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系统逐渐稳定之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那就是,对交易再热爱、再执著、再热忱,人的精力和体能也总是有一个Breaking Point的。日趋复杂的系统、日益繁多的信号、日益繁重的信号对应资金管理的工作量,让我越来越没有喘息之机,人开始一天天退化成磨道里的驴,逐渐脱节了交易以外的正常人的生活。 理智告诉我,一定是哪里出现了问题,真理不应该如此复杂,睿智先人早已告诉世人的Simple is the best,我从开始就深以之为然,但却始终找不到与之契合的交点。也许有人会说,你在取舍之间选择建立软件系统不就解决了?好,就算我两害相权取其轻,放弃了自己的敝帚自珍而建立智能信号交易系统,走出了人为将工作繁重化、复杂化的牢笼,那么另外的这个问题就根本不是科技可以解决的了。 那就是,规则与弹性,系统与人。这个系统弹性的问题在我针对第一个问题有了取舍之后,开始真正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困扰,因为这已经不涉及取舍,而是没有答案。既然交易系统必须要有弹性(也就是作为主观能动性代表的、建立交易系统的那个人,根据术必以变应变方有效之原则,一定要不停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修改系统的细节配置)才能与市场更契合地共振,方可保持长期平稳盈利的状态。既然如此,那就是说,人应该是利用交易媒介完成盈利的过程或者要素当中最重要的部分。 好,那么系统还有存在的价值么?既然系统总是需要人来不停的弹性修改,那就是说系统制作人为了控制人性和实现交易信号化、规则化、纪律化而制定的规则,还是可以被系统制作人随时随意的主观修改,那么规则还有用么?有了规则不也只是流于形式、名存实亡?但不要规则的话,交易概率的统计如何进行?交易者的人性如何控制?如果系统规则和人的弹性是缺一不可的,那人和系统、规则和弹性如何平衡、和谐、互补的共处?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苦苦思索之中,无时无刻的困扰着我的神经。 我的一位同道友人,在其30岁时自费出国,迥异常人的在美国用了近10年时间完成了应用统计学、电脑工程学和应用金融三个硕士以上学位,那些年中曾一直被身边那些大都拿到一个学位后就开始进入国际大公司工作、工薪水平日渐增长的所谓精英相识们,笑为书痴和恐龙。 然而,他却是我业内交往中被我定义为“智慧”的五人之一,他后来的行为和成绩也确实令得那些先行高薪的俗人们大跌眼镜。学业完成后,他请其导师帮助推荐他进入了华尔街一家盛名已久的基金公司工作,(金融好文在c55889)半年时间偷拳取经了解了基金运作流程,将自己10年来一直研制测试的针对美国股票市场的“股票捉对Arbitrage交易系统”推出,与几个投资人建立了自己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并在成立之后的前四年中取得了年平均32%的优秀收益业绩,导致基金规模暴涨。 针对规则和弹性,我们这些年通过电话、网络、促膝,不知进行了多少次交流和讨论。虽然交易主要针对市场和切入市场的视角都截然不同,但二人共性中都拥有着交易者必须具备的“开放心灵”。我们交流探讨的内容很少涉及到具体形式的范畴,大多都集中在交易的理念和原则方面。与我一样,当时的他也是系统弹性的卫道士,每天盘前盘后自己坐在盘房中工作的时间总是超过12小时,核心内容就是随时根据市场变化,修改系统参数配置,以保持系统与针对交易市场的共振率指数。 2005年是他的基金运作的第五个年头,但在市场上涨趋势当中,他的基金却出现的第一个亏损年,而且幅度不小。那是我交易成绩很好的一年,针对当时他提出的规则与弹性的困惑,我只是在平衡二者关系方面给了他一些自己的感受,但也同时中肯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还在赢利保持,但也对这系统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困惑,没有找到可以让自己信服的答案。我们都在思绪的迷茫徘徊着。 每天12小时以上的工作坚持,再繁复也从不停止的系统测试和完善,结果是资金还在保持着年复一年平稳的增值,但矛盾的思绪,始终没有答案。这第二个层级的12年之中,我将加法做到了我所能做到的极限,虽然懂得并应用了柔以克刚,却也同时极尽了复杂的能事。跳出去,竟然又是缘于一次交易中比较大的错误(是错误而不是失误,之前提到过货币市场的错误导致侵吞了黄金、原油上几乎全部的收益,根本原因就是规则和弹性迷茫的碰撞)导致的顿悟升华,知失败果真成功之母之后,开始逐渐释然于自己的错误,释然于繁复,释然于形式,悟得大道至简之真理。2007年中至今,一直在做着所谓交易系统的去粗取精,秉承扬弃的态度不停做着减法的工作,终于初窥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端倪。 有规则而无弹性,犹如有骨骼血肉而无灵魂之行尸走肉,系统必将与日新月异的市场走向脱节,概率也必将失去其与市场共振有效的准确性;有弹性而没有规则,犹如精神缥缈而没有骨骼血肉可附的异灵魂魄,系统必将因其空中楼阁而摇摇不定、没有片刻安全可言。“风摆荷叶根不动,漂泊浮萍总无根”,我们要做什么,不言自知。某日,突然顿悟,进出场的条件、假设形成的交易信号不再重要,对于行情预测的对错也不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交易者必须学会了解自己的自然般涨落周期,并用规则予以理性应对。 在自己潮落周期应用资金管理的规则控制交易者的期望侥幸心理,不但要坚持止损的执行,更要用这些规则将交易仓位、交易频率、交易损失同时降到最小,直到转化产生;在自己潮涨周期应用资金管理的规则理性平衡交易者的贪婪恐惧心态,用规则去对待仓位的敞口和关闭,将交易仓位、交易频率、交易盈利同时提升到最大,直到转化产生。预测市场不再重要,了解自我成了核心。 具体的减法细节不在这里赘述了,等到大家也经历过了、真正理解了、从心里认同了,我们再交流吧,否则,那将还是一种渴望跳跃和捷径的浮躁。圣人云: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实真理也!不从根本上纠正自己的态度,再演变期间的过程和形式,也无法改变终生“为民、为麋鹿、为鱼肉”的事实。 另外,“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中表象后隐含的“拙”字所代表的含义,还要啰嗦几句,它与芸芸大众耳熟能详的“勤能补拙”中的“拙”字有着本质的区别。此隐含之“拙”,乃常人眼中之“愚”,实质却是以简化繁、以重克轻、以本制表的“大巧”,是经历无数牛熊、无数沉浮、无数苦思之后的回归。人之常谓“勤能补拙”,总是不能苟同。无疑,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告诉我们,勤劳、勤奋都是美德,在结果和程度上来说,勤劳勤奋者也往往优于同等智商情商之不勤劳、不勤奋之人,但是,勤劳和勤奋与成功没有原因和结果的简单等式关系,其中缺乏的必要条件是思考和觉悟。阳光下确实没有新事物,但历史也不简单等于未来,400年前的智者弗朗西斯培根不是早就告诉我们了么? 得其“意”而开始忘其“形”之后,终于有幸觉悟,踏进得这“大巧不工”的“拙”之层级殿堂。多年以来,虽仍还只是在这“大拙实巧”的前院徘徊感悟,未能进得中庭,但总是感悟有加,自觉日进。彻底参悟是远待时日了,至于友人问及何时可跳出三界、晋级空无,早已成了一个模糊的理想,不在个人思虑当中。历经此多沉浮之后,懂得万事万物不可心浮气躁、求急速进的道理,也知晓觉悟天道必是水到渠成之事。尽人力而听天命,结果非我等可彻底掌控,尽心尽力才是根本目的和行为标准。 佛塔、圣杯,都早已根植在你心中久矣,唯不周山无巅,但它却真实而永远地矗立在那里。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