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产地加强安监力度、规范煤管票等措施的影响,当前动力煤供给略显偏紧,车等煤的情况较为普遍,坑口煤价持续探涨。同时,沿海煤炭运价持续上涨,反映了消费旺季终端企业的采购热情高涨,港口煤价亦大幅上涨。不过,近期电厂采购有放缓迹象,而且投资者对动力煤市场“限价”调控的担忧情绪升温,刚刚修复贴水的动力煤期货1709合约涨势再度落后于环渤海港口动力煤现货价格涨势。 动力煤价格持续上涨 供给增幅不及预期,而需求表现超出预期,令动力煤市场供需基本面在进入夏季后呈现阶段性偏紧格局,使得动力煤期现价格双双持续上涨。 供给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前5个月,我国累计生产原煤14.1亿吨,同比增长4.3%,这是自2012年5月以来原煤产量首次恢复同比正增长。不过,考虑到去年的产量基数偏低,而且今年前5个月我国大部分煤矿均按照330个工作日核定产能,这样的增幅并没有超出市场预期。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煤炭总计13326万吨,同比增长23.5%,但从5月开始,进口煤数量已经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6月,我国进口煤炭2160万吨,环比减少59万吨,同比减少15万吨。继5月国家发改委召开相关会议,要求严控劣质煤生产流通和进口使用之后,6月海关部门发布具体措施,自7月1日起禁止省级政府批准的二类口岸经营煤炭进口业务。预计下半年我国进口煤增速将继续放缓。 需求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前5个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42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184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0.8个百分点。 最新一期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上涨1元至581元/吨,虽然当周涨幅有所收窄,但是已经连续五期上涨,并且超过了国家发改委设定的2017年电煤价格绿色区间的上限。 高温和暴雨天气交替来袭 今年夏季我国较多地区交替出现高温或暴雨等极端天气。首先是5月底我国大部分地区提前入夏,导致部分地区电煤库存告急,出现一波补库潮,随后高温势力北上,7月从西北到东南,全国迎来大范围持续性的高温天气。监测数据显示,7月14日沿海地区主要发电企业的日均耗煤量跃增至75万吨以上,库存可用天数降至17天。国家电网的数据显示,近期华北、西北区域电网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内陆地区的电煤日耗急剧增长。 其次是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汛形势严峻。7月初,长江电力(600900,股吧)曾连续执行5道调度令,将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由每秒27300立方米逐步减至每秒8000立方米,以减轻长江中下游干流的防洪压力。不过,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从7月中上旬开始,高温天气陆续取代了我国江南、华南地区的暴雨天气。因下游防洪压力减轻,按照长江防总最新调令,7月10日三峡、葛洲坝(600068,股吧)、溪洛渡、向家坝四座电站82台机组实现今年首次全开运行。近日来,三峡水电站的出库流量持续稳定在25000立方米/秒以上。今年长江流域来水较好,预计在蓄洪任务完成之后,7月我国水电发电量有望出现大幅增长,进而降低火电企业的负荷率。 政策调控压力不容忽视 2016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提出按照276个工作日减量化生产的制度,当年我国原煤产量显著下降,煤炭价格大幅飙升。但从2016年四季度开始,国家发改委的政策调控内容由“减产”转变为“保供稳价”,一方面逐渐全面恢复330个工作日制度,另一方面推动煤电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确定2017年电煤长协基础价为535元/吨。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煤炭行业政策调控的影响不容忽视。经验表明有关部门对动力煤价格的调控具有滞后性,但最终结果显示调控依然是有效的。大型煤企一直以国有企业为主,煤炭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令中小煤矿陆续退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也使得可控性有所提高。 日前,国家发改委再度强调,在推进煤炭行业去产能过程中,将统筹做好去产能和稳供应工作,促进市场供需平衡,防范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一旦煤价过高,政府将调控重心转移至保供,那么原煤供应有望得到改善。 另一方面,6月1709合约以大幅上涨的方式强势修复了与现货之间的贴水幅度,但随着动力煤现货价格突破600元/吨,市场担忧后市现货继续拉涨的空间有限,部分主力多头席位减仓离场,期货盘面跟涨意愿有所降温,再度呈现贴水状态。同时,由于担忧8月以后原煤供应加速恢复增长,叠加消费旺季结束之后需求走弱,1801合约并未跟随近月主力合约的强劲走势,反而小幅下跌,1709合约与1801合约的价差由负转正,并持续扩大,7月以来累计扩大40元/吨左右。 综上所述,今夏动力煤需求表现超出预期,短期内煤价回调压力较大,但未来水电“奋起直追”和政府加强价格调控等因素将限制煤价上行空间,因此后市动力煤期货将以高位振荡为主。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