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比起以前来,现在学习程序化交易的途径有很多,比如有一些现成的策略源码能直接作为参考或实盘,也有很多的培训和学习资料,您认为,当前的环境下,学习程序化是否有捷径可走?还是说,程序化只能是脚踏实地地学习和研究? 钱江: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尤其是交易这么一个复杂的事情,我个人认为,除非你特别有天赋,就是刚接触这一块,立马能想到一个非常好的模型,我想这种人应该比较少,但是我也见过,他可能就看了一些资料,突然就编写出来一个高频模型,然后就很稳健地收益,几倍几倍地翻,这种毕竟是少数。那么对于我们大部分人而言,我觉得如果你是学习程序化的,其实相较于从主观这样入手去做交易还是有优势的,因为本身程序化跟主观交易相比,程序化交易就有很大的优势。就好比西医跟中医,主观交易就像中医一样,需要几年、几十年这样的学习、问诊,然后才能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凭自己的感觉判断出他有一个怎么样的病症,要有一个很长的周期,可能要几十年下来才能把握得比较准,那主观交易也是一样的,可能要几十年下来,你才能对行情各方面都能把控得比较好。但是程序化交易就好比是西医,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挖掘等各方面,就好比抽个血、做个CT、B超,我可以通过几个化验单上的数据来判断是什么病症,你是有依据做出具体判断的。像西医的话,一般来说学十年,就可以正式进行比较好的行医了,那程序化可能虽然时间没有这么长,但是它的学习周期不会像主观交易这样要很长时间,如果你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一个模型的意义和模型的编写,那么你可能唯一要做的就是,去读一些资料,然后挖掘一个模型,然后到最后实现,可能这个周期就大大缩短了。那我觉得已经有这么一个优势在里面,那我们还是应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去做。当然,你如果选择做这一行,还是要有一个比较强的兴趣,我觉得如果你有一个比较强的兴趣,兴趣会推动你去学习、挖掘这个模型,这样的话,可能会大大缩短你的学习的周期。 主持人:现在私募机构众多,各有各的特点,您认为一家优秀的量化私募机构需要具备哪些要素?贵公司的核心优势在于哪些方面? 钱江:首先我觉得肯定要有一两个灵魂人物,因为肯定是以团队的性质发展,那么这两个灵魂人物,他在交易上的理解、理念,或者是他的模型,都是得比较优秀,那么他才能作为一个舵手或者船长,去带好整个团队。如果带头人目光放得比较短,他死磕CTA,那有可能某两三年或者某四五年,整个大宗商品行情就是很差,CTA模型就一定表现得不好,那如果你只是陷在这里面走不出来,整个团队可能就有一个比较大的毁灭性的影响。但是如果这个带队的人能着眼于一些新的策略开发,或者他本身有这个经验,往别的一些模型开发,他能带领团队做一些突围的动作,或者针对市场的一些变化,它能带着整个团队做出相应的改变,那这样的我觉得这个团队才能做到长期适应这个市场的变化,至于出不出成绩,那我觉得只是时间的问题。只要做正确的事,经过一定时间的熏陶下,肯定会得到一定的成果的。至于公司管理上面,我觉得跟其他行业也差不多,该有的规章制度都要有,包括人才一些激励还是要有的,主要还是掌舵的人必须掌控得比较好,无论是对研发团队的开发,还是对市场的改变,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动作,都是应该的。 我们现在也没有做出特别大的成绩,也谈不上什么优势,我就说一下我们我们的几个精神。我们有个精神,我们不想随大流,就比如同样是CTA,人家大部分做中长线或者是突破的策略,我们不做跟人家一样,虽然这一类策略可能比较大流一些,或者是好开发一些,但是我们不做这样。现在我们做的一些一直在市场里面的策略,或者一些中短线这种策略,然后像阿尔法我们也摒弃了传统的阿尔法模式,我们也做去抓一些偏短线的阿尔法。我们想,始终跟整个市场的大流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要做一个小众化。第二个,我们还是希望,我们团队的氛围或者成员,都是特别优秀又会分享的一个状态,所以我们目前子衿的投研团队,至少学历或者学校背景都是非常优秀的,基本上都是毕业于国内外一流的一些学校。第三个,我们希望能做到与时俱进,刚才说三月份我们做了一些调整,也能看出,并不是说我们做出一个模型,这个模型表现不太好的时候,我们认为可能是市场的原因,然后我们就不去做任何的改变,等市场去慢慢变化,然后再去跟着我们模型走,我们不想让市场去迎合我们的模型,反而我们想要通过自己的改变,去迎合市场,因为没有人能战胜市场或者预测市场,但是市场在变化,如果分析到我们这边,是有能力或者是我们应该去做出改变的,我们还是要尽量地去贴合市场,做出一些改变,这样的话,就始终能把自己保持在一定的优势状态,就不容易被市场淘汰,所以我们还是把整个团队做得与时俱进一点。就是这三个点我们觉得是我们企业的一个侧重点,或者我们比较看重的点,希望这几个点也能成为我们的一个优势。 主持人:今天钱总人气也非常高,有网友向您提问,您的程序化交易成交是用即时突破价格还是用收盘价? 钱江:我们都有,但是大部分比如我们的模型可能给出一个具体的价位,比方说3000点买,那行情比方到2990多的时候,我们可能相应的单子已经预埋好了,但是我们不会打市价的单子让它去成交,我们肯定会根据盘口的情况,有一个挂撤单的动作在里面,刚有也说到,为了避免一些直线上升、直线下跌的情况,我们会选择暂时规避掉这一笔单子,可能过一会再来成交。 主持人:那您认为即时成交和等到快收盘的时候成交,这两种方式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钱江:这个我觉得也没有好跟不好,这其实是一个逻辑上的问题,表现在均线上面,实时的时候可能已经交叉了,产生了一个金叉或者死叉,可能到收盘的时候,又收回去没有交叉,这其实是模型逻辑上的一个问题,并不是说你交易采取的动作的问题,你完全可以通过改变你的模型去做一个动作,你可以等到确定他要相交了,再做出一个相应的开仓动作,也可以是第一瞬间你就做出相应动作。如果你采取的是一般性的软件,可能测试各方面会有问题,可能信号测试跟实际成交会有问题,但是对于我们这些稍微专业一些的团队,我们这方面数据可以选择得比较精细,即使我们要用第一时间成交这个逻辑,我们也能测试跟实际做得一模一样,我们可以比较精细化。这个是逻辑层面,我觉得并不是成交层面。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钱总,钱总您这边还有什么想对观众朋友,以及广大投资者说的? 钱江:我自己做CTA也7个年头了,期货可能早期的时候因为一些事情,大部分人听到期货这个词都觉得风险很大,我们接触下来,其实期货相对于股票而言风险并不大,股票涨停、跌停是10%的幅度,那么期货像个别品种涨跌停板就4%,你如果不选择使用杠杆,其实它的绝对幅度、涨跌幅度是要比股票小,当然你如果是用了期货的杠杆,那风险就稍微大一些了,但是你如果不使用杠杆的话,其实期货风险要比个股小多了,我觉得大家也要摆正对期货的理解。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在做CTA的时候,面临很多个人客户,可能CTA对他们来说是比较新的,他在购买CTA的基金的时候,他对这个产品的观察周期普遍比较短,可能看三个月、四个月,这个产品不赚钱,就觉得这个产品是不是不行,但是CTA它的几个特点里面正好有个特点,它是一个低胜率、高盈亏比的模型,而且市场里面75%以上是震荡行情,25%左右才是趋势行情,所以决定了可能75%的时间它一定是在回撤的,剩下的25%可能就是那么一周两周或者一个月两个月就完成了一年的涨势。如果你对这类产品的观察周期缩得这么短,往往可能你觉得不太好撤掉了,但是后面行情就来了,所以我也是给广大投资者一个建议,对CTA策略,大家还是要把观察的时间框架拉得更长一些,比方说你拉长到两年或者三年,这样的话,一般来说,国内的市场两到三年肯定会有一两波行情,你去衡量这个CTA基金能不能抓到这两波行情,去判断它是不是一个合格的CTA基金,那是正确的。那么还有一点,因为国内的波动率其实是偏大的,如果你把这个时间框架放得比较长远、比较合理的话,CTA基金长期下来,它的收益情况是要比大部分的投资策略要好的,所以大家在做一些投资的时候,应该更加科学一点、理性一点。 主持人:现在有很多程序化交易新手,也有一些人以前是做主观交易的,想去转型做程序化交易,您对这些投资者有哪些建议? 钱江:这个其实要涉及到一个分享的问题,因为往往这些人都是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模型、交易逻辑,他可能缺乏的是量化到编程实现的技术能力,如果自己去学,可能这个过程又会非常长,但如果他去寻找一些相关的编程人才配合的时候,这个就涉及到愿不愿意把他那些东西给人家。所以一般如果真的是有比较好的一个交易逻辑或者成型的模型,最好还是以团队化去运作,这个团队还是要把各方面的制度建立完善,这样才能做到真的无保留地跟IT人员说出你的模型,那人家能更好地把你的想法实现,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一个完美的程序化。 主持人:有一些新手刚开始学的话,会不会自己去先学编程比较好? 钱江:如果是入门的话,国内一些常用的程序化平台还是比较容易入手的,像TB、MC、文华,文华可能编程的模型适应力更加差一些,相对而言TB跟MC稍微好一些,它们的语言其实你只要懂一些英语的话,还是比较能理解的,对于初级的想入程序化这一行的人,从这几个平台入手去学习可能更加好一些。那么如果你在这个平台上做模型已经做了两三年的时间,你再去学习一些比方像现在比较热门的python等语言,往这个方面去拓展,可能会更加好一些,因为至少你对交易模型已经有理解了。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配套的程序化的编程平台的一些培训、语言的培训,如果你有那个基础的话,再去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我觉得还是可以的。 七禾网注:成绩代表过去,未来充满挑战! 责任编辑:傅旭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