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6年度,国家临储量达到1.25亿吨,而统计局数字显示东北玉米才1亿吨,我们放的数字偏高也只有1.35亿吨,当年东北还有4000万吨的自用以及2000万吨的外流,但最后储备玉米只向市场投放了4000多万吨玉米。 这几个数据的出现,使得所有严肃的玉米研究员,都在努力往平衡表中注入更多的“供给”并拼命压缩需求,不断再次提升各地的单产水平,并压低饲用的需求估计,以求15-16年度能有一个正的商业库存。虽然15年玉米单产确实增产,16年饲用需求也被高猪价证明不好,但还远远不能解释如此大的临储量和相对小的抛储量。 而到了2016/17年度,国内玉米市场的剧情突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收储量(不包括常规的国储)只有2000万吨,相比而言,过去四个年度的收储量分别为1.25亿吨,8300万吨,7000万吨,3100万吨。但2017年春节之后,在传统的东北售粮高峰期1-5月份,北港价格连续反弹300元/吨,5月份之后到7月底储备玉米已经向市场投放了4000万吨玉米,成交量仍然比较旺盛,预计16-17年度抛出量将会达到5000万吨。相比而言,过去四个年度的抛出量分别为4200万吨,600万吨,2900万吨,100万吨。而且16-17年度的谷物进口量同比仅减少500万吨。 国内玉米严肃的玉米研究员,只得跟随市场的脚步,往另一个极端调整平衡表:不断下调各地玉米单产,并不断抬高饲用需求的估计。 对这两个年度的极端现象,不那么严肃的玉米研究员,因为没有平衡表的束缚,所以可以尽情张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渠道库存的变化来解释,因为不需要特别量化,所以非常容易说服自己,使自己的理论可以自圆其说。 严肃的玉米研究员最终可能把表基本调平了,最近两个年度的结转库存既没有变为负值,也没有大到不可思议。其中却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一个是平衡表的调整完全滞后于市场,所以完全不能用来作为行情的可靠参考,如果过度依赖平衡表分析则很容易导致趋势性的误判;另一个是,所有的国内玉米数据中,单产的同比变化是来源于大样本调研,可能是所有数据中最值得信赖的数据,是绝对无法随意更改的,但几乎所有严肃的玉米研究员,或多或少都为了能跟随市场而调整了来之不易的单产数据。 还有一种思路是,从饲用需求上做文章,因为国内饲用消费非常分散,几乎很难得到一个可靠的统计数据,所以其大小可以随意调整。为此有人把饲用需求放到了1.9亿吨的水平,比官方数据高出8000万吨,比我们的数据也高出3000万吨。这样产量的数据也同比放大,可能是通过面积增大,但单产不变。这也是一种非常可怕难以实行并且很难令人信服的解释方法。 最后一种解释方法看起来最令人信服,即整个市场都已预知16-17年度国家会取消玉米临储政策,所以16-17年度的玉米价格将会整体显著低于15-16年度,所以储备玉米的看管者会乐意用16-17年玉米来替换15-16年度的玉米。具体的做法是:15-16年的1.25亿吨巨量临储可能有1000万吨的缺口,在16-17年新作上市初期补足了这1000万吨的缺口,这一操作可以产生500-600元/吨的利润,另外15-16年度的下半年,部分储备粮可能会私自提前出库13年或者14年的玉米500万吨,16-17年度玉米拍卖期间再自己买回来填补这一缺口,第二种种操作也会有300-400元/吨的利润。这两种操作,从结果上除了会影响国家的调控效果外,并不会对国家财政产生实质性损失,受打击最大的是严肃的玉米研究员。 这样一正一反, 就是3000万吨,15-16年度的供应可以增加1500万吨,16-17年度的需求可以增加1500万吨。这种情况下,15-16年度的供需平衡,不再需要单产的过度上调以及饲用需求过度下调,16-17年度的平衡表也不再需要过度的减产以及饲用需求的过度增长。 但是,15-16年度临储的缺口数量以及私自出库数量,没有任何人或者机构能够统计和较为准确的预估,甚至有人怀疑其有无,这一问题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下,国内玉米平衡表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再想把握一段比较大的趋势性行情基本靠蒙靠赌,期货市场也因此出现了更多的小幅波动特征。 2017/18年度也不会再有玉米临储政策,所以整个市场预估17-18年度的玉米价格和16-17年度相差不大。所以16-17年度收储缺口或私自提前出库的数量预计不会太大。所以对严肃的玉米研究员而言,2017/18年度将是国内玉米真正的市场化元年。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