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基金研究

公募基金清盘刷新纪录 委外退潮裸泳者冲刺转型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7-08-02 20:00:45 来源:华尔街见闻 作者:孙建楠

清盘的节奏在加快,公募基金之路何去何从?


今年初至7月底,年内公募基金产品清盘数达到了32只,可谓创下历史纪录。可资对比的是,2014年至2016年间,总计有61只公募基金清盘,每年清盘基金的数量分别为4只、30只和18只。


实际上,7月份更是成了今年公募清盘“高峰期”,先后多达14只基金实施或公告清盘,且都是规模很小的迷你基金,即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上述清盘基金在上半年几乎都出现巨额赎回,净值规模不足千万元,甚至降至几十万元,其背后是金融强监管、公募过于依赖银行渠道的必然结果,公募转型迫在眉睫。


委外基金退潮为清盘埋下伏笔


Wind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年中,基金规模小于5000万的基金总计有386只,小于2000万的超级迷你基金有148只,更有53只基金规模在一千万以下。


因此,迷你基金随时面临“清盘危险”。根据规定,如果非发起式的开放式基金如果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需要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然而,很多迷你基金属于机构定制类的债券基金、混合型基金,转型难度高。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分析,自2016年年末以来陆续推出的保本基金、分级基金等监管新规,使得存续基金后期运作难度加大,加上委外的撤出,预计2017全年清盘基金数量和规模总量都将超过往年。


究其原因,债基为代表的委外定制基金的膨胀为清盘潮埋下伏笔。兴业证券唐跃团队研究指出,2014 年初至 2016年 3 季度,货币政策从边际宽松转向全面宽松,债市经历了超过两年的牛市。这期间,债券基金资产净值由不到3000亿增加到近1.8万亿,其中机构投资者的份额比重也由50.3%上升到 82.2%,而仅 2016 年下半年,公布数据的债券基金机构投资者份额就增加了近 5800 亿。



从以上两张图可看出,银行系债基发展异常迅猛,意味着委外定制债基的可能性较大。


业界更把2016年成为“委外大年”、“得委外者得天下”。由于投向债基的委外基金通常有加杠杆、信用下沉的特点,公募基金在债券投杠杆比例上的约束则较为宽松。公募基金申报了大量以委外债基为代表的同质化产品。但去年四季度以来,监管层启动金融去杠杆进程后,部分公募机构新产品的审批遭到暂停。


根据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规模数据,截至6月30日,公募基金总资产规模增加的9149亿元中有7832亿元是货币基金贡献,占比达到85.6%。


另据WIND数据,除去大额赎回导致净值暴涨的债基,运作时间超过1年的67只委外债基平均收益率现在仅为1.25%。


清盘还是保壳?


北京地区一位非银行系公募的基金经理则对华尔街见闻表示:“中国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正处于缩的状态,权益类与债券类资产规模必然出现萎缩,因此现金类资产和偏现金类资产的规模将会扩大。”


此外,监管政策的深化也将推动公募清盘的节奏。比如,如果公募旗下迷你基金数量超过10只,将被暂停申报新基金;同类型迷你基金超过3只,也会被暂停申报同类型基金产品。


对于清盘节奏,多位业内人士对华尔街见闻表示,清盘对公募声誉影响太大,就会想办法再找银行和其他机构的资金把规模做到5000万以上,并用持续营销的方法保住这个壳子。他们更戏称为“包养”,即找保险机构、上市公司和财务公司将迷你基金规模做上去。


另据海通证券统计,截至今年二季末,资产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数量达243只,约占基金总数的5.7%,而规模低于1亿元的基金总数达581只。

由于债市低迷,且监管新规要求大客户集中度超50%的公募基金,必须拿出80%投国债等低收益产品;再叠加金融强监管等因素,对于长期依靠委外资金的公募来说,找资金续命之路将步履维艰。


对于保住迷你基金“壳”的做法,一些业内人士表达了不同观点。2014年基金注册制推行后,公募基金产品的“壳”价值近年来已逐渐下降,过去基金公司依靠转型、自购等方式“死扛”保壳的方法未必奏效。


此外,壳资源也进入了去库存阶段。监管层去年底针对公募基金“囤壳”的现象规定,一个月内各家基金公司上报产品数量不得超过10只。分析认为,公募机构转型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