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利率水平过低,资金无法留住;人口因素导致日本国内无法吸收更多投资;企业大规模囤积现金,产业转移;资本项目下资金外流,再多的QE日本国内的日元依旧会产生供不应求;预期升值的循环又推动日本金融机构囤积现金(日本基础货币和银行持有现金);套利滋生和资本流动 以上这些成为了主导日元的核心因素,而组成正向反馈循环的时候,日元以输出形式循环,日元升值;日元形成了有意思的循环: 正反馈的时候,日元升值(源于需求),同时日本还保持着经常项目顺差(汇率对经常项目的冲击并不出现在日本的出口结构上),源于需求的套利推动资金流入高息(投资或投机,投资对应的就是日本的海外投资和产业转移,投机对应的就是日元的carry trading的流动),而经常项目顺差支撑日元进一步升值,日元闭环循环;所以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当全球经济三级体系正反馈循环的时候,充当的是两个引擎: 美元的贬值(相对EM)+经常项目逆差+资本项目顺差 日元是升值(相对EM)+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逆差 这种情况下日本的单方面的汇率干预取得的效果都非常的差,或者说日本政府在汇率方面具有很弱的影响力,更多的是非常被动性; 美元流动性的收紧 全球金融系统信贷困境 全球资产价格逆转 投资者风险偏好和避险需求 这些都影响着日元资本项目的变化,有意思的就在这里,如果日本的经常项目更多受到的不是汇率的影响的话,那么经常项目顺差的同时如果还出现资本项目顺差,日元则是会大幅度升值的,这也就是上述因素是导致日本资本项目发生较大变化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时候日元具备上述的性质-上述一发生,大家就买入日元的原因 这里面其实很好的一个交叉汇率恰恰可以说明日元的循环体系的标地:那就是AUD/JPY的交叉汇率 所以很多人都会注意到日元的这种特性最终两头的转折性的事件往往都是从经常项目变化逐步的过渡到和资本项目变化组合一起的过程:经常项目从顺差-转逆差(或逆差转顺差),从而驱动和资本项目的组合; 经常项目从顺差-转逆差,叠加资本项目顺差; 经常项目从顺差-转逆差,叠加资本项目逆差; 经常项目从逆差-转顺差,叠加资本项目顺差; 经常项目从逆差-转顺差,叠加资本项目逆差; 当年是阪神大地震的冲击,而2011年则是日本大海啸;在全世界都在关注日本的大海啸后造成的福岛(Fukushima)核泄漏事件,而东电处理不妥当造成了日本逐步关闭了大部分核电站,这将意味着日本必须进口更多的液态天然气和其他燃料来减少对核电的依赖。这样重大的事件背后却悄然的正在影响着一个重要支撑日元的变量:经常项目顺差 图:日本经常账户顺差在2011年后开始大幅度转逆差-日元升值到头 当时2012年中索罗斯先生的得意门生本森特刚刚接管索罗斯基金不久,就曾经亲赴日本多次调研,并且在香港公司的一次交流会上曾经多次的提及到核电危机对于日本经常项目的影响: “随着日本剩下的50个核反应堆中只有两个在发电,使得核电危机后日本进口更多的原油等能源大宗商品,只要仔细测算核电危机对于日本原油新增的进口量,就不难得出日本对外贸易将不可避免的从顺差变成逆差,日本未来的贸易赤字将会随之恶化,这将会进一步的打击以出口为主导的日本经济,日元升值的步伐将无以为继” 一环扣一环,逻辑线都是一样的; 当年在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对于恢复经济重建在货币政策上进一步采取低利率政策来进行刺激----来源:日元和油价:Carry之王(上) 2012年10月,本森特再次前往日本调研,他会见了当时仍是自民党总裁的安倍晋三的核心智囊团成员浜田宏一等人,在得知安倍晋三当选几率最大并且其智囊团的经济政策将会更加的激进进一步量化宽松的信息后,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在内的一些大型美国对冲基金,就已经看准日本央行将会在安倍上台后推出货币刺激措施并将会导致日元贬值; 2012年底,一个事件爆发,成了日元贬值的导火线: 2012年11月,时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彦遭反对党“逼宫,2012年11月中旬内阁解散议会宣布提前举行大选,安倍顺利上台; 2012年12月20日,日本央行已经在安倍的压力下扩大了货币宽松政策,将购买国债等资产的基金增加了10万亿日元。其中,长期国债和短期国债的购买额度分别增加5万亿日元。资产购买总额则升至101万亿日元。 2012年12月24日,安倍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如果日本央行不能在2013年1月份的政策会议上将通胀目标从1%上调至2%,他将要求修改《日本银行法》,迫使日本央行同意他的通胀目标,为日本的就业率增长负责; 2013年提名黑田东彦出任日本央行行长,安倍心腹掌管日本央行,随后三次实施大规模金融宽松政策,此时日元形成了经常项目赤字外加资本项目逆差的组合,日元的负(正)反馈循环在这一阶段也促使了日元成为美元-EM套利的一个重要补充,随着2013年末期,不少美元-EM融资开始转为了日元-EM融资。 (未完待续) SGX和日经之王 1986年,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抢在日本之前推出日经225指数期货,成为国际金融机构进行日经225股指交易的主要场所,开创了以别国股指为期货交易标的物的先例。虽然两年后日本本土也推出了同类的产品,但始终未能夺回指数期货的主导权,在紧紧追赶之后,至今交易量也只有新加坡市场的一半。之后,1997年,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又抢先推出了摩根台湾指数期货。随后台湾期货交易所也推出了同类产品,但是其2006年上半年交易量只有可怜的5022张合约,同期的新加坡市场的交易量达到了522万张合约,是台湾1000倍。1998年,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又推出了摩根香港指数期货,其产品与香港期交所的恒生指数期货有99.995%的相关性,而在成本、交易时间方面都更有优势。随后又推出了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期货等。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