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月份以来北方多省的连续干旱给仍然严重依赖“靠天吃饭”的农业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地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已达重度干旱或特旱,给当地冬小麦生长造成了很大影响。 持续中的严重旱灾或将给今年小麦产量带来比预期更严重的减产,不过,由于充足的国库储备,却不用过分担心减产会对粮食价格带来的影响。 今年小麦减产或超2.5% 来自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最新消息显示,截至2月9日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76亿亩,作物受旱面积1.36亿亩,其中重旱3981万亩,干枯394万亩,有346万人、166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河北、山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8省冬麦区受旱面积总计1.30亿亩,其中重旱3898万亩。受旱区浇灌面积稳步增加和部分地区降雨的影响,今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较2月7日高峰时减少2500万亩,作物受旱面积减少2437万亩,重旱面积减少1558万亩。其中8省冬麦区受旱面积较2月7日受旱高峰时减少2299万亩;重旱面积较受旱高峰时减少1524万亩。 “根据农业部的小麦减产2.5%的预测,估计因旱减产将对全年粮食产量仅造成减产0.5%的负面影响。”申银万国昨日发布报告认为。2008年,中国粮食总产5.285亿吨,其中小麦约1.125亿吨,占21%(以冬小麦为主,春小麦仅占小麦产量5%)。 “现在对产量的影响还难以确定,如果2月中下旬到3月初,甚至到4月份,还没有有效降雨的话,小麦减产定会超过2.5%,”广发期货研究员刘清力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补助措施,但是这个行业很大程度还是靠天吃饭,农民灌溉成本也比较高,而且水库的水量也有限,政策作用还是有限。” 据记者了解,一亩地灌溉一次的成本在40元左右,如果干旱继续,在小麦收割之前要灌溉4遍,每亩成本要增加200元,这也大大打击了农民灌溉的积极性,也给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了巨大压力。国家防总常务副主任张志彤坦陈,目前基本能够保障水量的供给,但是中央的投入只能是补助性的。各省对资金的需求还很大,大概要十几亿才能满足,目前主要还是组织群众自力更生,农民浇地的投入确实偏高。 而且,灾情特点是:秋冬连旱、受旱面积大、受旱程度重、旱冻叠加,此外,还可能出现冬春连旱。据中央气象台最新消息,预计2月份北京、甘肃、河北、山西、陕西中北部、河南北部、山东等地旱区大部降水仍然偏少,旱情仍将持续。3月份,华北、黄淮等地冬麦区降水偏少,旱情将进一步发展。如果情况得不到有效缓解,今年小麦减产量将超出预期。 粮价不会因此大涨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2月8日,受国内农作物大面积受旱影响,部分地区粮食价格上涨,辽宁铁岭、江苏连云港、河南平顶山和广东汕头的富强粉,江苏连云港、吉林长春和山西临汾标准粉价格均上涨,涨幅在3.0%-21.0%之间。社会多方面一直担心北方大旱会造成小麦大量减产,最终粮价大涨的后果。不过,多位业内资深分析人士认为,国家在粮食这样的战略储备物资上,有应付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 刘清力预期,由于农民惜售,国家粮食储备拍卖的进度安排问题,后市麦价会有较强支撑,但是不会上涨太高,一旦粮价过高,政府必会“开仓放粮”,平抑市场价格。 “小麦成品粮价格将上涨,但不会大幅上涨。在国家不断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保护价之下,粮食加工企业成本上升,2009年成品粮具有涨价动力。但中国粮食供求格局未变、国储库存充裕等因素决定了粮价涨幅不会很大。”申银万国报告指出。市场行情显示,郑州期货硬麦11月主力合约价格在春节后由节前1903元/吨涨至1934元/吨后回落,2月6日收盘价1921元,较节前仅上涨0.9%,也没有出现大幅上涨。 2008年,国家按最低收购保护价收购小麦4205万吨,根据USDA预计,2009年中国小麦消费量约10700万吨。申万报告认为,国储库存小麦即可满足143天的国内小麦需求,如果旱情继续发展,只有在冬小麦种植面积40%绝收的极端情况下,小麦总产减少4236万吨,才会超过2008年国库小麦收购量,说明现有国储存粮相当充裕。 中信证券分析师毛长青也认为,去年国家收储了40%的国内小麦,库存充足,加上国际市场粮价下降,今年全年粮食价格将稳中趋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