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合作形成了以领导人会晤为主导,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专业部长会议和协调人会议为主干,工商论坛、金融论坛、企业家论坛和智库会议为配套的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合作机制。金砖国家在气候变化、全球消除贫困等重大议题上进行沟通,协调立场,在全球治理领域发出了响亮的声音。 开启金砖新未来 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中国厦门举行。这是今年中国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的又一次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国为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做了精心准备,希望金砖国家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加强在地区和国际重大事务上的协作,增强金砖五国在全球治理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过去十多年时间里,尽管世界经济形势、政治局势风云变幻,金砖国家仍以强劲的增长速度迅速成为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一极,2000年金砖国家GDP总量和外贸总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8.5%和6.7%,到2016年已大幅上升至22.3%和16.4%,年均增幅分别达6.2%和5.8%。过去十年间,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已经超过50%,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的经济增速占全球经济增速的近三分之二,而且上述四国均位于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之列,成为新兴市场的杰出代表。 过去十年中,金砖合作从无到有、由浅入深。其中,经济合作一直是金砖合作的主线,但随着合作的不断拓展,政治安全合作逐渐成为金砖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间,金砖国家在金融服务、贸易投资、互联互通等领域成功构建60多项合作机制。具体说来,金砖国家的经济合作一方面体现在贸易领域,在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方面,金砖国家彼此协调立场、管控分歧,寻求共同利益。同时,金砖国家之间的直接贸易往来也保持着高速增长。2017年前7个月,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1.15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2.9%,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14.4个百分点。经济合作的第二个方面体现在投资和金融领域,过去十年间金砖国家致力于构建金砖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网,解除经济发展后顾之忧。在中国的积极倡导下,2014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落户上海,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由新兴市场国家成立并主导的国际多边开发银行。在政治领域,金砖国家组织目前共包含28个合作机制,其中部长级14个、高官层次工作组9个、其他领域5个。金砖国家合作形成了以领导人会晤为主导,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专业部长会议和协调人会议为主干,工商论坛、金融论坛、企业家论坛和智库会议为配套的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合作机制。金砖国家在气候变化、全球消除贫困等重大议题上进行沟通,协调立场,在全球治理领域发出了响亮的声音。不同于西方主导的国际组织,金砖机制正在成为新兴经济体探索建立提升自身话语权,构建并完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平台,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中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正在由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向引领者角色转变。 金砖合作机制的成功意味着对既有国际关系的超越:它超越了经济类型与经济体制差异,为新兴国家探寻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提供了典范,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途径;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为大国之间促进政治互信,探寻安全合作提供了借鉴,超越了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观念,实践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新理念,走出一条新兴大国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崭新道路。在过去十年中,金砖合作机制在促进共同创新增长模式、完善全球治理、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国际发展合作等方面表现十分突出,金砖机制已成为国际新秩序的重要补充,在当今世界舞台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目前来看,中国从金砖国家间的合作中受益颇多。对于中国来说,金砖机制不仅仅是经济合作的机制,更重要的是中国以自信的心态走向多边外交场合的机制。从金砖机制开始,中国希望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希望在多边外交舞台上构建中国自身的规则体系与话语体系,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金砖机制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近年来,金砖合作会议越来越多地承担了中国多边外交舞台的角色,金砖国家机制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发挥中国软实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上唱衰金砖合作的论调此起彼伏。有人强调“金砖褪色论”,认为金砖国家经济增速正在放缓,除了中国和印度增长势头良好,巴西、俄罗斯等国经济甚至出现负增长;有人鼓吹“金砖差异论”,认为金砖国家在政治体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宗教文化等方面差异过大,难以在重大战略议题上形成共识,金砖国家只能是“一盘散沙”,相互合作不过是“同床异梦”。甚至有人由此推演出了“金砖冲突论”,认为金砖国家随着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彼此之间的经济摩擦、政治分歧将日益尖锐,再加上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金砖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乃至军事上的冲突将不可避免。上述观点,只看到了金砖国家表征上的差异与分歧,却看不到催生金砖合作机制的深厚基础,属于典型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从现实来看,金砖国家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一方面,金砖国家成员国虽然分别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四大洲,经济模式和政治模式不同、资源禀赋和宗教文化各异,但在国际重大议题上利益交集众多,金砖国家都希望改善全球治理模式,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都希望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自身的崛起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都希望提升新兴国家在现有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实现国际格局多极化,构建人类繁荣共享的发展新格局。另一方面,金砖国家成员国都处于经济上升阶段,产业和贸易结构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宽、合作需求强烈,在贸易、投资、旅游、农业、能源、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税收和货币政策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在金砖合作框架内,金砖各国可以发掘各自优势和潜力,创新合作形式,凝成强大的“金砖向心力”。正如习近平主席9月3日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的:“毋庸讳言,受内外复杂环境影响,金砖国家发展难免遭遇不同程度的逆风。但是,金砖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潜力和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在未来,金砖国家应在开放、团结、包容原则指导下,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团结协作,做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坚定推动者和变革引领者,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并实现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新突破贡献“金砖方案”。其中主要的着力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金砖+”模式,扩大“金砖朋友圈”。从2013年开始,历届金砖峰会东道国均邀请一些非金砖国家进行对话交流。此次厦门金砖峰会,中国提出“金砖+”模式并邀请埃及、墨西哥、塔吉克斯坦、几内亚、泰国的领导人出席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新兴经济体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7%,而发达国家仅为1.7%;中国、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俄罗斯和土耳其这7个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将于2018年超过七国集团的经济总量。随着新兴经济体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大大提升,扩大“金砖朋友圈”已经是大势所趋,“金砖+”模式的推广将有助于增加金砖机制的活力,推动金砖机制的包容性和普惠性,进一步树立其发展中国家合作标杆的地位。 二是要继续探索完善全球治理的有效途径和经验。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显现,热点地区动荡加剧,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全球经济增长迟缓,民粹主义强势崛起,全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金砖国家必须致力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原则,秉持公平正义,在重大议题上共同发声、仗义执言。此次厦门金砖会晤金砖国家将聚焦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协同制定相关行动计划,在全球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为金砖国家完善全球治理树立良好的典范。 三是筑牢利益共同体观念,使金砖国家成为真诚相待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金砖国家在未来将深化“四大伙伴关系”:一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伙伴关系。二是促进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三是弘扬多元文明的伙伴关系。四是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伙伴关系。金砖国家要坚持合作精神,照顾彼此关切,携手为各国经济谋求增长;要坚持共赢精神,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别国利益,走出一条大国合作共赢、良性互动的路子。金砖合作机制要不为风雨所动、不为杂音所扰、不为困难所阻,不断构建和强化维护世界和平的伙伴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弘扬多元文明的伙伴关系、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伙伴关系,以实现更大的发展。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