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国内与国际宏观经济及产业供求变化影响,2016年9月以后国内农产品价格走势依然延续先期收缩。化肥价格总体上涨,农药和柴油价格大幅,这些变动对农业生产成本产生一定影响。农资价格同整体工业品价格走势更为接近,2016年10月以后的央行的货币收紧,后续的美联储的加息对总体价格的上涨产生遏制,但是依然会出现上涨肯能。 一、农资价格走势分析预测 化肥方面,环比来看,2016年9月份以来月度环比累计平均值为上涨0.43%;其中11月-3月化肥持续环比出现上涨。1-5月总体平均价为0.47%。 同比来看,9月-5月累计月度平均下降2.91%,冬播作为化肥成本有所下降;1-5月累计平均上涨的0.39%;其中2-5月总体同比出现上涨,春播作物化肥成本上涨明显。 具体来看,氮肥价格9-12月同比下行,1-5月同比明上涨。9-5月平均下降0.64%,1-5月同比平均上涨6.11%,春播作为化肥上涨明显上涨同2016年度作物年度价格下降形成鲜明对比影响2016农户种植积极性。 钾肥方面,仍在持续价格同比下行,9-5月平均下降4.77%,1-5月平均下降3.28%;复混肥9-5月平均下降3.32%;1-5月平均下降1.66%。总体来看,2017年的不同品类的化肥价格出现上涨或者降幅缩小。 柴油方面,9-5月平均上涨12.17%;1-5月平均上涨16.52%,燃油价格上涨对农机服务价格产生明显推动作用。 农药方面,价格猛涨,9-5月累计同比上涨22.40%;1-5月累计同比上涨31.32%。 种子和粮食价格,受到单一市场的供求及国家政策影响的呈现不同的变化,存在一定幅度的下滑,影响各产品成本收益变化。 二、粮食价格走势分析 受到国家政策调整影响,2016年主要粮食作物总体价格出现下滑,收益明显下滑,按照当上半年价格核算,2017年的收益将会进一步下滑,影响粮食的生产。2017年成本增长,收益预计下降影响粮食作物生产,最终带来后期总体价格的同比回升,带来实际价格和收益出现回升。 2016/17年度(5-4月)市场监测作物年度价格持续下滑,同比价格降幅由12.38%降到1.09%;扣除货币影响的降幅有19.85%缩小到1.46%。作物年度均价为2310元/吨,同比下降7.24%;扣除货币因素影响实际价格降幅为11.81%。作物年价格变动对2016/17年的粮食作物的收益产生的明显的影响。 3-5月名义价格出现环比回升,利于遏制2017年生产过度下降;1-5月均价为2295元/吨,同比下降2.82%;扣除货币因素的影响的同比下降4.31%,降幅明显低于上年度价格降幅。 三、2016年度粮食作物收益和经济社会影响分析 依据作物年度粮食总体价格的变动情况测算,2016年单位主要粮食种植收益为15452元/公顷,较上年下降7.24%;其中农户现金收益为8047元/公顷,较上年下降 13.00%,产值和现金收益连续两年出现明显下降。不考虑土地租金和雇佣劳动的现金利润为642元/公顷,处于历史的低位水平。 单位面积总成本为16554元/公顷,其中的现金成本为7405元/公顷;物质服务成本为6436元/公顷,人工成本为6962元/公顷,土地成本为3156元/公顷。单位面积净利润为-1102元/公顷,为2000以后首次出现的粮食种植行业总体亏损,单位面积成本利润率为-6.73%。1990年以来仅有2000年2016年两次出现亏损,2000年成本利润率为-0.99%。 2016年成本利润率为负值带来大规模土地流转进行粮食生产经营者出现严重的亏损,需要引起的决策部门的关注。 四、粮食种植产业社会影响分析 劳动就业分析:考虑201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2363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3616元,依靠土地经营进行粮食生产考虑种粮利润和人工折价收入,实现农村和城镇地区收入水平劳动者需耕种的粮食作物的面积为2.3公顷和6.25公顷,实现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需要种植粮食为8.97公顷和24.38公顷。2016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1.09亿公顷,可以支撑劳动者数量分别为4741.1万人和2162.5万人,较上年分别26.8%和26.5%;连续两年粮食生产劳动承载能力大幅下降,带来的农村地区的隐性失业大幅增长。 行业产出分析 依据单位面积种植收益和粮食作物的面积测算,2016年我国粮食作物种植的种植的产值为1.68万亿,较上年下降10.73%,占到种植业总产值的28.40%。全年粮食作物种植行业的净利润为-1201亿元,粮食行业的现金收益总额8770亿元。其中农户商品粮销售折合收入总额为11564;商品粮总量为5.43亿吨。 商品粮收购方面及政策调整影响,国家统计主要粮食主产区收购期间销售总量为2.76亿吨,较上年减少12.12%,占到全部商品粮总量的50.9%;国有粮食的收购总量为1.37亿吨,较上年下降40.75%,玉米大豆取消最低收购价制度国有企业的直接粮食的收购的明显的下降。国有粮食收购减少国家财政支出减少2426亿元。同期国家的在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直接生产者补贴为390亿元,国家实际财政支持减少2036亿元。 2016年种粮农民净收入较上年减少1533亿元,考虑2016年农产居民的全年消费倾向为0.82,农民种粮收入进一步带来的全社总需求下降8479亿元,占到2016年的GDP的1.14%,当年社会总需求的0.89%。社会宏观总需求减少对国家财政收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下降1424亿元。 粮食价格回落对下游产业来带来的畜牧业、粮食深加工成本的大幅下降,带来下游产的健康发展,社会就业回升,居民生活成本的下降。政策调整,粮食价格回落对宏观总经济影响明显需要引起关注,国家需要采取的项目的收入稳定政策保证农民收入稳定,从而为宏观经济稳定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整体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五、粮食种植产投入分析 根据单位面积投入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考虑,2016年中国粮食生产环节总投入1.80万亿。其中现金投入为8070亿元,用于物质与服务投入7014亿元;其中农业服务投入3530亿元,化肥投入2089亿元,种子投入949亿元,农药投入452亿元,农膜投入42亿元。 化肥、种子、农膜等主要物质消耗量(注:化肥为折纯量,下同。)总计5185万吨。其中化肥4023万吨,种子1123万吨,农膜消耗39.18万吨。化肥分类消费折纯量来看,复混肥2481万吨,氮肥1347万吨、钾肥137万吨,磷肥58万吨。 六、2017年度成本收益分析与预测 依据2017年9-5月农资、居民劳动工资价格同比变化情况核算,2017年粮食生产单位面积总成本为16785元/公顷,现金成本为7507元/公顷。其中,物质与服务成本6588元/公顷;人工成本7230元/公顷,土地成本2967元/公顷,按在目前的单产预期和1-5月的价格预测,单位面积净利润为1650元/公顷,单位面积的成本利润率降到-9.94%,为新的历史的低位水平。 按照当前的居民收入的变化情况和本年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粮食生产承载的农村劳动力降到4162.8万人,实现城镇收入劳动力为1539.5万人,较上年分别下降12.2%和11.7%,带来农村地区潜在失业率的进一步提升。 从宏观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2017年粮食生产的产值可能下降1.66万亿,农民的种植粮食的亏损总额扩大到1812亿元,可支配收入较上年下滑612亿元,带来的总体社会总需求下降3385亿元。 粮食种植种植业的物质总投入达到1.84万亿,包括现金投入为8248亿元。物质服务投入为7239亿元,分类投入来看,农业服务3667亿元,化肥2049亿元,种子981亿元,农药556亿元,农膜投入46亿元。 化肥、种子、农膜等主要农资投入消耗总量5182万吨,其中化肥消费4006万吨,种子1135万吨、农膜48.5万吨。化肥的分类消费来看,复混肥2477万吨、氮肥1327万吨、钾肥152.95万吨,磷肥48.50万吨。 七、粮食及农业产业政策建议 1、如果粮食价格继续下滑,较大规模的土地流转经营者进一步亏损可能出现破产,人工成本增长雇佣劳动土地经营者破产。雇佣劳动规模土地流转不符合中国国情,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以大数据、物联网、高效农业装备和现代生物技术为支持现代农业服务业为支撑是农业现代化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的基本现状,伴随农村地区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可以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家庭农村的规模可以进一步扩大,但是仍然是以家庭为最基本的生产单位。 2、为解决粮食种植收入下降带来的农村地区潜在失业率进一步提升,我们加速推进农村地区的二三产业发展。当前中央提出的双创工作不仅在大中城市推动,同样需要在农产地区推进,农村地区双创活动创业推进隐形失业农民无需离开居住地,这样的就业、创业成本较低,不仅解决农村地区的隐性失业问题,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社会问题。 更重要农村地区就业增长可以大幅提升农村地区社会总需求增长,更重要解决大型企业基础材料产品产能过剩的局面,这才是解决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 3、面对国家垄断高价收购给总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尽快全面推进粮食的生产者直接补贴政策,同时降减少政府直接收购的财政资金转向农民的直接补贴,可以有效的维护农村地区的社会总需求的稳定,同时大幅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实现总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粮食生产补贴依据农村地区确权的土地面积为基准,单位面积的补贴额度依据全国范围的粮食生产的成本收益情况资金补贴,从而实现全部粮食品种生产的市场化,解决当前主要品种过剩,非政策支持特定品种引起非补贴产品走向消亡危险局面,从而确保我国农业生产的多样化。 4、基础政府应放开农村流转承包费,让土地流转的价格跟随土地经营收益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政府采取将粮食生产者自己接补贴土地承包者后,可以大幅降低农村土地流转的成本,从而推动更加有效的土地流转。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