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08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往期大赛

重磅:“十三五”末17省面临煤电产能过剩和水资源紧张双重压力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7-07-05 17:43:31 来源:能源大嘴 作者:大嘴君

近几年,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2014-2016年上半年的低煤价、高上网电价以及2015年初火电项目审批权的彻底下放等多重因素助长了发电企业的投资热情,导致中国煤电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煤电机组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于2016年到2017年2月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控制煤电装机规模,并提出力争将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以防止煤电产能过剩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但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7月5日发布的《中国煤电产能过剩与水资源压力研究》报告显示,如果未来不进一步出台煤电装机规模控制政策,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量将达到11.15亿千瓦,煤电产能过剩的问题将愈演愈烈。同时,煤电作为高耗水行业,对水资源的影响也愈发显著…


“十三五”末期:煤电过剩产能高至2.13亿千瓦!


报告以全球煤炭研究网络(CoalSwarm)的煤电数据为基础,从资源裕度角度,利用电力平衡对2016年煤电行业产能过剩情况进行分析,并对2020年煤电产能过剩情况进行预测。报告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运行煤电装机量为9.14亿千瓦,全国煤电过剩产能为1.14亿千瓦,占全国煤电装机量的12.5%。


尽管国家能源局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控制煤电装机规模,但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煤电产能过剩问题将愈发严重。如果未来不进一步出台煤电装机规模控制政策,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量预计将达到11.15亿千瓦,煤电过剩产能将升高至2.13亿千瓦,占全国煤电装机量的19%。


被忽视的环境问题:煤电过剩与水资源压力


燃煤电厂不光会带来空气污染,还消耗着大量的水资源。2015年全国火电厂的平均发电耗水量是1.4kg/kWh。根据《2015中国水资源公报》公布的数据,2015年直流火(核)电用水量达到480.5亿m3,占同期工业用水总量的36%,相当于北京市2015年的总用水量的12.5倍。


中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呈逆向分布,同时煤电产能过剩严重的地区与高水资源压力地区也高度契合。报告通过叠加中国燃煤电厂分布图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的基线水压力地图,对当前已运行和2020年计划运行燃煤电厂分布区域的水压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6年全国已运行燃煤电厂中,4.37亿千瓦的煤电装机量位于高水压力地区,占全国煤电装机量的47.8%。



2020年燃煤电厂将向高水压力地区进一步扩张,全国将有5.27亿千瓦煤电装机量位于高水压力地区,与2016年相比增加9000万千瓦,耗水量将超过22亿m3,占全国煤电预计总耗水量的六成。届时,全国17个省份的4.76亿千瓦煤电装机量将同时承受产能过剩压力和高水压力。


承受高水压力的地区仍有大量的新增煤电装机,这也就意味着规划新建燃煤电厂的规划政策并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短缺的制约因素。而这些新增煤电装机将进一步加重当前煤电行业承受的水资源压力。过度取水区域覆盖的省份中,新疆、山西、山东的新增装机量位列前三。


一份从节水效益出发的解决方案:削减高水压力区煤电装机量


为同时缓解煤电产能过剩和高水压力区煤电水耗问题,报告根据各省产能过剩情况、燃煤电厂水压力区分布以及燃煤电厂发电水耗率,提出了从最优节水角度出发,通过削减位于高水压力区的1.79亿千瓦煤电装机量来缓解煤电产能过剩问题的方案。即当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量为9.36亿千瓦时,预计可以使高水压力地区煤电耗水量较当前政策情景最多减少5亿m3,相当于2700万人一年的基本用水需求。



图中所列省份为2020年预计同时存在产能过剩和高水压力问题的16个省份(除福建省)


报告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政策建议:


1、建议有关部门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出台控制煤电装机规模的政策,并充分考虑煤电所在区域水资源限制因素。

2、建议停止审批和建设燃煤电厂,并根据各省产能过剩程度优先淘汰高水压力地区的燃煤电厂。

3、建议根据燃煤电厂冷却方式和各省产能过剩程度,优先停止审批、建设并淘汰高水压力地区使用淡水冷却的燃煤电厂。

4、针对高水压力地区余下燃煤电厂,建议在考虑电网安全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淡水冷却燃煤电厂的运行小时数。


附:2020年预计同时存在产能过剩和高水压力问题省份的煤电过剩产能及高水压力地区建议削减燃煤电厂装机量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