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国PPI同比再度上升到了6.9%,但CPI同比依然徘徊在2%以下。事实上,通胀分化的又岂止是中国,欧美等海外各国的通胀形势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各国央行为达到2%的通胀目标奋战多年,今年以来PPI是起来了,但CPI仍在低位徘徊。全球通胀到底怎么了?CPI和PPI分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未来通胀如何走?我们先来分析下中国的情况。 1.中国:非对称的涨价,分化的行业格局 1.1 上游行业推动,PPI再度大涨 生产资料推动我国9月PPI环比上涨1%,同比进一步攀升至6.9%。从结构上来看,PPI大涨的贡献主要来自生产资料,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从上月的8.3%上升到9.1%,其中采掘工业价格同比仍在17.2%的高位,原材料工业同比从11%升至11.9%,加工工业从6.4%升至7.3%。相比较而言,生活资料价格明显偏低,9月同比仍在0.7%的低位,其中食品类0.7%,衣着类1.2%,一般日用品类1.3%,耐用消费品类0%,均远低于生产资料的涨幅。 从行业来看,煤炭、钢铁、原油、有色和造纸是主要推动力量。9月黑金冶炼加工业和造纸业价格环比均上涨3.4%,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上涨3.2%,石油加工业上涨2.9%,煤炭采选和油气开采2.6%,有色采选2.3%,黑色采选2.2%,涨幅最为明显。从同比来看,黑金加工、煤炭采选、有色加工价格涨幅均在20%以上,石油加工、油气开采、有色采选、造纸、黑金采选、化纤制造、化学原料和制品的价格涨均在10%以上。价格涨幅较大的行业基本都处于上游,而下游行业涨幅均非常有限,上游涨价向下游传导困难,例如医药制造、食品制造、运输设备、通用设备、纺织服装、烟草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价格同比涨幅都未超过2%。 1.2 CPI低位徘徊,价格传导有限 9月我国CPI环比上涨0.5%,同比再度回落至1.6%。从结构上来看,食品价格依然在拖累CPI。9月畜肉类价格环比季节性上涨0.9%,但同比跌幅仍在7.5%,猪肉价格同比仍在-12.4%的低位。我们在8月发布的《失灵的存栏,难飞的猪价!——对猪价和通胀的分析展望》专题中就明确指出,今年环保政策对猪价的影响要小于去年,在规模化养殖企业扩产增量的背景下,猪价并不具备大幅上行的基础,也难以推升通胀。9月鲜菜价格环比下跌0.1%,鲜果价格上涨1.9%,主要都是季节性波动,唯独蛋价环比上涨了5.3%,仍在反弹,但10月的高频数据显示蛋价已经开始回落。整体来说,9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了0.5%,但由于去年基数偏高,同比跌幅反而扩大至1.4%,食品价格仍偏弱,是CPI的主要拖累。 非食品方面,服务类价格涨幅明显。9月服务类CPI环比上涨了0.7%,同比从上月的3.1%攀升至3.3%。服务类价格增速较快一是反映了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在逐步提高,例如9月家庭服务价格同比增长了4.3%,衣着加工服务价格增长3.7%。服务类价格上升也有制度改革的因素,例如9月医疗服务类价格环比大涨2.7%,同比飙升至9.2%,主要是受到医改政策的影响。此外,教育服务价格的环比上涨主要是季节性因素导致的,对同比影响较小。 CPI中非食品类消费品价格同比仍在1.7%的低位,来自PPI的传导非常有限。与PPI的内部结构一致,上游的涨价对下游消费品的价格传导也非常有限。9月PPI中非食品类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仅0.7%,CPI中非食品类消费品价格同比也只有1.7%,与上游行业涨价的幅度不可同日而语。上游涨价对下游影响最明显的还是体现在能源类消费品,受油价上调影响,9月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环比上涨1%,同比涨幅仍在5.1%。但由于燃料占比较小,难以推升整体CPI。 1.3 供需矛盾主导,涨价并不对称 上游涨价较多,中下游涨价幅度却有限,根本原因在于货币刺激增加了地产、汽车和基建需求,对上游商品需求有支撑,但是与地产、汽车、基建不那么相关的需求被挤压而偏弱,难以支撑下游的普遍涨价。与此同时,受环保、去产能等政策的冲击,今年上游行业的供给整体受到压制,也支撑了上游的涨价。例如今年前八个月有色采选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减少了4.7%,黑色金属采选减少2.9%,油气采选减少2%,煤炭采选减少1.5%;黑色金属冶炼加工增加值仅增长0.7%,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增长1.8%,增幅均偏低。 在非对称涨价的背后,上游行业利润改善,而中下游行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利益分配格局发生变化。例如从16年初至今年7月煤炭采选行业的毛利率提高了41%,黑金冶炼提高25%,油气开采10%,有色冶炼9%,黑金采选7%。但中下游行业的毛利率除了医药、专用设备、化学、造纸等极个别提高外,其它基本都在下降,电力和热力生产首当其冲,降幅高达32%,印刷业降幅6%,仪器仪表、木材加工和燃气生产均降5%,金属制品3%,家具制造2%,运输设备1%,通用设备、食品制造毛利率也有下降。所以涨价的结果是上游经营状况改善,但中下游经营状况却在转差。 2. 海外:中国影响推高PPI,内需拖累的CPI 与中国类似,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也出现了PPI回升至高位、但CPI仍在低位的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2.1 中国因素主导,PPI大幅回升 PPI受到大宗商品价格的主导,近两年均出现明显的回升。从历史上来看,各国PPI同比走势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这是因为它们都主要受到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主导,而大宗商品又是一个全球定价为主的市场。16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各国PPI也大幅回升,中国PPI同比在年初最高达到7.8%,美国最高达到5.7%,欧盟最高达到5.2%,日本3%,当前各国PPI虽整体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区间。 而中国占据着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的“半壁江山”,对价格的影响非常大。作为经济增速飞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房地产和基础投资增长均非常迅速,再考虑到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体量,我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量非常大。根据我们的测算,中国对稀土的消费量占全球的67%,对铝的消费量占比54%,镍51%、铜50%、锡49%、锌48%、铁45%、铅41%,基本上都在50%左右。除了金属类大宗商品,2002年至今全球原油增量需求的近40%来自中国,所以油价回升不仅与OPEC限产有关,也有中国需求增长推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近些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和中国的房地产投资走势高度相关。 去年以来中国需求的改善对全球PPI的回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今年年初过后,商品和全球PPI高位回落,也受到中国需求增速放缓的影响。当前国内限产带来的上游涨价,对其它经济体PPI亦有一定推升作用。 从美国和欧洲PPI上涨的结构也可以发现,本轮PPI上涨主要集中在上游大宗商品相关的行业。美国9月石油煤炭行业PPI同比仍在20%以上,油气开采9.1%,金属制品9%,采矿业6.8%;欧盟8月PPI同比涨幅前五个行业均与大宗商品相关,金属矿开采行业PPI同比18%,煤炭采掘15%,精炼石油11%,油气开采7.6%,金属制品5.5%。欧美PPI上涨结构与中国相似,也间接证明16年以来的中国房地产和基建刺激对全球商品需求的带动作用。 2.2 全球贫富差距扩大,CPI依旧低迷 发达经济体的CPI也在低位徘徊,难以大幅回升。受油价上涨推动,美国9月总体CPI同比回升到了2.2%,但是核心CPI同比已经连续5个月停留在1.7%。尽管PPI处于高位,但今年以来美国CPI相比去年整体却下了一个台阶。欧元区也是类似的情况,油价推动9月欧元区CPI同比达到1.5%,但是核心CPI同比却降至1.1%,仍处于低位区间。 和中国的情况很类似,CPI是消费者直接面对的价格指数,其处于低位区间,说明消费者的终端需求并不是足够强劲,而需求偏弱与老龄化、全球贫富差距扩大存在一定的关系。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重,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4%上升至16年的8.5%,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12年出现拐点。人口结构决定了经济的长期增长,全球开始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各国开始了低利率的强货币刺激政策。但是事实证明,低利率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远远小于对资产价格的刺激,当前美国、欧元区的房价又回到、甚至超过了07年的水平,股市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也不断创出新高,股市也经历了一波大牛市。 但是与通过劳动分配收入相比,通过资产进行收入分配更容易导致贫富差距扩大。这是因为居民之间的原始资产是不平均的,由资产创造的收入依赖于资产的原始分布,通俗的说就是,富人原始资产较多,在资产升值时获益更大,而穷人原始资产较少,在资产升值中获益就更少。但是劳动创造的收入不那么依赖原始资产,富人和穷人如果从事同样的工作,获得的收入是一样的。劳动的收入和经济的增长更相关,但是低利率的环境对经济的刺激有限,却对资产价格的推升作用更大,加剧了贫富差距。例如,根据World Wealth and IncomeDatabase的测算,2002年美国收入最高10%的人获得了全国43.11%的收入,到2015年这一比重增至47.81%。 但是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要低于穷人,且富人数量有限,所以整体来说经济整体需求仍然偏弱,这或许是全球CPI持续低迷的深层次原因。 3.未来如何走?PPI向CPI收敛 所以全球PPI高位反映的是大宗商品市场的回暖,背后离不开中国房地产和基建刺激、以及环保限产的影响。CPI低位反映的是在全球老龄化加剧、贫富差距扩大的背景下,中下游其它需求依然偏弱。未来通胀会如何走?我们认为在下游需求偏弱的情况下,上游的涨价其实是难以持续的,且中国房地产和基建刺激的需求也在走弱,预计全球PPI大概率会向CPI收敛。 就国内情况而言,去产能、环保限产等政策会延缓PPI下降的速度,却难改下行趋势。9月底国内油价上调,10月以来钢价、煤价小幅回升,但去年基数仍高,预测10月国内PPI同比涨幅或回落至6.2%。10月以来菜价季节性回升,猪肉价格微涨,但水果、蛋价回落,预测10月国内CPI同比或将稳定在1.7%。 4. 货币政策依旧中性 此外,就国内的货币政策而言,CPI低位徘徊,PPI再度回升,通胀继续分化,央行货币政策态度未变。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断综合施策,补短板、去杠杆、警惕并防控影子银行、房地产市场泡沫等风险。9月末央行宣布对普惠金融领域实施定向降准,本次降准释放流动性规模非常有限,绝非大水漫灌,且对应的基础货币需要到18年初才能释放,远水难解近渴,当前央行仍在“削峰填谷”,DR007仍在2.8%-2.9%附近,货币政策依然是中性态度。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