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投情绪改善 6月以来,国债期货迎来久违的波段涨势,现券、期债连袂上涨,让人眼前一亮。行情向上拓展,使得被压抑了许久的做多热情被重新点燃,市场交投情绪正向改善。 在6月这一年中关键时点,以新华社为代表的央媒,陆续发声安抚市场,告诉市场“大的流动性风险及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极低”“大可不必慌张”,引导和改善流动性预期。央行作为监管协调机构,频繁表态不必慌张并维稳资金面,让市场少了份担心恐惧而多了份安心。 金融去杠杆暂入平静期 季末年中时点的流动性,在央行近期给力的跨季资金投放支持下已基本得到了保证。市场的关注焦点逐渐从季末偏紧担忧转向年中时点后流动性压力大幅缓解上,这充分体现了流动性预期的全面改善。 公开市场操作方面,央行6月6日进行1年期MLF操作,规模4980亿元,6月5日,央行重启28天期逆回购。此后除6月6日外,每个交易日均进行了28天逆回购投放,向市场注入跨季资金。同业存单到期融资缺口压力正在趋缓,高收益率诱惑下,同业存单需求又被重新点燃。数据上,同业存单净发行量由负转正,拐点疑似出现。 4、5月份,去杠杆引致的悲观预期迸发,给市场带来很大压力,随着悲观情绪的集中释放,金融监管去杠杆转变为一个慢变量影响因子,市场担忧程度在减轻、敏感性逐渐钝化。 导致这一转换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监管动作的实质性放缓,去杠杆进入到操作层面后,监管层更注重对节奏和力度的把握,通过与流动性紧张周期错峰的方式来呵护行业和市场。一个直接证明是,部分银行本应在6月12日提交的自查报告,被延期3个月,给予充裕的喘息应对时间。 经济增速动能趋弱 5月各项经济数据相继公布,经济增速动能趋弱的路径已基本确立。5月财新PMI指数、M2同比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全社会用电量、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等一系列经济数据说明,虽然中国经济运行仍较平稳,但已从高增长周期迈入了中等增长周期,“前高后低”“一季度为全年高点”的预测得到事实验证。 展望未来,经济增速动能将大概率趋弱。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大幅上升传导至资产端,银行被动压缩信贷规模和提升信贷利率将有损实体经济信贷融资。实体企业通过信用债进行融资的成本显著抬升,发债融资量大幅收缩,监管去杠杆的推进和深化,抑制了很多企业通过类信托、走通道等方式融资的诉求。长期来看,金融体系的供给侧改革有助于使企业融资切换至银行信贷层面,使金融市场回归本源,但短中期内阵痛难免,将造成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血功能衰退,从而使经济增速下滑路径更为明确。由此,经济基本面对债市的支撑作用将更明显,或渐渐从支撑作用转向为引导债市行情发展的主要支持因素。 配置性需求启动 债市配置需求启动,部分交易性资金开始入场。进入6月,债市主要交易参与机构均持“先保命再求进”的态度,很多交易机构都计划6月债市因流动性紧张而出现超调时再行入场,但是市场不按预想的路径走。的确,当大家进入对7月流动性改善存有一致预期的时候,抄底操作必然会提前。面对债市的提前上涨,很多交易机构开始波段性做多,“不追会更后悔”的心态在交易圈蔓延,毕竟债市经历了大幅调整,债券收益率上行后债基资产已更具价值,此时介入更具安全边际。 我们预测后续银行端委外资金等赎回退出和不续作收回的相关资金,以及信用债大额到期后释出的资金(因信用债发行量收缩导致可投标的减少),或将重回债市,毕竟这些资金最熟悉的还是债市,随着国债等利率债价值的提升,这些资金将介入配置的可能性大幅提高。 外部环境好转 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了明显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面压力。6月15日凌晨,美联储6月会议宣布加息25个基点,但国内国债期货市场6月15日开盘以高开对此进行了回应。中美利差走扩,已有足够空间去忽略美联储加息影响,无需像之前那样被动跟随调升利率。 债市跌出安全边际,底部区域基本探明。5月10日和5月11日、5月24日以及6月7日,国债期货下探后均快速回升,正是说明了10年期国债3.60%至3.70%的收益率区间即为底部区域,国债期货在触底后反弹更证明了这一底部区域的支撑力量和可靠性。 此时此刻此景,已非彼时彼刻彼景。债市在经历了长达几个月的振荡蓄积后,久违的涨势不会轻易夭折,后市将继续向上拓展。但是,上涨的过程不会顺利,即将到来的两周或是年中流动性波动最为剧烈的时段,市场分歧也会有所加大。从具体节奏上看,6月应不会有大幅回调的可能性,期债在上升通道内振荡正向运行,但一旦顺利度过6月资金面最艰难时期,反而很有可能展开调整。 综上所述,操作上,T1709在95.50以下价位可布局多单,6月底7月初根据具体盘面表现择机平仓多单并转向波段空头思路为主,若国债期货7月后出现波段调整,可考虑多单再次抄底介入。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