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周,全球最为关注的焦点在联储议息会议上。美联储于6月14日(周三)宣布升息,为三个月来第二次,并今年下半年仍有一次加息,且宣布将从今年开始缩减所持公债和其它证券规模,表明了对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就业市场继续增强的信心。缩表方面,预计美联储于今年9月开始缩表。具体的缩表的路径,最初停止再投资的到期公债规模或每月不超过60亿美元,在12个月内每三个月增加60亿美元,直至达到每月300亿美元。对于机构债和MBS,最初上限为每月40亿美元,一年内每季度增加40亿美元,直至达到每月200亿美元。紧随美国加息步伐,香港地区宣布上调贴现窗基本利率0.25%。 欧美权益类市场窄幅弱势震荡。高盛报告发出警告,认为首字母简称FAAMG的五大科技股波动率偏低,导致投资者低估五家科技公司面临的风险;大宗商品方面,原油、黄金及其他大部分有色等波澜不惊,整体延续小幅跌势。英国央行本周四释放鹰派紧缩信号,给英镑注入一剂强心针。美元周度小幅下跌-0.14%,人民币兑美元小幅下跌-0.22%。 临近中报披露期,部分绩优股中报业绩逐步显现出估值与业绩匹配的优势,短期的确定性使得机构投资者有了掘“漂亮150”的可能;监管层的态度发生些微妙的变化,如《减持新规》出台,IPO批文放缓,对并购重组产业运作态度回暖等,以上均有助于市场短期的企稳,但监管态度细微变化对风险偏好提振的持续性不长。由此,近期市场企稳是“中报行情叠加监管政策四方面态度上微妙变化”的躁动,有望延续。 微妙变化一:央行短期对流动性持“呵护态度” 国债期货价格近期有所企稳,主要是受央行短期释放“呵护流动性”信号的影响。随着联储年内第二次加息,央行并未如今年3月份一样上调OMO利率。既然OMO利率未见调整,说明对比三个月前,中国当前的利率水平和经济基本面已与今年一季度大不相同,在当前金融去杠杆已阶段性取得积极效果、债市持续低迷之时,央行对是否需继续上调OMO利率做出暂缓评估,否则容易出现市场超调。从这个角度来讲,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当前更加侧重通过“量的加大”来达到“稳价”的目标,也符合近期央行流动性投放规模上的变化。且考虑到历年6月都是市场资金面的敏感之时,且今年又叠加MPA考核、监管合力推进等,由此,央行再次超额续做了到期MLF。月初至今,央行通过常规的逆回购操作已实现净投放1800亿元,央行短期对流动性持“呵护态度”;对于中长期而言,央行则强调不会释放偏宽松的信号。 微妙变化二:并购重组市场或小幅回暖 持续性存疑 时隔两个月时间静默之久,刘士余主席昨天(6月18日)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上发表了最新的看法,或从中能找出监管层态度上的微妙变化。刘主席谈到:证券公司要真正履行勤勉尽责等责任,从源头上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不能“只荐不保”、一上了之。证券公司不能只盯着承销保荐,更要在并购重组、盘活存量上做文章,为国企国资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僵尸企业”的市场出清、创新催化等方面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加快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从上述刘主席的讲话中,或传递给市场一定的信息量:第一,短期IPO发行工作重点由“数量”转向“质量的要求”;第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上市公司开展并购重组;第三,盘活存量,有选择的支持再融资;第四,推进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等。另外,证监会主席助理宣昌6月17日也表示“鼓励创新创业项目的并购重组”。从统计数据来看,经过2016年重伤的A股并购重组,近期并购重组市场有小幅回暖的迹象,但回暖持续性上存疑。今年1-5月份并购重组上会公司家数分别达10家、6家,14家,11家,也就是之前每周上会数量在2-4家不等。而进入6月份,第一周即有6家公司并购重组上会,前两周上会总数已近10家左右。 微妙变化三:新股发行节奏或暂时放缓 今年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我们认为减持新规(9号文)的出台对市场短期风险偏好有提振作用,将消除“一级半、二级”市场的套利空间,详见《“减持新规”有助于市场反弹的时间窗口提前》。本周五盘后,证监会核发6家企业IPO批文, 数量连续4批维持个位数(前三批分别为7、4、8家),相比较今年年初以来平均每周超过10家的速度,已略有放缓。从批文下发放缓,到审核节奏减慢,监管层在有意调节新股供给,以安抚投资者情绪。整体来看,新股发行节奏,我们倾向于是暂时放缓;随着市场恢复平稳状态后,不排除新股供给回归此前水平。 微妙变化四:对于部分金融机构提交自查报告 允许放宽一定期限 在草根调研中,银监会等监管态度有所变化,监管部门只是针对个别机构窗口指导,在了解部分机构无法按原规定准时提交自查报告后,允许放宽一定期限,具体的延期时间统一安排,主要由各地银监局根据工作进度自行决定,这也体现了科学把握监管的力度和节奏,稳妥有序推进金融去杠杆。另外据报道称,由央行牵头的资管新规仍在各部委博弈之中,最后出台的时间或有所延期。 投资建议:躁动之后是落寞 监管层近期态度发生些微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央行对流动性短期持呵护态度;第二,证监会在“新股发行、并购重组”方面,表态上小幅回暖;第三,《减持新规》的出台以及IPO批文发行速度放缓;第四,对于部分金融机构提交自查报告,允许放宽一定期限,体现了稳妥有序推进金融去杠杆。上述四个方面的变化,使得市场出现了一定的企稳迹象。但当市场涨上去来后(如反弹至3200 点及以上),我们更多的是强调“涨上来的风险”。本轮市场的反弹更多的基础在于“政策预期差的博弈”,市场反转的基础目前来看并不存在,中长期仍受制于“估值”与“盈利”的双重约束。 站在当前时点,由于前期机构投资者“抱团取暖”过于集中,且外加监管政策阶段性有所缓和,使得机构投资者开始守“旧”掘“新”,试图通过寻找中报业绩的确定性,进一步去挖掘细分板块的龙头公司成为当前的主流策略,行情的演绎有望由“漂亮 50”扩散至“漂亮 150”,与此同时,亦意味着“其他剩余的3000余只股票价格还是有继续下挫的风险”。具体行业配置上,我们依次推荐:“大金融(MSCI有望成为催化剂)、电子、机场、铁路运输、家电、食品饮料、电力”等。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