人面前。东京大学的御厨贵教授表示,“3?11”大地震可能长期并且极大地改变日本人基本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从这一意义上来看,“灾后”比“战后”一词具有更重要的时代性的意义2。 


“3?11”大地震首先是一场天灾,它给受灾地区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它也是一场“人祸”,面对地震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严重事故,东京电力公司和政府应对不力,灾后重建迟迟没有进展,也凸显了这一问题。 


正如作家大野更纱在《我,不绝望》3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现代日本社会,那就是“难以生存的社会”。这种“难以生存”的感觉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来源于与过去或与他人比较时所产生的相对感受。这也与人们对未来生活的迷惘有关。“难以生存的社会”映射出人们对“容易生存的社会”的期待,正是两者的反差造成了整个日本社会的闭塞氛围。 


这种“难以生存”的环境,也可从自杀者的数量上得到验证。虽然2012年日本的自杀人数终于减少到2万,但在此之前的13年间,日本每年的自杀人数都突破3万。1998年的自杀人数与前一年相比更是增加了35%。在超过3万人选择自杀这一现象的背后,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的中年男性自杀人数的增加不容忽视。这当中的原因有日本人口结构的变化,比如日本“二战”后第一代婴儿潮人口已步入50~60岁,迎来了退休高峰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新一代年轻人的自杀率已经超过了婴儿潮一代年轻时期的自杀率。 


“仓廪实而知礼节”,生存首先需要达到一定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说,经济环境对生存有很大的影响。1998年日本自杀人数猛增,在那之后日本也依旧保持较高的自杀率,与之并行的现象就是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持续与自杀人数的增加,两者之间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伴随着通货紧缩而日益攀高的失业率以及非正式员工的增加,都给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影响。 


由此可见,漫长的经济停滞对日本社会的“难以生存”和闭塞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要想改变现状将日本变为“容易生存”的社会,就必须打破长期以来一直持续的经济停滞状态。 


现在的问题就是日本能否摆脱长期的经济停滞?即能否走出“失去的20年”?要了解“失去的20年”是什么,首先必须了解日本过去的经济状况。而要判断日本是否能走出“失去的20年”,则需要我们立足当前、放眼未来,考虑到诸如财政崩溃的可能性、少子老龄化等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会带来何种程度的影响。


本书将立足于以上视角,考察日本经济的“过去”与“未来”,以期全方位地把握日本经济的“现在”,深入探究安倍经济。 


经济停滞既非天灾也非天命“现在的状况并非单纯取决于过去的条件,也不是基于人们对未来的梦想而自动形成的,是我们在过去成绩的基础上描绘着未来的蓝图,孜孜不倦地创造和构建而成的。” 


这是摘自下村治《日本经济增长论》4中的一节。下村作为经济学家,因成功预测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为人们所熟知。当时,首相池田勇人提出日本经济将以年增长率10%的速度增长,国民收入将翻一番,这一言论遭到了人们的严重质疑。然而在不绝于耳的质疑声中,下村指出“高速增长会成为现实”。事实证明在那之后日本经济的确实现了高速发展。 


笔者认为在今天对下村的这段话尤其有必要认真地重新进行思考。我个人也同样认为,现在的状况并不是基于过去的条件自然确立的,而是可以通过我们现有的力量去改写。至于未来,也未必和我们现在设想的完全一样。 


虽然出现了日元贬值和股价上升这样的利好因素,但现在的日本经济仍然深陷泥潭中。更雪上加霜的是,东日本大地震带来的重创仍然存在。放眼未来,还要担心少子老龄化造成的经济增长乏力、社会保障费用增加、财政恶化等问题。假如我们单纯按照“现阶段的设想”,即经济停滞将进一步加深去推论未来,那么日本的未来将陷入一片悲观。 


但是反过来说,若能成功解决这些问题,就没有必要对未来持过度悲观的态度。如果经济停滞的原因并非由于日本经济增长乏力,而是缘于过去经济政策的失败,并且如果能改变现有的经济政策,日本就能发挥出原本所具备的经济增长能力,也能多少改变众多有识之士的悲观预期。 


下村说“我们在过去成绩的基础上描绘着未来的蓝图,孜孜不倦地创造”。这就要求我们现在必须冷静地分析过去的动向,找到失败的原因,正确地评价将来的各种可能性。 


很多人持有悲观论,认为日本经济已经不可能实现再次增长。尤其当现在股价上升和日元贬值等有利因素正在逐步显现时,这种观点反而更加甚嚣尘上。 


然而,一旦悲观论变成现实,真正受到影响的不是这些用预言口吻鼓吹悲观论的分析家,而是过着普通生活的老百姓。因此我们需要打破现状,防止悲观论变成现实。要摆脱悲观论,尽可能积极地想办法,推动事物朝有利方向发展。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度乐观。但无论怎样,光嘴上说“做不到”“不行”,事情不会有任何改变。因此现在,特别是在考虑经济政策的时候,要积极地相信我们能做到,要认真地思考如何才能让整个日本(而不是一部分人)变得更加富裕,如何才能有效利用当今的潮流推动日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本书构成及谢词本书的结构如下。 


第1章指出日本经济现状的7个特点,并概观日本经济动向。


第2章提出本书的主线——日本经济的分析框架,并分别进行论述。该框架由“3个政策手段”(经济稳定政策、增长政策、收入再分配政策)、“3个阶段”(决策过程)、“3个时间维度”(过去、现在、未来)组成了“3×3”框架。 


第3章题为“日本经济反思”,将使用第2章中提出的分析框架,对被称为“失去的20年”的长期经济停滞的经过及原因进行梳理和分析。 


第4章题为“日本经济的未来”,将梳理安倍政权的经济政策(安倍经济)的特点,并运用第3章中得出的见解,批判性地分析安倍经济能否成为日本摆脱漫长停滞局面的催化剂以及该政策的关键之点。 


本书执笔的目的之一,在于完善笔者的处女作《日本“失去的20年”:脱离通货紧缩的经济政策》(藤原书店,2010年),以及思考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当前的安倍经济。 


对于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鉴于已在前著《日本“失去的20年”》 中进行过述评,这里主要将重点置于长期停滞的过程及原因。 


本书源自2011年2月19日在光文社进行的题为“从现在、过去、未来的视角探究日本经济”讲座的内容。用了2年多的时间才完成此书,内心深感惭愧。 


本书的最终完成首先要感谢光文社的三宅贵久先生。当我每每以经济和政治动向的瞬息万变这一事实作为借口而迟迟不定稿时,是三宅先生给予的最大程度的理解与支持使我终于写完了本书。在此谨向三宅先生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此外,本书还有赖于柳濑澈先生将当日讲座的内容进行了很好的整理,为本书的写作打下基础。柳濑先生也阅读了本书的草稿并给予了宝贵意见。还有,为我创造了讲座机会的SYNODOS公司董事长芹沢一也先生,以及参加当天讨论的饭田泰之先生、荻上チキ先生,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多处参考了笔者之前出版的书籍、论文、论稿。在此,对曾经给予我指导的各位,特别是滨田宏一教授(耶鲁大学名誉教授)、若田部昌澄教授(早稻田大学教授)表示感谢。 


本书执笔时期正值经济研究工作最为忙碌的年末之时,为此不得不牺牲了几乎所有的周末,每天深夜才能回家。在这里,还要向3个孩子以及默默支持我的妻子表示感谢。 


如果本书能够有助于对安倍经济的现状和未来的思考,笔者将感到不胜荣幸。 


片冈刚士


文摘


其结果就是,忽略了金融问题的重要性。 


第3点是日本央行金融政策的混乱。 


根据GDP平减指数,1995年日本进入通货紧缩时期,这一年,官方利率跌破1%,可以说几乎已经没有继续下降的空间了。1999年2月日本央行开始实行零利率政策,然而当经济刚刚开始恢复时,央行就不顾反对意见取消了零利率政策。随后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央行再次启用零利率政策,并在其后开始推行量化宽松政策。 


其实在日本央行内部也存在微弱的反对声音。比如当时担任审议委员的中原伸之就主张应尽早实行零利率政策和量化宽松政策。然而以时任央行行长速水优为代表的官员们对其效果持怀疑态度,导致了政策执行的滞后。 

第4点是,从GDP平减指数及消费者物价指数上看,当时持续的通货紧缩性质较为温和,因此媒体也都一致保持着“良性通缩”的论调。 


例如2001年3月16日,政府发表通货紧缩宣言后,《每日新闻》在3月17日刊登了一篇题为《通缩宣言不应阻止物价下跌》(注意不是“应阻止物价下跌”)的社论。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责任编辑:韩奕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