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5日起,国家启动了新一年度临储玉米拍卖。按照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30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共有2736万吨玉米被拍卖,超过去年全年的2183万吨。在我国目前的玉米库存已经高达2亿吨的背景下,玉米去库存的难题似乎迎来了转机。但市场还是会关心,这拍卖的粮食去哪儿了? 玉米库存高达2.1亿吨,仍在历史高点 随着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当前粮食供求矛盾已由数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粮食库存问题上,尤其是玉米。我国玉米连年增产,2016年达到2.2亿吨,根据公开的临储收购与拍卖数据计算,截至2016年,我国临储收购玉米累计达到3.1亿吨,累计出售量约7000万吨,库存2.4亿吨。即使考虑已成交玉米能够顺利出库,因临储收购政策而进入国家政策性库存的玉米仍将高达2.1亿吨,处于历史高位。全国粮食库存爆满,在玉米库存压力最大的东北,玉米跨省移库出现困难局面。玉米库存仍是近段时期国家粮食市场和粮食政策领域的热点。 玉米去库存难度大,还在于下游需求空间有限。玉米去库存的方式主要包括两个,一是扩大出口,二是扩大内需。出口方面,由于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当前的出口量极少。内需方面,按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供需平衡表,在我国目前的玉米消费结构中,饲料消费1亿吨、工业消费6000万吨、口粮只有700万吨,年结余超过5000万吨。饲料消费受终端需求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玉米深加工的淀粉、酒精、柠檬酸、赖氨酸等产能严重过剩,开工率不足,下游市场需求基本饱和。 中小贸易商成竞拍主体,或有投机炒作之忧 我国临储玉米向下游流通的主要方式包括直销给玉米加工企业,也有通过中间贸易商进入玉米加工企业。 根据专业人士近期在东北玉米市场一线的走访情况初步判断,高达七成左右的拍卖玉米流入了意在囤积的中小贸易商手中,而淀粉、饲料、酒精等玉米加工企业参与玉米竞拍量很少。不同于采购计划性较强的玉米加工企业,中小贸易商投机性较强,单笔竞拍量通常仅在5000~10000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在6月的《饲用谷物市场供需状况月报》中认为,2017年去库存进程中,贸易企业参与非常积极,是主要的竞拍主体。同时,由于短时间内拍卖数量大、抢拍客户多,导致履约时间内按时出库存在困难,拉长了出库周期(预计超过两个月),实际拍卖成交的玉米多数尚未出库。在玉米下游需求基本饱和的情况下,由中间贸易商承接玉米库存,不会从根本上解决玉米库存问题,中间贸易商囤积的玉米同样很难找到消费空间。 产生这种新情况的原因,一个是国家鼓励多元主体参拍。临储玉米有三种来源:国家临时存储玉米(2012年及以前和席茓囤储存)、分贷分还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即可在农发行贷款收购的玉米)、中储粮委托包干销售玉米。除对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明确要求买方为符合条件的燃料乙醇加工企业和酒精、淀粉等深加工企业外,对投放量分别占总投放量75%和19%的分贷分还玉米、包干销售玉米,买方的条件宽松,依法注册或具有经营资格的国内粮油贸易、加工(用粮)、饲料生产企业(经营者)等均可参与。在标的量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中小贸易商竞拍空间巨大,分贷分还和包干销售玉米成交量占到总成交量的90%以上。 另一个是起拍价低,贸易商存在投机空间。国家为加快市场化去库存进程,不再固守顺价销售的底线。分贷分还玉米竞拍起拍价为1250~1350元/吨,包干销售玉米竞拍起拍价为1220~1300元/吨,加上120~200元/吨的出库和运输费用,竞拍成本价为1340~1550元/吨,低于当前玉米现货价格。较低的起拍价刺激中小贸易商积极参拍,甚至增加了很多新进入者。如果到出库时,市场价格下降,违约最多需承担110元/吨的费用,存在投机炒作的空间。 全面推广生物燃料乙醇能解玉米去库存难题? 有关专家认为,应采取分类处置、定向销售的措施,让拍卖玉米中存储时间长、有食品安全风险的玉米进入非食品领域,如生物燃料乙醇行业。当前,我国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具有市场空间大、经济可行、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等优点。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我国汽油消费量将达到1.5亿吨。如果生物燃料乙醇实现全国推广,按10%的掺混比例,生物燃料乙醇市场规模将达1500万吨/年。2016年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销量仅为254万吨,增长空间巨大。 如果按照3:1的比例(即3吨玉米生产1吨燃料乙醇),根据以上预测,则2020年之后,每年可消化玉米库存达4500万吨,或可从根本上解决玉米去库存的难题。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